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使以肉、奶、绒为显著标志的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一、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
(一)土地资源优势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30′至53°20′,东经97°10′至126°02′之间,从东到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居全国五大牧场之首,东起大兴安岭山地,西至居延海,广袤无垠的草原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总面积达8700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81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21.76%。这些资源是发展具有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的良好基础。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底实有耕地面积735.1万公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山脉以南的西辽河平原,嫩江两岸平原,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广大丘陵地区。
(二)原材料优势
从全国范围看,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具有原料上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从产量上看,内蒙古自治区羊绒产量居世界第一,羊毛、牛奶、牛羊肉的产量在全国也名列第一位。同时,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独特,从东向西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干湿地区,从南到北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三个温度带。不同的带区和不同的水热组合,使内蒙古自治区拥有良好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是全国著名草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畜种资源,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驼等优良品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丰富的高品质畜种资源为内蒙古自治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适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资源,从而形成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北方的重要粮仓。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多达25类,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莜麦、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密瓜、黑白瓜籽等,许多具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的品种,其中莜麦、荞麦、华莱士瓜颇具盛名。还有生产苹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红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条件。
(三)市场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要结合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还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实现资源——技术——产品——市场——效益的有效链接。从国内食品消费市场来看,由于人口众多、人们生活水平正在从温饱向小康迈进以及农村市场蕴涵的巨大潜力,可以预见,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支出比重虽然在下降,但绝对额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不断增长,农畜产品的国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从国际市场来看,资料显示过去20多年,世界人均农畜产品消费量平均增加了3.46%,到2020年,农畜产品消费都将保持增长的大趋势。如果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出口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技术投入、注重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检疫体制,农畜产品的国际市场有望打开并迅速扩大。以纺织品为例,国际市场上对高档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羊绒及羊绒制品的出口己成为具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的第一大出口商品。
二、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中的优势产业
(一)乳品加工业
2006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301万头,居全国第1位;牛奶产量达880.45万吨,居全国第1位;全区乳制品产量345.76万吨,其中液体奶产量310.1万吨,居全国第1位;实现销售收入224.95亿元。伊利、蒙牛两大企业在同行业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两企业全年加工牛奶400万吨以上,日收奶量均超过5000吨,两大企业液态奶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稳居全国同行业前2名。在生产工艺方面,目前伊利、蒙牛两大企业的主打产品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饮料均采用超高温灭菌和无菌灌装工艺,设备均采用世界两大饮料包装巨头利乐和康美制造的无菌包装机械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伊利、蒙牛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的老大,伊利公司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二十大著名品牌”称号,其生产的纯牛奶产品获得了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合格产品证书》,是国内乳品行业首家获得此荣誉证书的乳业集团;液态奶产品被批准使用“3·15”标志,成为国内首家使用这一标志的乳品企业。而蒙牛乳业更是以其“火箭速度”获得了极高的品牌信誉,在2006年中国品牌发展年度报告中“蒙牛”位居民营企业品牌价值榜首,与海尔共同入选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同时还在《企业公众形象报告》中摘取“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并入选首届亚洲品牌500强。这两大乳业集团成为中国乳业当之无愧的“绝代双雄”。
