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择业心理误区与自我调适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ang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影响大学生择业的因素很多,其中择业心理是影响大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在择业的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误区,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自我调适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心态,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择业心理 自我调适
  [作者简介]马雅菊(1976- ),女,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师生心理健康。(陕西 渭南 7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大学生择业期间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6JK124)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7-0135-02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陷入了各种心理误区而无法自拔。引导大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树立良好的择业心态,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对整个社会和大学生本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分析
  
  (一)择业初期的心理误区
  择业初期指刚开始择业时高心理期望的阶段。此时的大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欠缺,还难以完成由“天之骄子”向现实求职者的转变。
  1.孤傲心理。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较高,在择业时,眼光总是盯着大城市、大公司,而对基层用人单位,总是感到不够档次、不合胃口。①一些大学生死守“天南海北”(天津、南京、上海、北京),不去“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的现象就是例证。一旦这种孤傲心理产生,便易脱离实际,以幻想替代现实,使择业目标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形成巨大反差。
  2.安全心理。安全心理是指有的大学生往往从职业的稳定程度出发去选择变化比较小的职业。这种心理往往表现在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求职者身上,这些大学生把初次择业看得很重要,认为选择一个好单位就好比嫁给了这个单位,与单位“厮守终生”。这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总是把目光锁定在高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等,从而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
  3.安逸心理。安逸心理是指求职者在择业时追求轻松舒适而又有高收益的心理。这些大学生往往拈轻怕重,不愿到艰苦行业,希望未来的工作轻松、舒适,而不愿离开父母、离开大城市去独闯天下,从而使得就业面变窄,失去许多就业机会。
  4.攀比心理。大学毕业生大都血气方刚,喜欢争强好胜,虚荣心较强,在大学里形成的较高理想期望值注定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比较是不可避免的。恰当的对比可以激发求职者的潜能,而不恰当的攀比则会使比较者产生消极厌世的悲观情绪,不利于自身发展。不同的地域、专业、岗位、不同人在相同或者不同的时空里都有差异性,攀比是不明智的选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比较者的定位,但更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忽视自我所长,从而不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自己。总想找一份超过别人的工作的盲目攀比心理,使得不少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无法迅速、快捷、准确地抓住就业机遇。
  (二)择业中期的心理误区
  择业中期是指在经历了高期望择业之后的伴随消极情绪的阶段。由于大学生大多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一旦受到挫折,往往苦闷失落、悲观失望、自惭形秽,进而形成心理误区。
  1.自卑心理。初期择业的失败诱发了自我意识薄弱和心理发育不健全的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缺乏信心和勇气。在双向选择时,往往缺乏信心和勇气,怕自身条件差、怕用人单位以貌取人、怕自己学习成绩平平、怕用人单位轻看自己等,尤其是经历多次无效择业后更容易变得缩手缩脚,觉得事事不如人,从而悲观失望,不思进取。这使得他们在机遇到来之时手忙脚乱,畏首畏尾,不能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2.急躁心理。在经历了残酷的就业竞争之后,大学生们常常烦躁不安。怕十年寒窗付诸东流,尤其是看到别的同学已找到一份满意工作而自己却毫无着落时,心里就更为急躁。这使得他们的求职缺乏计划性,面试时一味强调自我意愿,不能客观地分析社会的需要,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给用人单位造成做事不踏实稳妥的感觉,从而陷入无效求职的怪圈。
  3.焦虑心理。多次求职未果,又希望尽早落实单位,可现实与理想的背离不得不使大学生们开始怀疑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有用,自己多年求学的付出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从而陷入焦虑状态。这种焦虑使他们在择业时精神负担沉重、紧张烦躁,从而难以积极良好的状态面对用人单位。
  4.依赖心理。大学生大多都在学校和家长的百般呵护之下成长,经历的挫折少,缺乏独立性。在求职初期,由于对新生活的向往,他们表现出了相当的积极主动性,但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无效择业,便不再有当初的血气方刚,自主意识受挫,依赖心理又开始回升、滋长。为“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消极思想所左右,把工作寄希望于父母、老师和朋友,从而放弃向用人单位推销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
  5.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在群体压力影响下,放弃个人意愿,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在择业中缺乏应有的冷静和自控的品质,盲目冲动,缺乏计划性,择业观被他人、舆论所左右,不顾自己主观条件和客观现实,随波逐流。认为“大多数人钟情的一定是好工作”,忽视了自己的专业特长,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选择。
  (三)择业后期的心理误区
  择业后期是指即将签订就业协议和已经签订就业协议的阶段。这个阶段容易出现欠诚信心理。为了达到就业目的,部分大学生向单位提供不真实的成绩、获奖材料及各种证书欺骗用人单位;或者签订就业协议动机不端正,签约不是想去工作,而是把工作作为跳板,一旦某种利益到手便“跳槽”。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影响学校和其他毕业生的声誉。
  
