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

来源 :少男少女·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tiandegu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读过《荷塘月色》的静谧,也曾感受到《小橘灯》的温暖;我阅览过《鸟的天堂》,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也曾在《骆驼祥子》里,同情过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但,最令我热泪盈眶的,是《背影》里的父爱。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描述了一个父亲深沉的、慈爱的背影。“我”要坐火车到北京去读书。父亲因为事忙,便吩咐一个茶房送“我”去。但他最终不放心,还是亲自随着已经20岁的“我”一起去了月台。上了车,他提醒“我”夜里要警醒,不要受凉,路上小心。又细细嘱托茶房照顾“我”。担心“我”渴了,便走过铁路去为“我”买橘子。
  “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寒冬,我捧读着这段文字时,总能被文中的父愛所温暖,触摸着那道无形却温暖的壁垒。朱自清先生的父爱,在我的眼里,是蹒跚,是那道不可逾越的厚壁,是一柄遮风挡雨的伞,让我们置身于其下。而自己,却毫无怨言地暴露在风雨之中。父爱与母爱,是孟母三迁、画荻教子、舐犊情深……父母们,用自己的汗与泪,在我们的人生里,著作了一本深沉的书。这本书包罗万象:它教会我们去认知,告诉我们去学习;它诉说着沉甸甸的过往,告诫我们去努力……
  那日,倾盆大雨。我的脚步被这老天爷的哭泣乱了阵脚。轰隆隆……半个小时过去了,这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却丝毫没有减弱的样子。我虽无奈,却又坚定:不管怎么样,也要回家!妈妈只好来到门口前,向保安叔叔借了一个塑料袋。她用袋子,认认真真地套住我的书包,仔仔细细地帮我把空调衫披上,撑开一把小伞,搂紧我,冒着雨,向着公交车站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去。
  上了公交车,我欣喜地打量着自己:身上的衣服滴水未沾,空调衫湿了好多,裤子只湿了一小片。书包被塑料袋包得一水不染,只是微微有点儿水珠悬挂在上面。我大声叫着妈妈,叫她坐在我身旁来。但她只是接过我的空调衫,拿在左手里,然后尴尬地笑了笑,并没有坐过来。我回头一看,顿时愣了:妈妈的裙子右半身,从上到下,一片“泽国”,全湿透了。她的头发、右手指尖、裙角,“滴滴嗒嗒”地往下滴水。水,滴在公交车地板上,划出一条条水流……她的背包,浅灰变成了深灰,一片一片的,全是雨水。原来父母之爱,就藏在身边的一个个小动作中啊!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也许不同,但那一颗心,却永远都留在孩子身上。
  我们赤裸裸地来到了这个平凡的世界,是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与心血,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做人,做事,做学问。他们就像一把电锯,用自己的身体,去锯平那些尖锐的刺,为我们的世界,锯出一条平坦之路。可是,每当我们获得这份看似唾手可得的恩惠时,却忘了,这份恩惠的背后,是无数的、无私的付出。有了他们无私的付出,才造就了我们美好的未来。可我们,有时却忘记了他们的艰辛。朱自清先生,也是在自己为人父后,忆起那年父亲车站送别自己的背影,在回忆中,才发现这些弥足珍贵的恩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在孩提时代,欠了父母太多太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终会长成大树,他们终将垂垂老矣。到那时,无论他们的长相如何,无论他们能不能干,我们难道不应该把欠了的债都还回来吗?
  今日,重读《背影》,仍被朱自清先生的父子情深所震撼。他用一支平易质朴的笔,将无可比拟的父爱深深地阐述,令人潸然泪下。父母,永远会无私教育年幼无知的你,帮助身处困难的你,鼓励身处窘境的你,救助走投无路的你……你在他们眼里,永远永远,是那个长不大的、纯真无邪的小孩。唯愿为人子女的我们,都能“报得三春晖”。
  (指导老师:何建芬)
其他文献
1  当我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特别喜欢上课讲小话,因此被老师安排坐在教室后排的角落。也就是说,我不再有同桌了。原本以为,我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毕业。  没想到一个插班生的到来,打破了我没有同桌的魔咒。老师以班上没有其他座位为由,把新同学安排坐在我的旁边。  一看到旁边坐了人,我那喜欢讲小话的毛病又犯了。  “喂,你是新来的同学吗?”我用手遮住嘴巴小声问道。  “明知故问。”她头也不回地说。  
期刊
中国作为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种植水稻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水稻随着文明的交流,从中国走向世界,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尤其是在亚洲、欧洲南部、美洲热带地区,水稻已经被广泛种植,而随着袁隆平先生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的推广,水稻在非洲部分地区也开始种植。迄今为止,稻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的第3位,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在亚洲地区,人们对稻类更是情有独钟,为了种植
期刊
凡尔纳曾写过一篇小说《地心游记》,描写了几个人通过火山,到达地心世界的故事。书中的地心里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和地表的世界仿佛是一个被隔开的双层世界。这个想象可谓很奇幻,大家可能也会想地心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世界,以地球固体部分的厚度来说,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是完全可以的。  但是里面有没有可能存在人类则是很难说,没有光很难有充足的食物,剧烈的地质运动和大量的有害气体,都让这个可能性降低。  但是有意思是
期刊
我第一次写儿童文学的时候,是因为在微信看到友人转发的一份儿童文学的征稿启事,里面有一句话让我特别触动:“让我们一起回到世界还小的时候。”这句话让我陷入沉思,世界“还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理论上讲,谁也没见过,可即使是曾见过,谁又能肯定那就是世界“还小”的样子?  世界有太多未知,我们的眼睛往往被太多东西掩盖了。欲望、恐惧,一切理性的背后往往藏着某种程度的盲信和盲从,它让约定俗成的东西不用经过眼睛,
期刊
万历年间的富庶  大明帝国长达四十八年的万历年间,可谓有明一代最为繁荣富强的时光,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年代。中国与世界经济发生密切关系,伴随西学东渐,古老的东方大国发生着五百年未有之巨变。  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繁荣昌盛期,缔造者并非万历皇帝本人,而是首辅张居正。  作为一代“救时宰相”,张居正的身后却颇为凄凉,虽然有万历皇帝的反攻倒算和排山倒海般的唾骂与指责,但也不乏有人怀念他和他开创的中兴时代。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