(二)羊绒加工业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毛线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羊绒产业,是内蒙古农畜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良种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和“罕山白绒山羊”3个品种,是内蒙古独特的畜种资源。这3个山羊品种个体产绒量一般在400克左右,比未选育的土种绒山羊及全国平均产绒量提高一倍多,成为内蒙古羊绒产量的主要增长渠道,羊绒纤维细,强度大,匀度好,光泽洁白,导热性小的特点,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山羊绒产量6792吨,有羊绒加工企业l5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羊毛绒96l7.91吨,羊绒衫1267.66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羊绒制品产量、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均列全国第一位。
鄂尔多斯鹿王集团作为世界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经济实力最雄厚,也是国内品牌优势最突出的行业领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一直居国际同行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在羊绒新型纺纱、新型印染和自动化编织等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分梳设备,纺纱设备,织造设备以德国和日本电脑自动化编织为主体。2006年,鄂尔多斯集团生产羊毛绒2301吨,羊绒衫636万件,完成出口额12784万美元。鹿王集团生产羊绒衫322万件,完成出口额8006万美元。
(三)肉类加工业
内蒙古的肉类加工业源远流长。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依托草原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加工企业。小肥羊、小尾羊、草原兴发、伊盛公司、科尔沁牛业、塞飞亚、通辽金锣、乌兰察布双汇、临河得利斯等企业成为自治区肉类加工业的主力军。2006年,全区鲜冻冷藏肉46万吨,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9.8亿元。
(四)酒类加工业
制酒工业也在快速发展,已经培育出一批在区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和名牌产品。河套酒业创出了“中国驰名商标”,宁城老窖、蒙古王白酒、金川保健啤酒、海拉尔啤酒等在内蒙古名牌产品中榜上有名,维信、汉森等葡萄酒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五)粮油加工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已经成为内蒙古重要的玉米深加工基地。通辽市玉米深加工发展突出,该市地处中国玉米带,是国家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600万亩,玉米产量稳定在350万吨以上,其中淀粉专用玉米达80%以上,专用玉米淀粉含量高达75%,通辽黄玉米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加工转化潜力巨大。
内蒙古河套平原物阜粮丰,盛产优质小麦。我区的商品小麦具有质优、无污染的品质优势,优质小麦粉加工市场潜力巨大。初步形成了以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大公实业总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巴盟河套灌区、土默川平原和大兴安岭沿麓地区优质小麦为原料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原料和产品在国内均有一定影响,市场前景看好。
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3条先进的意大利等级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850吨,还有年产2500吨的挂面生产线以及面包、馒头生产线。“河套”面粉因其高品质,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同时,全区在葵花油加工、大豆深加工,番茄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方面也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和杭后工业园区,己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策
(一)实施农畜产品全程监控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增强畜禽产品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制定和完善农畜产品生产标准, 搞好畜禽品种的改良,改变畜牧生产方式,逐步实现规模化饲养。加大动物防疫力度,有效控制动物疾病,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按照“填平补齐,全面覆盖”的原则,切实建立起依法质量监测、生产监测、市场监测、认证监测相结合的畜牧质量监测体系。
(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
整合资源,建立行业长期发展规划,整顿行业经营秩序,形成行业自律规则,使行业有章可循,是行业协会的主要功能。通过行业协会逐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经营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形成健康有序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防止无序竞争。同时充分利用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发挥其调研、协调、协商、服务等作用,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调,开展有关贸易问题的对策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锐意创新、积极进取,获得并保持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才能进一步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所以应有意识地增加科研投入,强化研发环节,抓紧技术渗透,鼓励新产品地研制与开发。
(四)调整结构,活跃市场
改变目前农畜产品生产单一结构,生产多元化、系列化、个性化产品;挖掘传统农畜产品的市场,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的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奶豆腐、奶酒、牛肉干等产品,目前一些消费者追求传统自然的消费时尚,传统农畜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寻找产品新亮点,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举办时间的临近,干酪生产和供应的问题已是近在眼前。当年日本和韩国都通过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使国内奶酪消费渐成时尚。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企业应早占领这一市场,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农畜产品加工业是联系畜牧生产与人民生活需要的关键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它肩负着保障与促进畜牧业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的双重重任。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生物工程,还不同于其它工业生产,因为畜禽不仅是生活资料,同样也是生产资料,它是用“活的机器”去生产产品,因而,要保证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正常发展,就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应走出一条无愧于前人、也不负于后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业之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经贸学校)
