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特殊规律,特别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特殊规律,在实践中做到与时俱进、理论创新,以人为本、服务人民,发展优势、应对考验,队伍稳定、德才兼备,制度健全、党内民主,从严治党、肌体健康,方法科学、成效显著,确保党能够长期执政。
[关键词] 党的建设 科学化 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概括地说,“就是要使党的建设符合科学的性质或状态”[1]。具体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的客观实际,“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制度和方法进行党的建设,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形成新的关于政党的科学理论并继续指导党的实践,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最终实现党的宗旨和目标的过程与状态”[2]。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伟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特殊规律,特别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特殊规律,坚持不懈地实践,持之以恒地探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
一、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我们党一成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3]P112历史上一些大党、老党、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甚至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与时俱进、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的教训值得借鉴。当前,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仍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达国家在经济特别是科技方面仍占优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思想观点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社会政治稳定面临压力。从党内看,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结构发生变化,党员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党面临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使党的建设科学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形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党的建设新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的认识,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活动。当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践中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实践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经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时代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作指导,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创新。
二、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P851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是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党员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践中要求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要求践行党的宗旨,恪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要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寓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于服务群众之中,使党的建设科学化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从而使党始终能够无往而不胜。只有这样,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最充分的信赖和拥护,从而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三、发展优势,应对考验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3]851因此,保持和发展最大政治优势,防范和化解最大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大任务,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大任务。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在其进程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在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群关系面临很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主要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态度生硬,甚至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化,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造成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只关注经济增长,忽视群众在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诉求,群众对党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一些地方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不注重听取群众意见,草率作出决定,往往引发群众不满,甚至引发不同程度的矛盾冲突;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党的高级干部腐化堕落,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对此,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中,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党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严峻考验。 四、队伍稳定,德才兼备
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践行者,其能力和素质如何、能否率先垂范,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否能顺利持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队伍。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加严峻、更加尖锐,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问题突出;部分年轻党员干部缺乏基层历练,在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过多地关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的得失,其思想的纯洁性、对党的忠诚度都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中,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住各种考验;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拔干部方式,坚持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内来,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要求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不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五、制度健全,党内民主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P29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党内民主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民意纳入党的政策范畴从而实现民主决策、能够高效制定政策应对发展难题、能够有效防止个人专断。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党的制度体系,保障党内民主。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各个方面都需要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保证,各个方面都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中,要求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要求我们“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要求全党“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5]P17。要求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不断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六、从严治党,肌体健康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践表明,一个信仰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政党,在任何时代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在其进程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肌体纯洁、健康。新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个别高级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生活腐化,严重违纪违法,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中,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狠抓不放、常抓不懈,把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着力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不断加大治本力度,使惩治更加有力、预防更加有效;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员意识,用党章规范行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和利益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权力公开透明,做到干部清廉、党风良好,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七、方法科学,成效显著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其成效的好坏。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在其进程中不论运用什么方法,都要科学、有效。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中,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变化,跟上时代潮流,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科学方法,如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而且要探索和创新现代的科学方法,如系统方法、目标管理方法、典型推动方法等,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仅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如选举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法治的方法等,而且要增强全党信息意识,灵活运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能够传载各种信息的新媒体,在党内建立多种形式的党内信息与社情民意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渠道,构建信息甄别评估上报反馈机制,并且办好党建网站,不断拓宽党建网站功能,将党员教育管理、干部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党员群众监督举报等都纳入党组织网站,便于全党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做到学习借鉴与实践探索相同步。只有在实践中运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其各项工作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知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中执政党建设的新逻辑——学习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体会[J].长白学刊,2013(1).
