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过渡语设计举隅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笔者有幸参加市县两级高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并聆听了二十几节参赛优质课,感触颇多。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涉及能够触及教学重点、创设情境氛围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的导入语,要求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既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又能够对课堂生成内容客观评价、正确引导,同时也要求能在拓展延伸和课堂小结上做到画龙点睛、有的放矢。要实现语文课堂的流畅、科学与高效,使整个课堂浑然天成,课堂上过渡语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堂上好的过渡语言,不仅能够使教学重点难点等各个环节融为一体,而且兼顾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内容的评价与引导,往往具有穿针引线画龙点睛之功效。一节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很重要的一环,便是通过环节过渡语的设计,达到在课堂上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使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不露痕迹。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各环节过渡语的设计上,注重一个“细”字、一个“巧”字,从而努力达到高效。
  一方面,在过渡语的设计上,应注重一个“细”字。
  笔者在讲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时,学生对文章开头“木叶为诗人钟爱,‘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这一现象的理解比较到位,在明确了文章的观点“是什么”的情况下,当然要结合课文探究“为什么”问题,而直接要求学生去探究“为什么”则显得有些生硬,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语:
  在“树叶”这一形象的运用上,诗人喜欢用“木”和“木叶”而不用“树叶”,“木叶为诗人钟爱,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于一个‘木’字。”这的确是中国诗歌形象运用中一个独特的现象,而这种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类似的发问文章中有没有?
  学生在当时就能很快从第三自然段找到类似问题的三个问句:“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这样,就很自然的从文章开头的现象“是什么”衔接到第三自然段的解读,再通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对比分析解决“为什么”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过渡用于分析,不仅使学生带着好奇心理和浓厚兴趣深入解读文本,而且使学生学会通过抓关键句解读文本的思维方法,整个课堂教学显得实用高效,流畅自如。
  另一方面,语文课堂过渡语的设计,还应体现一个“巧”字。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拿教材教学生”的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给学生教教材”,这就要求施教者在教学设计上立足课本并走出课本,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应巧设过渡语。
  在小说教学中,通过文本的解读认识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形象,在认识小说人物形象的同时反思现实生活也是教学目标之一,所以笔者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在巧设过渡语方面做了这样的尝试。
  在导入新课和简单介绍作者之后,就应让学生生通过文本解读中心人物,我以多媒体展示课本插图,设计这样的过渡语: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当我们面前真正出现这样一个人时,大家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答: 惊讶 奇怪 可笑……)
  为什么?(学生答:因为独特,因为“套子”。)
  通过简单巧妙的过渡,自然地引导学生解读小说文本,认识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在认识人物形象——“为我所识”的基础上要探究这一人物形象形成的原因,做到“为我所知”,我设计这样的过渡语:
  我们对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有了了解,并具体分析了有关他的一些生活细节,在大家心目中已经有了别里科夫的形象,已经有了“套中人”形象。那我们想,别里科夫小时候可能也是活蹦乱跳积极进取的,他为什么是成为这样一种形象呢?课题中说“装”,谁装的?我们一起探究这一形象形成的原因。
  在认识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形象形成原因并对小说主题有所悟的基础上,走出课本,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熏陶,必须自然过渡到“为我所思”“为我所用”的环节,让他们关注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理解。而这一大的跨度处理不好,会使教学流程显得生硬突兀,所以巧设过渡语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运用以下的过渡语言,使得这一环节的过渡不露痕迹。
  我们通过探讨,了解到因为个人、社会等原因,才有了别里科夫这样的“套中人”形象!那么,我们总提到“套子”究竟指的是什么?我们为了不做“别里科夫”这样的人,很有必要将目光拉回来,关注我们的现实生活,省察自己,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套子”和“套中人”。
  这样,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结合现实生活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见解,很多新颖独到的见解也得到了交流,他们谈得很深刻很到位,也就自然达到了“以课本教学生”的目标。在学生的发言中,很自然地谈到了我们如何对待“套子”的问题,经过老师的点评引导,辩证看待“套子”,从而“为我所用”的目标也迎刃而解。
  笔者谨认为,从细节入手巧设过渡语,是达到优质高效的举措之一,自己的一些思考还需商榷。而如何使整个课堂富有艺术性,从而真正达到优质高效,需要我们每个语文从教者努力探索。
其他文献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特别是在生物科技日益发展、教材编写反复更新的今天,教师们需要就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探讨,从而使日常教学不断贴近科学真相。2010年全国卷二有一道高考题就引起了生物老师的注意。  32、(9分)请回答:  (1)葡萄糖由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______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属于______的过程。  (2)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浓度比血
期刊
摘 要:谈到高效课堂教学,首先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即高效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高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关键词:高效课堂 高效发展 创造性  高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
期刊
写话教学一直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头痛,主要原因是因为许多学生对写话一直没有兴趣,不懂得如何下笔。《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低年级写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课标把兴趣放在第一位。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化难为易,趣味盎然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捕捉生活场景,点燃写话热情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美国教育家
期刊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倡导。”我们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精神。语文教
期刊
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明朗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语文新课标中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方言浓重、朗读怯阵甚至语调千篇一律的现象普遍存在,长此以往,
期刊
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先生在携手学生写作中总结出富含深刻哲理名段佳话,读罢深受启发。他说:“写作本是思绪的演绎,真情的袒露,个性的张扬,但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选题作文……作文命题如此的与时俱进,总让人们有难以适从之忧,这里既有“雨后斜阳舞彩练”“一鹤上晴空,诗情到碧宵”的大视野,又有“形象与哲理共舞”,“明眸善睐第一撇”的小视角。我们“携手写作”,就一定能拨响怦然心动的琴弦,让风
期刊
摘 要: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做好探究学习,对于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如何更好地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策略这一角度出发,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 教学策略 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
期刊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不断地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不断地运用课程标准检验自己,从而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的一种过程。教学反思是学生学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著名教授叶澜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如何进行高中化学课的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
期刊
成功的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感人的艺术性”源自哪里?源自美的挖掘与创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心理素质,凭借教材,挖掘美学的因素,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创造美的意境,这是当前语文界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美
期刊
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兴趣。”很多迹象表明,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所教学科——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真备课、研课  1.树立学生为上的信念。作为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应牢固地树立以学生为上的教学信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