  二、大学生择业心理自我调适
  
  (一)择业初期,应改变不合理期望,确立现实的择业心态
  毕业生希望谋求理想的职业是可以理解的,但必须认清形势、立足现实。当前毕业生人数的增量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增量,要求大学生在择业时要了解社会对所学专业的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等去确定职业期望,以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从而实现职业理想。
  1.冷静地分析自我,消除孤傲心理。当前高校的大幅度扩招,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势已然不复存在,加之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性,使高校人才培养过分强调理论性和规范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大学生应该对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形势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在择业中,学会全面地了解社会,客观地分析自我,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
  2.先就业后择业,放弃一次性就业思想。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和提高,人力资源总是在不断的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的。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的快速更替、用人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建立,必将使失业和就业成为今后个体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等于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走出安全心理误区。
  3.勇于竞争吃苦,放弃安逸心理。轻松舒适而又有高收益的职业是人人都向往的,之所以会向往就是因为它很难得到。大学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性,做好竞争吃苦的心理准备。竞争是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大学生择业的本质要求。竞争可以使人才脱颖而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只有勇于竞争,挑战自我,才会觉察别人的优势与自身的不足,从而完善自我,促进社会的进步。此外,要克服怕苦的思想,到艰苦的地方去。我国的现状是大城市、大机关、科研单位、高校人满为患,而基层和老、少、边、穷地区却是人才匮乏,这些地方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有利条件。
  4.科学地分析自己,拒绝盲目攀比。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大学生应该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可借助心理学标准化量表,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择业的盲目性。也可通过他人或职业指导机构的指导以矫正自我认识中不恰当的部分,避免盲目攀比,从而做出恰当合理的职业规划。
  (二)在择业中期,应克服消极情绪,建立积极的择业心态
  1.培养自信能力,克服自卑心理。战胜自卑感就是要正确评价自己,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人人都有所长,利用自己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心。要经常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②要克服惧怕心理,在求职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新的机会。
  2.冷静分析就业形势,消除急躁心理。在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今天,求职受挫是很正常的事,并不一定就是专业不好、能力不及别人、机遇没有别人好,应该冷静分析就业形势,找出被淘汰的真正原因,用良好的心态保证就业的成功。一旦急躁情绪产生,大学生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调节不良情绪,也可以向老师、同学、朋友倾诉自己的忧虑和不满,或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消除心理压抑,达到心理的平衡。
  3.增强求职勇气,减轻焦虑心理。克服焦虑心理,主要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事事求稳求顺的传统思想,树立竞争理念。择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有竞争必定会有风险和失败,不畏挫折,焦虑心理必定得到缓解或克服。③当然,还应克服择业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否则就容易使择业失败,强化焦虑情绪。
  4.克服依赖思想,培养独立意识。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平时就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面对挫折时,要善于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客观分析、积极进取,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5.拒绝从众,找到自己的“红叶子”。投递简历的多少并不是衡量求职努力程度的标准,四处奔波也不是找到好工作的保障,盲从只会增加求职挫折感。“红叶子”理论认为,个人职业的成功,不在于红叶子数目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具备一片特别的硕大的红叶子,这片红叶子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个人准确的识别与不断地努力。④大学生要认真分析自己,根据自己所长进行求职规划。
  (三)择业后期,应谨慎作为,培养诚实守信心理
  培养诚实守信心理,关键是要谨慎作为,不能为就业而弄虚作假,向用人单位提供虚假的个人资料,要多考虑弄虚作假后所产生的不良后果,从而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暂时的待业或无业并不表示无法实现个人价值,相反还可能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此外,签约时要认真分析就业协议所规定的双方应承担的权利与义务,不可鲁莽草率签约,签订后要考虑背弃协议带来的不良后果,不能随意违约。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大学生只有把个人意愿同社会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消除种种心理误区,才能在择业的重要关头,勇于面对挑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最终获得理想的职业。
  
  [注释]
  ①范建英,王永贵.大学生择业心理及其调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5(2):17-21.