[2]胡伟等.走向科学建党的自由王国——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科学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马永义
[关键词] 党的建设 科学化 实践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概括地说,“就是要使党的建设符合科学的性质或状态”[1]。具体地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的客观实际,“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制度和方法进行党的建设,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形成新的关于政党的科学理论并继续指导党的实践,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最终实现党的宗旨和目标的过程与状态”[2]。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项系统、复杂的伟大工程,也是一个长期、动态发展的历史过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特殊规律,特别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特殊规律,坚持不懈地实践,持之以恒地探索,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
一、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我们党一成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3]P112历史上一些大党、老党、执政党失去执政地位甚至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与时俱进、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自身建设。历史的教训值得借鉴。当前,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仍在曲折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达国家在经济特别是科技方面仍占优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思想观点和各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社会政治稳定面临压力。从党内看,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结构发生变化,党员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党面临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世情、国情、党情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使党的建设科学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必须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形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及时总结党的建设新经验,不断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党的建设科学化规律的认识,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活动。当前,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践中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新形势、新实践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经验,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时代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作指导,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创新。
二、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P851党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是党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是党员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牢固树立和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是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检验党员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尺。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党的建设科学化,在实践中要求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要求践行党的宗旨,恪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工作首位,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益,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要求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尺度,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寓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于服务群众之中,使党的建设科学化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从而使党始终能够无往而不胜。只有这样,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最充分的信赖和拥护,从而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三、发展优势,应对考验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密切联系群众还是脱离群众,不仅是态度问题、感情问题,更是政治立场、政治本色问题。”[3]851因此,保持和发展最大政治优势,防范和化解最大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大任务,也是党的建设科学化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大任务。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在其进程中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在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群关系面临很多新情况、新挑战,并且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主要表现在:一些党员干部特权思想严重,对群众态度生硬,甚至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的形象;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化,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严重,造成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只关注经济增长,忽视群众在教育、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诉求,群众对党的信任度有所下降;一些地方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履行民主决策程序,不注重听取群众意见,草率作出决定,往往引发群众不满,甚至引发不同程度的矛盾冲突;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少数党的高级干部腐化堕落,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认同,严重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对此,在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中,要求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作风建设,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妥善化解利益矛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利益,真正在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党只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严峻考验。 四、队伍稳定,德才兼备
党员、干部队伍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践行者,其能力和素质如何、能否率先垂范,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否能顺利持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队伍。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执政条件、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外部的风险前所未有,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更加严峻、更加尖锐,党的建设方面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问题突出;部分年轻党员干部缺乏基层历练,在各种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过多地关注自身的价值和个人的得失,其思想的纯洁性、对党的忠诚度都需进一步提升。因此,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中,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住各种考验;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选拔干部方式,坚持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内来,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要求党员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不负人民的信任和重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五、制度健全,党内民主
“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4]P29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党内民主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民意纳入党的政策范畴从而实现民主决策、能够高效制定政策应对发展难题、能够有效防止个人专断。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党的制度体系,保障党内民主。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各个方面都需要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保证,各个方面都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中,要求我们“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要求我们“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要求全党“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5]P17。要求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不断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六、从严治党,肌体健康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实践表明,一个信仰坚定、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清正廉洁的政党,在任何时代都能立于不败之地。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在其进程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持党的肌体纯洁、健康。新形势下,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个别高级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生活腐化,严重违纪违法,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中,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有贪必肃、有腐必反、狠抓不放、常抓不懈,把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着力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不断加大治本力度,使惩治更加有力、预防更加有效;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员意识,用党章规范行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政绩观和利益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求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权力公开透明,做到干部清廉、党风良好,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七、方法科学,成效显著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方法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其成效的好坏。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要求在其进程中不论运用什么方法,都要科学、有效。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践中,要求我们顺应时代变化,跟上时代潮流,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科学方法,如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而且要探索和创新现代的科学方法,如系统方法、目标管理方法、典型推动方法等,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仅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如选举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法治的方法等,而且要增强全党信息意识,灵活运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能够传载各种信息的新媒体,在党内建立多种形式的党内信息与社情民意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渠道,构建信息甄别评估上报反馈机制,并且办好党建网站,不断拓宽党建网站功能,将党员教育管理、干部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党员群众监督举报等都纳入党组织网站,便于全党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快速采取应对措施,做到学习借鉴与实践探索相同步。只有在实践中运用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其各项工作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周知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中执政党建设的新逻辑——学习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体会[J].长白学刊,2013(1).
[2]胡伟等.走向科学建党的自由王国——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科学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4]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马永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