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掷骰子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糖尿病足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健康知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信息化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功能不全是引发的直接原因。近些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但大多数患者对于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病情控制不佳,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有调查研究指出,糖尿病引起的外周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外部细菌感染等因素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发作后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截肢或引发全身性感染[1]。因此,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临床上应在及时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掷骰子法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年龄42~77岁,平均(61.07±3.75)岁;病程1~12年,平均(5.14±1.68)年;男45例,女35例。对照组年龄43~75岁,平均(60.89±3.69)岁;病程1~11年,平均(5.08±1.71)年;男43例,女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合并血糖控制不良者;(2)合并糖尿病肾病者;(3)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护理管理:(1)组建由社区糖尿病医师及护士组成的一级管理团队,负责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及糖尿病足健康知识教育;(2)组建由医院糖尿病医师及护士组成的二级管理团队负责对一级管理团队进行指导;(3)由患者家属担任的家庭督导员,负责监督患者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合理饮食、作息、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糖尿病足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由相关护理人员使用我院自制健康知识量表(信度:0.817,效度:0.820)进行评估,共分为糖尿病足预防、足部检查与护理及饮食知识三个维度,总分为100分,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最终得分呈正相关。糖尿病足发生率=(糖尿病足发生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健康知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足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可导致截肢、全身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上对于合并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尽早开展全方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尽可能降低糖尿病足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量表评分明显更高,且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表明应用医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护理管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更加充分地掌握有关糖尿病足的健康知识,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用该护理模式一方面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医院与社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优势互补,使患者经济负担减轻,从而提高其依从性,确保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糖尿病足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实施醫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苏小游,戴慧芳,张帆,等.“互联网+医疗”在糖尿病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4):74-77.
关键词:糖尿病足;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信息化管理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功能不全是引发的直接原因。近些年来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但大多数患者对于疾病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病情控制不佳,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是最为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有调查研究指出,糖尿病引起的外周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以及外部细菌感染等因素是引发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发作后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截肢或引发全身性感染[1]。因此,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临床上应在及时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掷骰子法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年龄42~77岁,平均(61.07±3.75)岁;病程1~12年,平均(5.14±1.68)年;男45例,女35例。对照组年龄43~75岁,平均(60.89±3.69)岁;病程1~11年,平均(5.08±1.71)年;男43例,女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合并血糖控制不良者;(2)合并糖尿病肾病者;(3)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2)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如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护理管理:(1)组建由社区糖尿病医师及护士组成的一级管理团队,负责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及糖尿病足健康知识教育;(2)组建由医院糖尿病医师及护士组成的二级管理团队负责对一级管理团队进行指导;(3)由患者家属担任的家庭督导员,负责监督患者掌握相关健康知识,合理饮食、作息、运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糖尿病足发生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由相关护理人员使用我院自制健康知识量表(信度:0.817,效度:0.820)进行评估,共分为糖尿病足预防、足部检查与护理及饮食知识三个维度,总分为100分,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最终得分呈正相关。糖尿病足发生率=(糖尿病足发生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糖尿病足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健康知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糖尿病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足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一般预后较差,可导致截肢、全身感染等严重后果。因此,临床上对于合并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肾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血管病变等高危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尽早开展全方位、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尽可能降低糖尿病足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量表评分明显更高,且糖尿病足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表明应用医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护理管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更加充分地掌握有关糖尿病足的健康知识,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利用该护理模式一方面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控制病情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将医院与社区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优势互补,使患者经济负担减轻,从而提高其依从性,确保治疗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糖尿病足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实施醫院-社区-家庭督导员三位一体信息化护理管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苏小游,戴慧芳,张帆,等.“互联网+医疗”在糖尿病医院-社区-家庭管理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4):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