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传导到中国,央行几次降息,不少人对保值的理财产品趋之若鹜,也有人不禁要问:降息了,对保险有什么影响呢?
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各国央行正相继采取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市场流动性予以应对,来有效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从9月16日至10月30日,央行在两月之内降息了三次,其密度之高,并不多见。
降息谁获益
不少人认为降息对保险市场而言是利好,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这次金融风暴使我国出口大受影响,因此降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这其中,作为兼具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商业保险,无疑是老百姓可选的重要的理财方式。其次,降息凸显保险的投资价值,也由此给保险市场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每次降息,随之而来的是投保人数激增,如今人们对利率的调整非常敏感。毕竟老百姓的金融意识在增强,投资意识在提高,同时商业保险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第三,以往央行降息后,有关监管部门会随之对保险的预定利率进行调整,但是以此次降息后,各保险公司均未接到停止业务的通知,也不见保监会有调整预定利率的动静。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随着银行利率连续多次下调,我国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不断下调,已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因此调整保险预定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储蓄利率下调,而保险预定利率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购买商业保险。
降息对保险公司而言会形成一定的利差损,尤其是长期寿险,会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影响不会太大。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主要有存银行、购买国债、投资基金(通过基金进入股市)等等,但存进银行的保险资金多是协议存款,协议期内不受利率调整影响;二是此次利率降幅不大,因而对保险公司影响不会太大。而据专家分析,降息有望激活股市,这对部分通过基金入市的保险资金还是一大利好。降息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另一影响,就是促使保险公司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创新保险产品。投资分红型险种的推出,就是保险公司不断创新的成果。这些险种的投资渠道较多,大多有较强的抗利率风险的能力,是保险公司主动适应利率变化的重要举措。保单犹如一份长期财务契约,一旦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约定了预定利率,那么在保单有效期内,约定的预定利率不会变更。
通常情况下,人们有钱首先会考虑买房,因为房子有使用价值和投资价值,其实买保险与投资买房有异曲同工之妙:保障功能是其使用价值。而一旦遇到利率下调,其投资价值无疑凸显。回过头来看,早在1998年前投保、预定利率在6.5%、7.5%甚至8%以上的保单现在是大大地增值了。人们存钱的目的多是为了防老防病,或为教育投资做准备,其实保险也具备这些功能,不仅如此,投资分红型险种不但具备保障功能,而且投保人还可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享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通常会高过银行储蓄利率,因此至少有抗通胀作用。
很多投保人购买长期返还型保险,期望从中得到保障与储蓄两种好处。在银行利率与人寿保险复利的两相比较中,获取“利息差”收益,做到投资、保障两全其美。保险与储蓄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着保险市场逐步发育成熟,保险与储蓄本质上的区别已被更多投保人了解——当被保险人遭遇风险时,其几十上百倍的给付功能是其他金融工具不可替代的。
其实,买保险无需等待——只要你有保障的需求,经济能力也足够。就应该果断去买。无论在什么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买保险都应该从家庭需求的角度来衡量。其实以保障为目的的保险不属于投资的范畴,其价格变动也并不像其他投资类的金融工具那样敏感。换句话说,无论处于升息或降息时代,人们都需要保险;而且买保险是个长时期的过程,利率、汇率的短期波动不应成为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的决定因素,因为保险保障的是明天的风险。
三类人群须保障
有三类人群,应该说是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尤其应该抓紧做好保险规划:
股民: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损失比较惨重的一类人群。他们会把全部资产投入股市,而一旦健康或者生命突然遭遇风险,能够动用的只有被牢牢套住的股票,割肉是惟一的选择。
准备结婚的准夫妻:年轻、有干劲,但社会经验不多、财富积累不足,除了把自己保障好以外,还要面对上面的老人以及未来的后代,因此购买高额的消费型寿险(定期寿险)是他们首要的选择,一定注意要把保额做到足够,而不要片面追求返还与回报。