一、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
(一)土地资源优势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北纬37°30′至53°20′,东经97°10′至126°02′之间,从东到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内蒙古自治区草原面积居全国五大牧场之首,东起大兴安岭山地,西至居延海,广袤无垠的草原东西绵延2000多公里,总面积达8700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81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21.76%。这些资源是发展具有特色的草原畜牧业及畜产品加工业的良好基础。内蒙古自治区2005年底实有耕地面积735.1万公顷。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山脉以南的西辽河平原,嫩江两岸平原,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和广大丘陵地区。
(二)原材料优势
从全国范围看,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具有原料上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从产量上看,内蒙古自治区羊绒产量居世界第一,羊毛、牛奶、牛羊肉的产量在全国也名列第一位。同时,由于内蒙古自治区地理位置独特,从东向西可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四个干湿地区,从南到北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三个温度带。不同的带区和不同的水热组合,使内蒙古自治区拥有良好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是全国著名草原,孕育出丰富多样的畜种资源,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阿拉善驼等优良品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丰富的高品质畜种资源为内蒙古自治区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适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资源,从而形成内蒙古自治区乃至我国北方的重要粮仓。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多达25类,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莜麦、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密瓜、黑白瓜籽等,许多具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的品种,其中莜麦、荞麦、华莱士瓜颇具盛名。还有生产苹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红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条件。
(三)市场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要结合资源优势、技术优势,还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实现资源——技术——产品——市场——效益的有效链接。从国内食品消费市场来看,由于人口众多、人们生活水平正在从温饱向小康迈进以及农村市场蕴涵的巨大潜力,可以预见,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支出比重虽然在下降,但绝对额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不断增长,农畜产品的国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从国际市场来看,资料显示过去20多年,世界人均农畜产品消费量平均增加了3.46%,到2020年,农畜产品消费都将保持增长的大趋势。如果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出口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技术投入、注重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完善检疫体制,农畜产品的国际市场有望打开并迅速扩大。以纺织品为例,国际市场上对高档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羊绒及羊绒制品的出口己成为具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的第一大出口商品。
二、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中的优势产业
(一)乳品加工业
2006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301万头,居全国第1位;牛奶产量达880.45万吨,居全国第1位;全区乳制品产量345.76万吨,其中液体奶产量310.1万吨,居全国第1位;实现销售收入224.95亿元。伊利、蒙牛两大企业在同行业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两企业全年加工牛奶400万吨以上,日收奶量均超过5000吨,两大企业液态奶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稳居全国同行业前2名。在生产工艺方面,目前伊利、蒙牛两大企业的主打产品超高温灭菌奶和乳酸饮料均采用超高温灭菌和无菌灌装工艺,设备均采用世界两大饮料包装巨头利乐和康美制造的无菌包装机械设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伊利、蒙牛成为全国乳品行业的老大,伊利公司被国家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二十大著名品牌”称号,其生产的纯牛奶产品获得了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颁发的《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合格产品证书》,是国内乳品行业首家获得此荣誉证书的乳业集团;液态奶产品被批准使用“3·15”标志,成为国内首家使用这一标志的乳品企业。而蒙牛乳业更是以其“火箭速度”获得了极高的品牌信誉,在2006年中国品牌发展年度报告中“蒙牛”位居民营企业品牌价值榜首,与海尔共同入选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同时还在《企业公众形象报告》中摘取“2006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并入选首届亚洲品牌500强。这两大乳业集团成为中国乳业当之无愧的“绝代双雄”。
