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l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崖碧水造就地质奇观,十里画廊尽显南国风流,道教祖庭彰显人文厚重,绝壁崖墓开启千年谜团。
  这就是龙虎山,一座无龙无虎的江西名山,一座有山有水的旅游名山,一座含峰含崖的地质名山,一座遵理遵义的道教名山。
  观瞻龙虎山,需要一种开阔的俯视。
  站在高空,你会发现,发源于福建光泽的泸溪河似一条翠绿的玉带,串联着龙虎山的24岩、99峰和108处自然景观,串联着亿万年来的丹霞仙境,串联着两岸一个个古老的村落,串联着由峰崖组成的粒粒玛瑙和珍珠。
  这些玛瑙和珍珠遍地都是。如红紫斑斓、灿若云锦的云锦石,立于江中、神形兼备的玉梳石、石鼓石,仙女献花的大地之母及遥相呼应的大地之父,还有那僧尼峰、仙桃石、丹勺岩、试剑石、莲花石、道堂岩等。它们大部分倒立水中,在波浪的晃动中别有一番意境。
  遗憾的是,我们并非在高空俯视,而是在竹筏上观瞻和体验这一切。正是这种纯绿色的水上游玩方式,保持了泸溪水的纯净与清澈。每个竹筏乘坐8位游客,在2位艄公的掌控和导游下,我们从正一观竹筏漂流码头出发,顺水而漂,悠然而下,悠闲而观。在15华里的漂流地段,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竹筏漂流大军,直抵仙水岩景区。在这十里画廊,西岸悬崖峭壁上历经2600余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崖墓群和位于东岸的许家无蚊村,无疑是最引人入胜的话题,我们的探究与争论使小小的竹筏承载着一种人文的气息。
  下了竹筏,绕过仙女岩,穿越一片桂林,溢满香气的桂花将沿路小径芬芳成一片沁人心脾的世界,再加上路边小贩炒着的天师板栗溢出的香味,感觉是一场闻香之旅。
  走出桂花树林,眼前豁然开朗。我们从仙女岩过河,绿草萋萋的桃花洲上,正在举办全国第六届龙虎山帐篷节,来自全国各地的户外爱好者们将这里演绎成一个帐篷的世界。帐篷节期间的音乐盛会已落下帷幕,泸溪河里的拔河赛事正在激情上演。时值金秋,河水已凉,但参赛的男男女女使出浑身气力,力争成功,把水花溅起老高。拔河赛后,更是相互泼水嬉戏,将浑身淋个湿透。岸上的观众人山人海,助威声此起彼伏。而一些小孩呢,拿着玩具水枪,挽起裤管,射击出他们的金色童年和快乐时光。
  正午时分,河对岸飞云阁的山顶上投掷下来的鞭炮声和船上的唢呐声引出了目前世界唯一的仿古升棺表演。只见一位黄衣男子,从山顶顺着粗绳而下,或春燕展翅,或攀猿倒挂,随后进入离河60余米高的山洞口;放在船上的整块圆木棺材,在两根粗绳的向上拉动下,悬空而起,慢慢地移至洞口位置,然后在洞内黄衣人的牵引下,棺材准确入洞。之后,黄衣人居然在绳索上继续着各种高难度的表演,最后在踩踏这副棺材的各种潇洒动作中结束了龙虎山悬棺的升棺表演。
  在龙虎山中国道教博物馆,我仔细地俯视过那具整木剖开挖空的巨大楠木棺材,俯视过一男一女两具完整的古越族干尸,俯视过摆在那具女干尸脚旁,保留着漂亮发髻和把粗布围在额头上的那个古越族妇女头骨,俯视过悬崖棺材里发掘出来的各种精美陪葬品。那些2600年前的出土陶器、原始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纺织工具、乐器,让我近距离感受着那个遥远年代的古越人们的智慧与文明。特别是那件扁鼓残片和十三孔鱼尾木琴,将我们的思绪拉入到了那个遥远的音乐世界,那个遥远的精神世界。对着那个遥远的世界,我们在俯视之际,还需要一种仰视。
  是的,观瞻龙虎山,更需要一种虔诚的仰视,一种对历史的仰视,一种对本土宗教的仰视。
  鲁迅先生曾精辟地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5000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道家。据《史记》记载:黄帝曾在甘肃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道教尊黄帝为始祖。老子著《道德经》,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并奉为太上老君、道家创始人。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创教之初分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前者为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创立,后者由张角创立,后合二为一。南宋时形成正一道和全真道两大教派,前者即天师道,为张道陵子孙世袭相传的宗教组织,道士可以食荤腥、结婚,只有遇红白喜事才穿上道装做法事,属火居道士;后者由王重阳于公元1167年创立,属出家道士,不娶妻,不食荤腥,住道观。龙虎山作为全世界正一道的道教中心,自然只能去仰视。
  在泸溪河畔的上清镇,1900余年的道教元素隐藏于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之中,隐藏于古巷、老屋、神树之中,隐藏于泸溪河那些鹅卵石里,隐藏于不远处的象山书院和鬼谷山道观里。