离异或丧偶女性,抚养一个孩子:尽管目前收入稳定,一旦有状况发生,如果没有大笔的理赔进来,自己看病吃药都成问题,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好学校、学钢琴、请家教,生活很快就会变得暗无天日。因此在购买高额寿险(受益人是孩子)的同时,还要购买足够的大病险(受益人是自己)。
在美国金融危机蔓延、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各国央行正相继采取降息等诸多举措提高市场流动性予以应对,来有效提振金融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从9月16日至10月30日,央行在两月之内降息了三次,其密度之高,并不多见。
降息谁获益
不少人认为降息对保险市场而言是利好,这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首先,这次金融风暴使我国出口大受影响,因此降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和投资。这其中,作为兼具保障和投资双重功能的商业保险,无疑是老百姓可选的重要的理财方式。其次,降息凸显保险的投资价值,也由此给保险市场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每次降息,随之而来的是投保人数激增,如今人们对利率的调整非常敏感。毕竟老百姓的金融意识在增强,投资意识在提高,同时商业保险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接受。第三,以往央行降息后,有关监管部门会随之对保险的预定利率进行调整,但是以此次降息后,各保险公司均未接到停止业务的通知,也不见保监会有调整预定利率的动静。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年来,随着银行利率连续多次下调,我国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不断下调,已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因此调整保险预定利率的可能性不大。储蓄利率下调,而保险预定利率不变,在这种情况下,相信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购买商业保险。
降息对保险公司而言会形成一定的利差损,尤其是长期寿险,会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影响不会太大。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主要有存银行、购买国债、投资基金(通过基金进入股市)等等,但存进银行的保险资金多是协议存款,协议期内不受利率调整影响;二是此次利率降幅不大,因而对保险公司影响不会太大。而据专家分析,降息有望激活股市,这对部分通过基金入市的保险资金还是一大利好。降息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另一影响,就是促使保险公司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创新保险产品。投资分红型险种的推出,就是保险公司不断创新的成果。这些险种的投资渠道较多,大多有较强的抗利率风险的能力,是保险公司主动适应利率变化的重要举措。保单犹如一份长期财务契约,一旦投保人和保险公司约定了预定利率,那么在保单有效期内,约定的预定利率不会变更。
通常情况下,人们有钱首先会考虑买房,因为房子有使用价值和投资价值,其实买保险与投资买房有异曲同工之妙:保障功能是其使用价值。而一旦遇到利率下调,其投资价值无疑凸显。回过头来看,早在1998年前投保、预定利率在6.5%、7.5%甚至8%以上的保单现在是大大地增值了。人们存钱的目的多是为了防老防病,或为教育投资做准备,其实保险也具备这些功能,不仅如此,投资分红型险种不但具备保障功能,而且投保人还可从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享受到一定的投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通常会高过银行储蓄利率,因此至少有抗通胀作用。
很多投保人购买长期返还型保险,期望从中得到保障与储蓄两种好处。在银行利率与人寿保险复利的两相比较中,获取“利息差”收益,做到投资、保障两全其美。保险与储蓄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随着保险市场逐步发育成熟,保险与储蓄本质上的区别已被更多投保人了解——当被保险人遭遇风险时,其几十上百倍的给付功能是其他金融工具不可替代的。
其实,买保险无需等待——只要你有保障的需求,经济能力也足够。就应该果断去买。无论在什么样的外部经济环境下,买保险都应该从家庭需求的角度来衡量。其实以保障为目的的保险不属于投资的范畴,其价格变动也并不像其他投资类的金融工具那样敏感。换句话说,无论处于升息或降息时代,人们都需要保险;而且买保险是个长时期的过程,利率、汇率的短期波动不应成为影响人们购买保险的决定因素,因为保险保障的是明天的风险。
三类人群须保障
有三类人群,应该说是抗风险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尤其应该抓紧做好保险规划:
股民:在这次金融风暴中,损失比较惨重的一类人群。他们会把全部资产投入股市,而一旦健康或者生命突然遭遇风险,能够动用的只有被牢牢套住的股票,割肉是惟一的选择。
准备结婚的准夫妻:年轻、有干劲,但社会经验不多、财富积累不足,除了把自己保障好以外,还要面对上面的老人以及未来的后代,因此购买高额的消费型寿险(定期寿险)是他们首要的选择,一定注意要把保额做到足够,而不要片面追求返还与回报。
离异或丧偶女性,抚养一个孩子:尽管目前收入稳定,一旦有状况发生,如果没有大笔的理赔进来,自己看病吃药都成问题,哪还有钱供孩子上好学校、学钢琴、请家教,生活很快就会变得暗无天日。因此在购买高额寿险(受益人是孩子)的同时,还要购买足够的大病险(受益人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