  ②丁歆,王华敏.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32-33.
  ③金怡,姚本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研究与展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2):232-234.
  ④宋荣绪.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5(23):45-47.
其他文献
无公害是对安全农产品的最低要求。以华安县茶叶生产基地为研究对象,开展茶叶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检测与评价,结果表明,华安县适宜发展无公害茶叶,对深入推进无公害茶叶生产,发
以当年巨桉实生苗顶芽、幼嫩侧芽为繁殖材料,以培养基MS+6-BA 0.25 mg/L+IBA 0.3mg/L+蔗糖35g/L+卡拉胶6.2 g/L,诱导获得丛芽,在培养基MS+6-BA 0.25 mg/L+IBA 0.3 mg/L+NH4NO3 3 mg/
生于中国,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1994年旅居法国里尔市。佟明先生是法国北加莱高等美术学院教授,同时以雕塑和绘画创作活跃在当代法国艺术生活中。他的彩陶雕塑作品,极具个人创
[摘要]大学生就业困难,教育应该承担什么責任?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初中毕业生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职业,规划人生?反思我国的素质教育可以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答案是:我们的素质教育缺失了重要的一环——职业素质。从素质教育出发,学会劳动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之一,但是以往所说的劳育并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需要。从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来看,职业素质是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基础。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
将来谁读职校?  `在北京、上海这样大城市的教育现实面前,这一发问愈发耐人寻味!  世俗的偏见让学生望而却步,职业教育面临无生可招的尴尬境遇;在校学生大都来自文化课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或是经济困难家庭。如何扭转不利局面,变无奈为主动?    城市里谁在读职校    “又要交学费了!”新学期开学总让程宇(化名)感到很苦恼。怎么向家里伸手要钱,看着父亲疲惫的身影,他有些不忍心。    程宇是北京一所职业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推动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7月18-19日,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联合“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1979-2008年职业教育要事研究与编纂”课题组举行了
<正>苦樂五彩路铁画银钩浓丽古雅方氏古彩寂虞中道烙印處古彩人生夫画者,本寂莫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古彩大家方复先生又一专著《苦樂五彩路》,于国庆
期刊
[摘要]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提升可持续竞争力已成为其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其中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一环亦不容忽视。文章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流失问题的分析入手,提出独立学院的管理者必须充分发挥民办优势,依靠政策扶持,完善管理机制,稳定师资队伍,进一步加强师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能够满足独立学院办学要求的优秀教师队伍,以保证独立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独立学院 师资建设
认识孙强民纯催偶然。去年一个夏天我去景德镇著名的古窑遗址湖田村,转过一条巷陌,倏见一家陋旧民房敞开的堂屋里陈放着许多古装人物瓷板画:清一色的高温颜色釉画,清一色的唐宋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