  在这座道教之都里,我深深地呼吸着道教里最厚重、最正宗的宗教气息。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首,始建于东汉,屡毁屡建,如今还存有东隐院、善恶井、梦床和传说中的镇妖井等文物古迹。在这里,我体验了正一道最正规的叩拜方式;在镇妖殿,感悟着施耐庵在《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里营造的引人入胜的意境,大意是洪太尉强行掘开天师镇锁魔王的镇妖井后,里面的36员天罡星、72座地煞星趁机投奔人间,化身为梁山泊108将,从而演绎出一部惊天动地的经典小说;仔细地观瞻了据说由张道陵亲手栽种的上清宫旁边那棵郁郁葱葱的古樟神树,古樟枝叶下挂满了信教者的红色绸带,那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祷。
  最值得一看的是被誉为“西江第一家,南国无双地”的天师府,这座占地5.5万平方米的道教建筑,气势恢宏,布局精妙;红墙深院,彤壁朱扉;八卦铺地,神道合居。整个建筑以中道为轴,向两翼延伸,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书屋、花园、万法宗坛等组成。府内的千年古樟将整个建筑留下了道教尊崇自然的印证,其中北院7株树龄在700年以上的古樟呈北斗七星状排列。而府内的一块御匾、一颗玉印、一把宝剑、一方石碑、一座元钟、一面宋镜,无一不镌刻着中国道教史不同时期的不同侧面,无一不诉说着每一个文物不同寻常的历史传奇。鼎盛时期,其周边建有10大道宫、81座道观、36座道院,供奉着三清、四圣、南北斗、28宿、36将神像。府门上有一副由明代尚书、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抱柱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它形象地概括出历代天师既是“神仙”又是“宰相”的双重显赫地位。
  上清镇确实是人杰地灵之地,有“五里三状元,隔河两宰相”之说。除祖师张道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等历代天师外,道士中亦涌现出“山中宰相”陶弘景等许多杰出人士。尤其是陆象山在象山建立象山精舍讲学后,更是培养了一大批饱学之士。一个小小的上清镇,仅进士便多达14人。如今,物是人非,但我依然能从天师府81岁高龄的邱道长那淡定脱俗、仙风道骨的身影里,从800年灵泉古井提上来的仙水中,从天师迎来送往的天然太极玉石上,感受着这里曾有的人文辉煌。
  冯友兰认为,道教是世界上唯一不太反科学的神秘主义体系。也许正是这样一种体系,道教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戏剧音乐、科学技术、医药养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对中国民族性格、风俗习惯、华夏文化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无时不在,无数的贤达政要、艺术大师、文学泰斗、科学巨匠、医学高人等历史人杰乃至帝王将相,他们深受道教的影响,也从某种意义上推动着道教的发展。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由张天师梵文乐谱演变而来的千古名曲《二泉映月》,遵循道教养形之法的八段锦、八卦拳、太极拳、易筋经、武当剑,道中门人唐代诗仙李白、身为道士的唐代诗人李贺、笃信道教的王羲之父子,浸润着道教元素的《西游记》、《封神榜》等神魔小说,凝聚着道教养生智慧的《黄庭经》、《千金方》、《抱朴子内篇•金丹》等医学著作,所有这些,为道教支撑起一座座需要我们仰视的高峰。
  在这种虔诚的仰视里,龙虎山的历史天空虽然没出现羽化成仙者,但俯视芸芸众生,我们发现尘世间还是“名医多羽客,寿星出道家”。
  这或许是道教之都带给我们最实在的启示,是龙虎山带给热爱生活的人们最温暖的启迪。
其他文献
它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它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来自中国西安的8岁男孩裴海军用自己的镜头,将可爱的川金丝猴带到世界面前。当地时间20日晚,第46届国际野生动植物摄影大赛公布了2010年度的获奖作品,裴海军的《川金丝猴》喜获10岁以下组冠军。  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内,尽管《川金丝猴》被放置在一个拐角处,但这显然没有影响人们对这幅作品及其小作者的兴趣。21日的预展一开始,就不断有外国媒体来对专
期刊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但很多人可能都没想到,纽约吴阿姨服务中心创会人、华裔九旬老人吴世珊的梦想是当一名记者和编辑。  吴世珊日前表示,她目前正在撰写并编辑一本杂志TheMemoryBook,该杂志的中文名字仍然沿用《妇女心声》。这本图文并茂的杂志约200页,为了方便不同年龄的人阅读,文章全部为中英文对照,并将刊登一些鲜为人知的老照片。  1922年,吴世珊出生在合肥东南乡的六家畈。吴氏是当地的名门望
