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描述
在开始做辅导员的第一年,我遇到了这样一名新生。小红(化名),一个来自外省市的女孩,自幼生活在离异家庭中,与母亲和外祖父母相依为命,母亲身体虚弱,小红自身的免疫力也不强。其父亲常年在另一省市打工,自离异后几乎很少来看望女儿小红。小红的高考成绩优异,顺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并进入了理想的专业。本以为自己能开辟另一片新天地的小红万万没有想到,进入大学后的自己竟然会如此的不适应。
由于母亲身体状况不好,外祖父母年岁又大了,小红来学校报到时是由久未谋面的父亲送来的。经过数小时的火车旅途,当到达学校时,小红突然意识到了这里距离家乡是多么遥远,想念家人的情绪一涌而出,掩盖了之前预想的所有兴奋和好奇。在搬进宿舍的前几天,小红一直与父亲住在旅馆里,从第一晚就开始失眠,并产生对于大学生活的各种恐惧。入住宿舍后,此状况愈演愈烈。
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小红的身体变得很虚弱。在新生开学典礼那天,她让其母亲给我打来电话请假,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了小红。我充分发挥自己年轻的优势,以大姐姐的姿态与她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说服她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她便与我一同前往开学典礼现场。然而,身体极度不适的她晕倒在了场地中,我和同学们把她送往医院,但经过一番检查,医生说她的身体并无任何异常。就这样,在之后的军训中她也一直如此虚弱,我多次带她前往医院做检查,但都无法查出原因。
军训结束后,我仍继续关注她的情况,向她的班导师和室友了解她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并在网上与书籍中查询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而后,经过几次交谈,她同意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心理教师认为,由于她对大学生活极度不适应,过度焦虑造成长期失眠,我便带她到医院进行相关治疗,并让其家长前来照看。在治疗的几个月里,我坚持每周与她促膝交谈一次,谈天谈地,尽量撇开生硬的说教,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来相互交流彼此的见解。
经过这样一段对她来说很痛苦的日子后,她的生活终于出现了彩虹。现在的她成绩优异,刻苦认真,与同学相处融洽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整个人看起来都活泼了许多。
二、案例分析
小红的案例显然是由于入校以后对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的管理环境及文化环境等诸多环境的不适而产生的各种情绪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焦虑症。具体有如下表现:
1.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内心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据调查,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都会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和自己的想象有差距,会产生失望的情绪,加上离开家后,承受着分离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正是他们走向独立的开始。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对家人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离开家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些负面情绪会让这些十八九岁、思想还不是很成熟的青年人感觉难以承受,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2.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以及情绪的低落。进入大学,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难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另外,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便使这些具有青春期闭锁性心理特点的学生开始变得焦虑。焦虑则会导致行为怪异、作息时间紊乱、不合群等症状。对于这些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来讲,他们又很难容忍他人的不和谐,导致负面情绪加重并极有可能将情绪传染给周围更多的同学。同学之间的冷漠与以前家人宠溺的对比,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失落感。
三、解决办法
作为辅导员,看着小红身体越来越虚弱,精神状态愈发不好时,我感到很着急。为了能帮助她解决焦虑,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我做了很多工作。起初,由于不够了解她的精神状况,我只有在她感到不适时次及时将她送往医院,在她最脆弱的时候给她关怀和问候,经常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而当得知经过多项检查仍无法确诊时,我开始从网上查找相关的案例并搜集相关的治疗方法,还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找更专业的方法。而后我带她到心理咨询室与心理老师做访谈,心理咨询师确诊她患上了焦虑症。
此后的日子里,我经常深入她的班级、寝室,与她的任课教师交流,掌握她的第一手资料,为每一次谈心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一学期下来,我坚持每周与她谈心一次,她也从最初的别扭、沉默,过渡到了后来的放松自然,交流畅通无阻。在头几次的谈心中,小红从不主动说话,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不语,而且肢体显示出极度紧张,甚至发抖。为了消除她内心的种种疑虑,我最初的几次谈话没有设定明确的主题与目的,只是试着先接触她,从她自己口中了解她对大学、对家庭及对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她感觉到我是一个真正在乎她、尊重他、理解她的大姐姐,而不是一个有事才会找她或者貌似要兴师问罪的辅导员老师。
