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2015年理科原始分状元
遇到难题,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在班主任朱义敏眼中,姜麟锟是个稳重、低调的孩子。出生于1998年的他上学早,比同班同学要小一两岁,却被同学们亲昵地叫做“老姜”。他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数学科代表,还多次获得奥数、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奖项。不论课业多忙,他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给人阳光、朝气蓬勃的感觉。
姜麟锟说,他小学和初中都在老家寿宁就读,当时的成绩只能算是中等偏上。
三年前,姜麟锟从寿宁到厦门英才学校参加校方组织的特优生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校方对其予以3年学费全免待遇。在这之后,姜麟锟便把高考目标定为厦门大学,而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他又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了北大、清华。
在学习过程中,每次遇到难题,姜麟锟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还会把自己的思路拿出来和老师一起探讨、比较。“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些词,从来都不会出现在他的字典里。
问他到底是怎么学的,他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我也没有特殊的学习方法,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上课时与老师探讨问题,直到把自己不懂的弄明白才行。”
对于姜麟锟703分的高考成绩,班主任朱义敏为姜麟锟这次的发挥感到欣慰,也有些许讶异。原来,在高考前的福建省质检考试及厦门市的适应性考试中,姜麟锟的成绩一直在30名开外,而且还曾在省质检时出现作文跑题的情况。以当时的状态看,他夺取高考状元头衔的可能性很低。
而姜麟锟的高考成绩突飞猛进,厦门英才学校中学部校长高松认为,这是积累的结果。“事实上,通过考试,我们发现姜麟锟在规范性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考前特意让他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姜麟锟这次高考数学考了145分,差5分就是满分,这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需要勤奋,还需要技巧。
“姜麟锟很享受学习,不是书呆子。”数学老师贺平说,“虽然他是理科生,但文科成绩也不错。”
这位名副其实的学霸,不光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还是“全能选手”。学校里的演讲、辩论比赛他都积极参与,而且喜欢体育运动。在高三的时候,他经常跑步锻炼身体,一直坚持到了高考的前一天。
姜麟锟的妈妈说,他从小很独立,从不让家人担心。他总是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劳逸结合地安排时间,玩的时候玩得很疯,学习的时候也非常投入。父母从不过问他的学习情况,只是在一旁默默关心。
“作为男孩子,我觉得就是要让他飞出去。”姜妈妈对儿子很有信心,“无论他飞得有多高,我这还有一根线,就像放风筝一样,随时可以把他拉回来”。
遇到难题,就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在班主任朱义敏眼中,姜麟锟是个稳重、低调的孩子。出生于1998年的他上学早,比同班同学要小一两岁,却被同学们亲昵地叫做“老姜”。他在班上担任学习委员、数学科代表,还多次获得奥数、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奖项。不论课业多忙,他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给人阳光、朝气蓬勃的感觉。
姜麟锟说,他小学和初中都在老家寿宁就读,当时的成绩只能算是中等偏上。
三年前,姜麟锟从寿宁到厦门英才学校参加校方组织的特优生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校方对其予以3年学费全免待遇。在这之后,姜麟锟便把高考目标定为厦门大学,而随着成绩的不断提高,他又将自己的目光锁定在了北大、清华。
在学习过程中,每次遇到难题,姜麟锟都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还会把自己的思路拿出来和老师一起探讨、比较。“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这些词,从来都不会出现在他的字典里。
问他到底是怎么学的,他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我也没有特殊的学习方法,只是跟着老师的节奏走,上课时与老师探讨问题,直到把自己不懂的弄明白才行。”
对于姜麟锟703分的高考成绩,班主任朱义敏为姜麟锟这次的发挥感到欣慰,也有些许讶异。原来,在高考前的福建省质检考试及厦门市的适应性考试中,姜麟锟的成绩一直在30名开外,而且还曾在省质检时出现作文跑题的情况。以当时的状态看,他夺取高考状元头衔的可能性很低。
而姜麟锟的高考成绩突飞猛进,厦门英才学校中学部校长高松认为,这是积累的结果。“事实上,通过考试,我们发现姜麟锟在规范性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因此,我们考前特意让他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姜麟锟这次高考数学考了145分,差5分就是满分,这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不仅需要勤奋,还需要技巧。
“姜麟锟很享受学习,不是书呆子。”数学老师贺平说,“虽然他是理科生,但文科成绩也不错。”
这位名副其实的学霸,不光学习成绩出类拔萃,还是“全能选手”。学校里的演讲、辩论比赛他都积极参与,而且喜欢体育运动。在高三的时候,他经常跑步锻炼身体,一直坚持到了高考的前一天。
姜麟锟的妈妈说,他从小很独立,从不让家人担心。他总是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劳逸结合地安排时间,玩的时候玩得很疯,学习的时候也非常投入。父母从不过问他的学习情况,只是在一旁默默关心。
“作为男孩子,我觉得就是要让他飞出去。”姜妈妈对儿子很有信心,“无论他飞得有多高,我这还有一根线,就像放风筝一样,随时可以把他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