(二)羊绒加工业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毛线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特别是羊绒产业,是内蒙古农畜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良种绒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乌珠穆沁白绒山羊”和“罕山白绒山羊”3个品种,是内蒙古独特的畜种资源。这3个山羊品种个体产绒量一般在400克左右,比未选育的土种绒山羊及全国平均产绒量提高一倍多,成为内蒙古羊绒产量的主要增长渠道,羊绒纤维细,强度大,匀度好,光泽洁白,导热性小的特点,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山羊绒产量6792吨,有羊绒加工企业l50多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羊毛绒96l7.91吨,羊绒衫1267.66万件,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羊绒制品产量、销售收入、出口交货值均列全国第一位。
鄂尔多斯鹿王集团作为世界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经济实力最雄厚,也是国内品牌优势最突出的行业领军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一直居国际同行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在羊绒新型纺纱、新型印染和自动化编织等领域居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分梳设备,纺纱设备,织造设备以德国和日本电脑自动化编织为主体。2006年,鄂尔多斯集团生产羊毛绒2301吨,羊绒衫636万件,完成出口额12784万美元。鹿王集团生产羊绒衫322万件,完成出口额8006万美元。
(三)肉类加工业
内蒙古的肉类加工业源远流长。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依托草原畜牧业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加工企业。小肥羊、小尾羊、草原兴发、伊盛公司、科尔沁牛业、塞飞亚、通辽金锣、乌兰察布双汇、临河得利斯等企业成为自治区肉类加工业的主力军。2006年,全区鲜冻冷藏肉46万吨,屠宰及肉类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9.8亿元。
(四)酒类加工业
制酒工业也在快速发展,已经培育出一批在区内外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和名牌产品。河套酒业创出了“中国驰名商标”,宁城老窖、蒙古王白酒、金川保健啤酒、海拉尔啤酒等在内蒙古名牌产品中榜上有名,维信、汉森等葡萄酒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五)粮油加工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通辽市和呼和浩特市已经成为内蒙古重要的玉米深加工基地。通辽市玉米深加工发展突出,该市地处中国玉米带,是国家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玉米种植面积600万亩,玉米产量稳定在350万吨以上,其中淀粉专用玉米达80%以上,专用玉米淀粉含量高达75%,通辽黄玉米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有较高的声誉,加工转化潜力巨大。
内蒙古河套平原物阜粮丰,盛产优质小麦。我区的商品小麦具有质优、无污染的品质优势,优质小麦粉加工市场潜力巨大。初步形成了以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内蒙古大公实业总公司等粮食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巴盟河套灌区、土默川平原和大兴安岭沿麓地区优质小麦为原料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原料和产品在国内均有一定影响,市场前景看好。
内蒙古恒丰食品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3条先进的意大利等级面粉生产线,日处理小麦850吨,还有年产2500吨的挂面生产线以及面包、馒头生产线。“河套”面粉因其高品质,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同时,全区在葵花油加工、大豆深加工,番茄深加工等农产品加工方面也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巴彦淖尔经济开发区和杭后工业园区,己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策
(一)实施农畜产品全程监控制度,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
增强畜禽产品质量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制定和完善农畜产品生产标准, 搞好畜禽品种的改良,改变畜牧生产方式,逐步实现规模化饲养。加大动物防疫力度,有效控制动物疾病,建立健全质量监测体系。按照“填平补齐,全面覆盖”的原则,切实建立起依法质量监测、生产监测、市场监测、认证监测相结合的畜牧质量监测体系。
(二)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
整合资源,建立行业长期发展规划,整顿行业经营秩序,形成行业自律规则,使行业有章可循,是行业协会的主要功能。通过行业协会逐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经营秩序和企业经营行为,形成健康有序的农畜产品交易市场,防止无序竞争。同时充分利用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发挥其调研、协调、协商、服务等作用,以民间组织角色与国外有关部门交涉和协调,开展有关贸易问题的对策研究,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会员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技术创新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锐意创新、积极进取,获得并保持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才能进一步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所以应有意识地增加科研投入,强化研发环节,抓紧技术渗透,鼓励新产品地研制与开发。
(四)调整结构,活跃市场
改变目前农畜产品生产单一结构,生产多元化、系列化、个性化产品;挖掘传统农畜产品的市场,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的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奶豆腐、奶酒、牛肉干等产品,目前一些消费者追求传统自然的消费时尚,传统农畜产品仍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寻找产品新亮点,随着我国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举办时间的临近,干酪生产和供应的问题已是近在眼前。当年日本和韩国都通过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使国内奶酪消费渐成时尚。内蒙古自治区乳品企业应早占领这一市场,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农畜产品加工业是联系畜牧生产与人民生活需要的关键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它肩负着保障与促进畜牧业发展、人民生活提高的双重重任。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生物工程,还不同于其它工业生产,因为畜禽不仅是生活资料,同样也是生产资料,它是用“活的机器”去生产产品,因而,要保证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正常发展,就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应走出一条无愧于前人、也不负于后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畜产品加工业之路。
(作者单位:内蒙古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