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庆图谱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就像一个沙漏。
  沙漏的上端,是江苏昆山——笔记本电脑产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减少:2010年1.2亿台,2011年7449万台,2012年6500万台……
  沙漏的下端,是西部重庆——笔电产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2011年2547万台,2012年4200万台,2013年6000万台……
  一减一增的背后,上演的正是“一江春水向西流”——重庆打造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精彩大戏。
  一纸文件
  2011年2月5日,春寒料峭。
  市发改委经济合作处处长周韶辉脸上却阳光灿烂——国家发改委下达《关于重庆沿江承接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的复函》。
  这份文件,重庆已盼了很久。
  此时的重庆,产业发展呈现单一、低能、封闭的态势。单一是指结构不合理。“汽摩产业一业独大,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30%,汽摩产业一‘感冒’,整个工业就打喷嚏。”周韶辉说。低能是指产业能级偏低。“十家大企业产值抵不过别人一家。”周韶辉说。封闭是经济外向度低。“资源要素没和外界实现高效流动。”周韶辉说。
  不破解这三大难题,重庆就无法担负中央赋予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任。
  为了破解难题,重庆将目光聚焦在2009年国发3号文件上——3号文件提出,重庆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东西部合作示范基地”。于是,市发改委开始精心编制《关于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方案》。
  《方案》获批后,周韶辉说:“我们将以现有产业为基础,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
  政府合作
  对重庆工业园区不了解,不敢冒险;重庆地处内陆,物流成本恐怕很高;不知道重庆能不能保证用工需求……重庆各区县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饱受东部沿海企业的质疑。“承接沿江产业转移的步子始终快不起来。”周韶辉说。
  如何打破僵局?“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沿海城市政府帮我们做工作。”周韶辉说。
  于是,重庆启动了政府与政府的合作模式。“一是共建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如与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璧山·深圳工业园。二是市级部门展开对口合作,如重庆市级部门与温州市级部门签订促进产业互动协议,举办浙江知名企业家与重庆合作恳谈会。三是建立对口支援长效机制,利用国家对口帮扶机制,让对口省市帮助重庆招商引资。”周韶辉说。
  三大举措推出后,产业承接立即打开局面。
  2011年4月13日,时任温州市市长赵一德健步迈入重庆三峡博物馆。
  这里是“重庆·温州周”活动的会场。
  一个月前,市发改委组织重庆各区县负责人,与温州市级部门进行全面对接。温州有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重庆是全国重要汽车摩托车制造基地,承接产业转移,能优化两地产业布局。
  经过对接,“重庆·温州周”项目招商推广活动得以在重庆举行。
  一周时间,渝温两地35个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达350亿元。
  “正是如此高平台的对接,才让我们安心入驻万州。”扬业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秀萍说。
  政商合作
  2011年7月3日,阳光火辣。
  在南岸区工商联工作暨非公经济发展会议现场,重庆江苏商会会长张松林的心,也如窗外阳光般火热。
  时任南岸区区长刘宝亚(现任区委书记),向包括张松林在内的21家重庆异地商会的会长颁发聘书。
  与一纸聘书同来的,还有一份责任。
  “这是一份委托招商引资协议书。”张松林说。
  “商会人脉广,让他们去当说客,比政府更有说服力。”刘宝亚说。
  成为招商顾问后,张松林开始主动宣传南岸区投资环境、招商项目,量身寻找合适的投资企业;对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他进行一对一跟踪式服务。
  经过重庆江苏商会一番张罗,一批项目落户南岸。
  “在推出政府与政府合作模式的同时,我们还推出了区县政府与异地商会、协会合作模式。”周韶辉说。
  万盛经开区与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签订协议,委托其招商;大渡口区与深圳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签订协议,共建“泛珠三角”产业园……
  通过政商合作,一大批项目由沿海转移到重庆。
  垂直整合
  2010年,原璧山县招商局局长刘隆平心情有些低落。
  县委、县政府出台决定,撤销璧山县招商局。
  刘隆平无法理解:“难道璧山不用招商了?”
  其实,璧山撤掉招商局的背后,是一台垂直整合大戏正在上演。
  2008年底,金融危机肆虐全球。
  危机危机,危中有机。重庆将目光聚焦在笔记本电脑上。市政府领导将招商引资的目标锁定惠普,因为惠普占了世界电脑30%的市场份额。
  怎么才能打动惠普?
