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媒体时代,部委机关大多创办了自己的媒体,或报纸,或杂志,承载着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理论探讨、沟通连接等作用。
网络媒体或者说新媒体崛起后,部委机关设立的传统媒体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先是各部委纷纷开设了官方网站,网站上的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纸质官方媒体反倒是二手信息。移动媒体崛起后,很多部委更是开办了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如微信、微博等,信息公开,舆论应对都是在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
从政务公开的角度看,部委开办新媒体是紧跟时代潮流,满足公众知情权,但也带来一些弊端:
其一,部委原來创办的传统媒体本身也有新媒体转型的需求,也会占领各新媒体平台,因为其部委官方媒体的身份,其新媒体账号因此也具有官方身份,这就难免和部委自己创立的账号形成微妙的关系,究竟哪个更官方一些,或者在内容发布上要做何区分?这对新媒体崛起后本就处于弱势的部委传统媒体来说真是个难题。
其二,目前新媒体平台的开设几乎零门槛,因此很多部委的下属部门都纷纷开设新媒体账号,在追求粉丝和点击量增长的驱动下,不同部门之间在发布内容上也会形成竞争。抢夺独家内容、抢夺发布时间,可能导致某些内容未经最后核实就被发布出去,或者是不同账号的说法有异,而这些账号又都有着官方身份,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对公众来说可能会带来很多困惑。
其三,一些部委新媒体工作人员为公务员,不具备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相关资质。
对此现象,解决之道或许应该回到根本。既然国家部委组织创建了官方媒体来作为其官方的发声平台,那么就应该由其一直承担这一功能,传统媒体如此,新媒体亦如此。
一是把办新媒体的事情仍然交给传统媒体单位去办,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传统媒体单位不仅有具备相关资质的新闻采编人员,并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创办新媒体对其来说就是不同平台的另一种尝试,其原有的人力资源和经验将对风险把控、舆论防范都会有所助益。
二是部委只有一个发声平台,力气只往一处使,对部委的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有利;如果开设太多新媒体账号,只会分摊公众的注意力。
三是对公众来说也是件好事情,移动媒体带来的是信息的轰炸,一个发声平台也便于公众挑选、阅览和记忆。
网络媒体或者说新媒体崛起后,部委机关设立的传统媒体地位就变得尴尬起来。先是各部委纷纷开设了官方网站,网站上的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纸质官方媒体反倒是二手信息。移动媒体崛起后,很多部委更是开办了自己的新媒体账号,如微信、微博等,信息公开,舆论应对都是在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
从政务公开的角度看,部委开办新媒体是紧跟时代潮流,满足公众知情权,但也带来一些弊端:
其一,部委原來创办的传统媒体本身也有新媒体转型的需求,也会占领各新媒体平台,因为其部委官方媒体的身份,其新媒体账号因此也具有官方身份,这就难免和部委自己创立的账号形成微妙的关系,究竟哪个更官方一些,或者在内容发布上要做何区分?这对新媒体崛起后本就处于弱势的部委传统媒体来说真是个难题。
其二,目前新媒体平台的开设几乎零门槛,因此很多部委的下属部门都纷纷开设新媒体账号,在追求粉丝和点击量增长的驱动下,不同部门之间在发布内容上也会形成竞争。抢夺独家内容、抢夺发布时间,可能导致某些内容未经最后核实就被发布出去,或者是不同账号的说法有异,而这些账号又都有着官方身份,究竟应该相信哪一个?对公众来说可能会带来很多困惑。
其三,一些部委新媒体工作人员为公务员,不具备媒体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相关资质。
对此现象,解决之道或许应该回到根本。既然国家部委组织创建了官方媒体来作为其官方的发声平台,那么就应该由其一直承担这一功能,传统媒体如此,新媒体亦如此。
一是把办新媒体的事情仍然交给传统媒体单位去办,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避免资源浪费;传统媒体单位不仅有具备相关资质的新闻采编人员,并积攒了一定的经验,创办新媒体对其来说就是不同平台的另一种尝试,其原有的人力资源和经验将对风险把控、舆论防范都会有所助益。
二是部委只有一个发声平台,力气只往一处使,对部委的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有利;如果开设太多新媒体账号,只会分摊公众的注意力。
三是对公众来说也是件好事情,移动媒体带来的是信息的轰炸,一个发声平台也便于公众挑选、阅览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