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形式创新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anzhiji761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灯光可以塑造人物舞台形象、抒发人物情感、突出情景氛围,在构建舞台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戏剧也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新阶段,在舞台灯光形式上做了很大的突破创新。本文以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的创新形式做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研究和探索
  1 舞台灯光的形式分析
  1.1 舞台灯光形式的主要类别
  舞台灯光形式一般都是通过对其应用形式的不同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照明形式,舞台要实现绚丽多彩的舞台效果,灯光对于舞台来讲至关重要,其早期最基础的应用是在舞台照明方面。传统中国戏曲演出时,舞台灯光需要足够明亮,才能使光均匀的照在舞台的每一个地方;(2)光色形式,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创新,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舞台表演时开始采用光色照明,光色照明形式可以使舞台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使戏剧表演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3)光质形式,舞台灯光中除了色彩、光照亮度、光照方向等表现形式,还有质量形式,光线的软或硬能过直接影响其质量和表达效果,硬光投影图像清晰,但是明暗对比反差太大,光区突出明显并且投影距离一般都很远,软光的投影影响较硬光模糊,它的光区突出不明显,一般不适用于大范围的照明;(4)光角形式,主要是通过在舞台上设立光源,使舞台灯光有方向性,光源通过移动,使其投射角度和投射范围有相应的变化,进而形成不同效应的光影效果[1]47。
  1.2 舞台灯光形式的特点
  (1)舞台灯光一般都具有从属性,因为舞台戏剧艺术的综合元素很多,所以相较于不同种类的舞台戏剧表现,其舞台灯光的作用也不同,如戏曲表演,其舞台灯光主要起的是照明作用,并不需要随故事情节的改变而变化,但是在话剧表演中,舞台灯光要随时和舞台表现场景相呼应,从而达到完美的舞台效果。(2)同时舞台灯光还具有独特性,因为舞台形式和影视照明、艺术照明有很大的区别。通过舞台灯光所展现出来的舞台有明显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其灯光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思路都和其他灯光形式有所不同。(3)舞台灯光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技术性,灯光形式要和艺术表演紧密结合,其中舞台灯光要求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包括照明、设备控光技术等有关的科学技术,在舞台表现和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2 戏曲舞台灯光的创新
  2.1 戏曲舞台灯光的发展过程
  早在我国唐朝时期,宫廷演出时就开始采用“火彩”增添光影特效,之后的元朝、明朝等朝代中这种光学特效被广泛的应用,这就是戏曲舞台灯光的原始雏形。进入20世纪之后,西方文艺复兴和中国新文化运动,将舞台灯光的发展带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民国初年盛行的戏曲表演中融入了大量舞台灯光特效,并且首次出现了“电光”。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先生在《天女散花》的表演中运用了彩色灯光制造出奇幻仙境,在《霸王别姬》中,为了烘托悲凉情景,通过低蓝光制造月色和凄美气氛。
  2.2 传统戏曲舞台灯光的形式特点
  戏曲表演艺术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已经被广大戏迷熟知,通过综合性的融合将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包含了多个舞台艺术形式,在戏曲舞台灯光形式的艺术探索过程中,这些舞台艺术形式是灯光形式创作的依据。(1)戏曲的灯光形式是为了展现艺术特性的形式,通过高强度照明和光源固定将光均匀的、明亮的打到舞台上,这是传统戏曲惯用的灯光形式。(2)一般的戏曲表演都是偏重表现的,表演是戏曲艺术的主体,通过舞台布景、脸谱、服饰道具的添加,使舞台表演中的演员形象特征鲜明且丰富多样,与此同时,舞台的灯光效果也会承担角色诠释、推进剧情的责任。
  2.3 戏曲舞台灯光的创新形式
  (1)革新白光照明,白光是戏曲舞台灯光的重要形式,对白光的应用准确对呈现戏曲艺术特性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白光照明有很多弊端,白光在亮度、色彩上没有变化,所以如果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只运用白光照明,舞台灯光就会失去艺术表现力,舞台表现效果会受到严重影响。对于白光照明的三个创新型体现:1)全方位立体式使用白光照明,突出白光照明的变化效果;2)控制照明光区,使主体更加鲜明;3)适当的在白光照明中加入彩色照明,使之更好的诠释戏曲效果。(2)丰富光色运用方法。现今戏曲灯光的舞台表现形式是通过对舞台造型的外化使戏曲舞台的表演效果更突出、更真实。传统的白光照明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戏曲舞台表演的发展,所以将光和色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光色的运用。(3)舞台灯光虚拟时空的展现。现在戏曲艺术的表演方法有很多,虚拟表演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虚拟性的表演往往在真实场景中,不能表现其虚拟特征,所以可以借助舞台灯光来完成对虚拟情景的布置,使观众和演员都身临其境的享受表演意境,大大的提高了戏曲表演的观赏性。
  3 话剧舞台灯光的创新
  3.1 话剧舞台灯光的发展过程