  “在产业承接上,不能总是依靠税率、土地等优惠政策,要有创新的思维。”在时任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推动下,重庆创造了垂直整合模式。
  从全世界采购零部件运到某地组装,这叫水平分工。采用水平分工,重庆与沿海相比没有优势,只有采用垂直分工,将整机、零部件都集中到重庆生产,才能高度节约成本,打动惠普。“三年内,将惠普所需零部件本地化。”重庆招商团队凭借智慧和诚意,打动了惠普。
  转过身,重庆又与惠普代工商富士康、英业达、广达进行谈判——见“老大”惠普欲入渝,它们自然愿将零部件基地迁往重庆。
  而富士康、英业达、广达,同时又是东芝、苹果等笔记本电脑企业的代工商,它们入渝,又将4400万台笔电产能带入重庆。
  垂直整合,一举缔造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随后,重庆又把垂直整合模式移植到汽摩、直升机产业上,将数个整车、整机企业和大批零部件企业吸引入渝。
  于是,重庆各区县分到了很多“蛋糕”。“现在入驻璧山的笔电配套企业有200多家,排名行业前三位的就有30多家。”刘隆平说。
其他文献
奉节县五马镇干洞村位于崇山峻岭之中。  2016年11月5日,寒风凛冽,气温接近零摄氏度。  上午9点,村便民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却热闹非凡,全村贫困户脱贫工作推进会正在这里召开。  “按照我们镇上划定的脱贫线,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3500元就达到脱贫标准。”五马镇党委书记潘万山介绍。  “我今年的收入已经超过贫困标准线,我要写申请书,自愿退出贫困户。”不等潘万山介绍完,贫困户熊道发便站了起来。  “
1926年1月,中共党员杨洵给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去信,反映重庆党、团组织存在的团体个人化、革命学潮化问题。  杨洵当时33岁,是1922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入党的一名“老”党员。可是,1925年7月,当他受党的安排返回重庆,在党的据点中法学校四川分校工作后,近半年来却一再感到种种不适:重庆党、团组织的领导人童庸生个性倔强,杨洵关心刊登中法学校招生广告的问题,童庸生居然以长信回复,有怀疑之意;国立四川第
曾有心理学家通过病例分析发现,生气一小时造成的体力与精神消耗,相当于熬夜加班六小时。人的负面情绪得不到释放,会导致血压升高、胃肠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因此,生闷气就是对自己施加酷刑。人活于世,五味杂陈,遇到让人生气的事,我们需要正确应对。  “向内”,向心灵寻求解决之道。有时候,我们一连几天都情绪很差,这往往是由很多小事积累而成,不妨试试“糟糕分割法”。把糟糕的一天分割成一个个“让你感到糟糕的事”,
从房地产业转战蔬菜种植业,这是他们发现的第一片“蓝海”。  以直销模式,把利润死死地抓在了手中,并进一步把种菜事业产业化,他们正不断挖掘新的“蓝海”。    新“蓝海”的呼唤    2008年9月,潼南琼江河畔罐坝村。  一台台挖掘机、推土机在田野里来回穿梭,一条条田埂被推平,一片片土地被翻碾。  好奇的村民站在田埂边上。  “他们是进村挖宝的?”  “他们是要修别墅吗?”  谜底被揭开——三个城
又是一个赶场天。走进奉节县太和土家族乡金子村场镇,街道干净明亮,摊位摆放整齐,赶场的人们有说有笑,往来车辆川流不息。  可一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尘土飞扬,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人们赶场都捏着鼻子。  “现在的有序和繁荣都是我们实行理事会后带来的变化!”金子村党支部书记陈恂,一语点破个中奥妙。    ■ 村民大会找点子    2004年,太和乡党委、政府决定,结合高山移民搬迁的契机,
“你入托了吗?”  “入托了。”  近来,类似的对话成了大足区五金工业园区里企业老板之间流行的问候语。  这种现象源于重庆针对中小企业推行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模式。  发展之殇  2007年3月的一天,重庆华浩冶炼有限公司董事长办公室。  “什么?我们成了被告,说我们侵犯专利权。那原本就是属于我们的技术!”董事长王绪其拍着桌子怒吼。  原来,华浩公司的一名下岗职工开了一家粉沫厂,在把华浩公司生产有色
在如今多變的职场环境里,一直在一个岗位上做不变的工作是不太现实的。只有培养出能够替代自己的后继者,自己才有可能去挑战更高层次的工作。  在我们公司,就有培养后继领导者的不成文规定,比如让选定的年轻人当总经理的助理。  实际上,这是给他们近距离观察学习领导能力、领导方法的机会。不管是成功案例还是失败教训,都让他们亲眼目睹,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我就曾给公司前任总经理当过助理,当时,那位总经理不仅言
20年前,重慶朝天门码头,一位摄影师按下快门键,将当时朝天门的繁华记录进了照片——  远处江面上,漂满轮船和舢板。  码头泊位前,驳船和轮渡横排于江岸。  船舶间,旅客提着行李包裹,进进出出,还有一群群挑夫担着货物穿行其间。  …………  作为长江上游传统大港,重庆航运业的旧日荣光,尽浓缩其间。  然而,从产业链的角度而言,这样的繁荣还只是“入门级”,尚处在产业价值链低端。  要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
文︳陆睿  2013年初,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标志着全市新一轮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正式启动;同年,生态扶贫搬迁成为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的22件民生实事之一。  一年后的今天,涪陵区焦石镇白鹿村,数百名乡亲相继从高寒山区搬进了村里新建的五个生态扶贫搬迁居民点。  2014年,为让乡亲们“搬得出来,富得起来”,当地党委、政府准备把生态搬迁居民点打造成乡村旅游示范
1999年,铜梁县(今铜梁区)安居镇。  一栋老建筑前,丝绸厂老板曾凡久抬起头,久久凝望。  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青砖、琉璃……穿越300年浩淼光阴而来的老楼,仍旧是他童年记忆里的模样。  曾凡久在安居出生、长大。  当地拥有重庆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  曾凡久家里,就有一栋祖上传下来的清朝老楼。  儿时,他常到老楼雕花的木梯上徜徉,在老楼的厅堂厢房里嬉戏,也会到老楼的屋檐下避雨。  对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