期刊
收入分配关系切身利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呼吁强烈。“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顺应民心,不但设置专章对此进行明确安排,而且在改善民生等多个篇章中也都有所体现。  “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度”……代表、委员和专家们注意到,规划纲要勾勒出针对不同群体收入分配关系调整的政策取向。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政府责任重大,这方面主要靠把公共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全国
期刊
2008年,尹超调任双峰县财政局局长,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2009年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到2010年达到2.63亿元,增幅达31.3%,再创历史新高。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项目、向弱势群体、向农村基层倾斜,逐年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改善了城乡居住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  在他的带领下,财政局机关在2010年先后获 “全省财政工作先进集体”、“省级园林绿化单位
期刊
审读本期稿件,一组“大家都来写的工人”的短诗新作,又让劳动的节奏轰鸣于我的耳际。今年第二期,我们在“诗报告”中增设了这个小专栏,当时开篇就是两首标题同为《工人》的小诗,第一首简直就是词语解释:“两个字加起来 / 只有五笔 / 比干部 / 少八面威风 / 比农民 / 少六畜兴旺 / 还不是繁体 / 所以工人 / 做什么都干净彻底 / 不留后遗症。”第二首也是几句大实话:“解放前 / 我的爷爷是一位农
期刊
2010年10月21下午,家住云南昆明的失踪儿童家长张伟紧盯电脑屏幕,伴随着QQ头像闪烁,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照片出现在眼前。“像,太像了!”想到失踪已经10年的小儿子张小双可能有了下落,张伟的眼泪夺眶而出。  给张伟带来希望的,是寻人志愿者沈浩和他的寻人网站。10年来,靠着一个人、一双腿、一台电脑,在互联网与现实交织的寻人旅途上,沈浩走过24个省份,历程30万公里,穿破50多双鞋,帮助800多个家
期刊
工人文学副刊《脊梁》真正称得上是工人的一份文学大餐。基层一位煤炭工会干部向我谈起《脊梁》在煤矿青年中如何如何很受欢迎,说有如湖南菜系中的一份新化“三合汤”,读之浅入,品之高雅,五味杂浍,畅快淋漓,以至于览卷不释、掩卷不眠。我很有同感,每期《脊梁》一到,读至赏心悦目处,或迷或思,不止是烟瘾不侵,更是时常忘却已过了下班时间。  《安敏:如今谁来写工人?》的文章披露“我国长篇小说的年均创作量已突破100
期刊
这一天确实无可挑剔,秋高气爽,阳光如纯金一样洒满大地,小秋风一阵一阵的,吸一口如喝冰镇果汁。  我和杨玛来到这座海边城市,把要办的事办得非常精确和贴切,充满着一种战略战术的神机妙算;飞回湖南长沙的机票正稳拿在手,下午五时半起飞,一个多小时即可抵达,公司的小车在机场等候,然后风驰电掣驰向湘潭。  我替杨玛收拾行李时,她突然说:“牛天,不走了。我怎么想都觉得这场球该赢,我得看个整场!鬼子进芦荡,我们就
期刊
工业题材创作不够繁荣,首先应该归结为作家对工厂生活、对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缺乏感性了解和理性认识。   中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中国现在的城市居民,有相当一部分出身于乡村,即使在城市土生土长的,往前追溯两代、三代,也大部分出身乡土。中国作家的出身也大致如此。工业文明晚于农业文明到来,中国作家对农业文明、对传统乡土社会的理解更深刻、更有话可说,这些都是工业题材创作在数量上不够多、在内涵上不够
期刊
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倡导、鼓励作家、艺术家投身工业题材作品的创作,是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当前工业题材创作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首先,提起工业题材创作,人们马上想到国营大厂,想到钢厂、高炉、轰隆隆的机器。必须承认,我们的观念跟时代发展有差距,对当前工业发展缺乏了解。工业文明发展日新月异,核发电厂摁电钮的工人、生化工厂里生产生物药品的工人、传统铸造车间里的翻砂工人、为外商出卖廉价劳动力的乡下进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