  我国话剧表演最早是从西方引进的,西方的话剧表演形式很成熟,语言和肢体动作是演员诠释话剧表演的主要艺术形式,使表演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观赏性,其舞台灯光应用技术也非常的成熟。五四运动之后,我国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大量引进了西方戏剧表演,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话剧表演艺术形式,但是中国话剧舞台灯光应用技术却落后于西方其他国家。进入21世纪我国话剧艺术家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究,在话剧灯光应用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2]。
  3.2 传统话剧舞台灯光的形式特点
  (1)写实的舞台灯光表现形式,在舞台表演过程中,只运用写实的照明手法诠释话剧表演。(2)写意和写实相互结合的舞台灯光表现形式,因为故事场景的需要,舞台灯光需要承担对虚拟场景表现,在通过对真实演员的场景照明,诠释真实的故事情节。(3)大量运用写意舞台灯光表现形式,由于话剧故事的多样性,很多话剧表现手法十分写意,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所以针对这一类的话剧故事。所以在话剧表演过程中,需要大量添加写意舞台灯光,烘托其故事氛围和意境。
  3.3 话剧舞台灯光的创新形式
  (1)对写实灯光的改革,写实灯光主要是对自然光效和生活光效的模拟再现,主要诠释的是阳光、月光、灯光、烛光等等写实意义的光源,对营造真实场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一味的模仿真实情景,会使舞台效果缺乏视觉冲击力,所以要丰富舞台灯光的语言,就要对写实灯光进行改革。通过对写实灯光的创新性应用,使其融入到复杂话剧情境中,更好的体现话剧舞台效果。(2)将写实灯光和写意灯光相结合。随着话剧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发展,很多单一灯光形式都无法满足话剧表演的剧情需要,所以要创造出复杂多元的舞台灯光表演形式,将两种主要灯光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好的表现话剧舞台效果[3]。
  4 结论
  我国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形式正处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舞台灯光的研究与分类,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舞台表演的形式,促进了舞台表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麻林森.戏曲与话剧舞台灯光的形式创新研究[D].山西大学,2009(6).
  [2] 汤逸佩.中国当代话剧舞台叙事形式的演变[D].上海戏剧学院,2003(5).
  [3] 闫卿月.论中国新时期的话剧舞台美术[D].云南大学,2010(10).
其他文献
建国后一些作曲家采用了新疆音乐的素材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疆地域风格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结合,也反映出作曲家在保持民族音乐特色的同时大胆地探索了
<正> 由王佐良教授、丁往道教授主编的《英语文体学引论》教材审稿会,于1983年12月26日至30日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举行。北京大学李赋宁教授担任主审。与会审稿的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
对可控气氛渗碳中炉气碳势、炉气CO2浓度和渗碳温度三者间的函数关系及计算式作了介绍。通过实际验证表明,碳势计算值与实际值较接近。对实验及生产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
摘要:“天”為时空中的自然,“天人”内容为自然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画”为记载于平面上的文化符号(侧重于书画)。从“天人”内容及其交互关系中产生了相应的文化系统,体现其最本质特征的是“道”。书画作为此文化系统中的经典文化样式,其必然有承载此“道”的能力及方式。据此,本文解析“书”、“画”这两个经典文化样式如何承载此“道”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道;文;书画  1“天人”及其“道”  由“一方水土一
期刊
<正> 1985年度,我校公共英语课两个年级共有73个班,学生2,415名,而教师仅31名,还要兼其它10多个培训班的课,人力十分紧张。 这些班中有不少使用传统的“语法—翻
取消GCr15钢制铁路轴承滚子附加回火工艺探讨洛阳轴承(集团)公司(471039)王珂叙词铁路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滚子;去应力回火通常对于特大型、大型产品和精密级轴承,由于磨量大,热处理变形大,尺寸稳定
<正> 编辑同志: 1987年11月,在风光绮丽、景色诱人的印度洋上的桑给巴尔岛(Zanzibar)举行了第一届斯瓦希里语发展国际研讨会。埃塞俄比亚、布隆迪、肯尼亚、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
JB/T58001—92标准对滚子滚动表面粗糙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目前的工艺方法要稳定达到标准要求是很困难的。采用混合正交试验法,对可控制的因素(磨削速比、砂轮磨料和粒度,以及磨削液)进行
译者的翻译行为和翻译策略不仅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翻译活动,而是一种权力关系和文学地位的文化交流活动。一方面会受到翻译文学在译入语国家的文学多元系统中的地位的影响,另
<正> 近年来,不少英、美学者对不同文化的修辞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的结论是,不同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逻辑。(Kaplan,1972;Lackstorm,Selinker,Todd-Trimble andTrimble,1973,1977,1976;Leech,1981)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