在初步建立彼此信任后,我们开始谈论一些涉及大学生活的话题,开始谈论她在学院的生活,开始尝试着谈论事情的是与非,开始尝试分析她自己与他人。慢慢地,通过教育引导,让她认识到大学生活有别于高中生活,大学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每次谈心后,我都会让她尝试着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试着给自己制定下周的生活学习计划。就这样,小红逐渐改变紊乱的作息时间,失眠现象开始明显好转。保证了良好的睡眠后,她的学习及其他日常活动也就相应的好了很多。
谈心交流固然重要,我依然明白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所以我私下嘱咐班干部要多带动小红参与活动,请求班导师课上多提问她,叮嘱舍友多包容她,请大家都给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生活。
在一学期的耐心开导、帮助与关怀下,该生克服了负面情绪并逐渐地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会了如何适应集体生活、如何适应大学课堂及如何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等。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小红每天认真学习,在自己进步的同时还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初,她告诉我她要开心地生活,回报这些在她最脆弱时给予她帮助的人们。许多同学说经过她寝室时常常能听到她与室友的欢声笑语。此外,在学院许多活动和比赛当中我也经常能看到她的出色表现。在大学第一次的综合成绩测评中,她的学习成绩竟然名列前茅。现在的她,会经常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聊天,给我讲述她的近况和身边的趣事,她说我就像她的大姐姐一样能够带给她家人般的温暖。
四、案例反思
这一案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很多大学生在初入大学的时候都会存在着种种不适应,无论是“好学生”还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都需要我们及时的教育引导。而且这种不适应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只是不适应的方面和适应期长短存在差异。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充分发挥谈心教育的作用,及时引导他们尽早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生活,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1.教会学生如何适应新环境。辅导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面对大学生活会有哪些问题。比如新的独立生活、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地域文化、新的校园及新的作息时间等。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这种困惑是辅导员首先要思考并及时解决的。良好的谈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教会学生如何自我管理。学生早已习惯了在学校班主任管、回家父母管的生活方式。到了大学没人管,一下就自由散漫起来。辅导员需要告诉他们这是生活的转变,大学及之后才是真正人生的开始;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他人的真正约束,只有自己的真心面对。在真实的世界里,自己要学会管理自己,支配生活。
3.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是困扰很多大学生的问题,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及心理保健的需要。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在交往中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
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辅导员应该当他们的引路人,应该正视谈心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巨大影响,引导他们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方式,让他们懂得在大学里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只有这样,他们的大学生活才不会虚度。
在开始做辅导员的第一年,我遇到了这样一名新生。小红(化名),一个来自外省市的女孩,自幼生活在离异家庭中,与母亲和外祖父母相依为命,母亲身体虚弱,小红自身的免疫力也不强。其父亲常年在另一省市打工,自离异后几乎很少来看望女儿小红。小红的高考成绩优异,顺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并进入了理想的专业。本以为自己能开辟另一片新天地的小红万万没有想到,进入大学后的自己竟然会如此的不适应。
由于母亲身体状况不好,外祖父母年岁又大了,小红来学校报到时是由久未谋面的父亲送来的。经过数小时的火车旅途,当到达学校时,小红突然意识到了这里距离家乡是多么遥远,想念家人的情绪一涌而出,掩盖了之前预想的所有兴奋和好奇。在搬进宿舍的前几天,小红一直与父亲住在旅馆里,从第一晚就开始失眠,并产生对于大学生活的各种恐惧。入住宿舍后,此状况愈演愈烈。
由于长期睡眠不足,小红的身体变得很虚弱。在新生开学典礼那天,她让其母亲给我打来电话请假,就这样我第一次接触了小红。我充分发挥自己年轻的优势,以大姐姐的姿态与她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说服她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她便与我一同前往开学典礼现场。然而,身体极度不适的她晕倒在了场地中,我和同学们把她送往医院,但经过一番检查,医生说她的身体并无任何异常。就这样,在之后的军训中她也一直如此虚弱,我多次带她前往医院做检查,但都无法查出原因。
军训结束后,我仍继续关注她的情况,向她的班导师和室友了解她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并在网上与书籍中查询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而后,经过几次交谈,她同意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与心理教师进行沟通。心理教师认为,由于她对大学生活极度不适应,过度焦虑造成长期失眠,我便带她到医院进行相关治疗,并让其家长前来照看。在治疗的几个月里,我坚持每周与她促膝交谈一次,谈天谈地,尽量撇开生硬的说教,通过日常生活小事来相互交流彼此的见解。
经过这样一段对她来说很痛苦的日子后,她的生活终于出现了彩虹。现在的她成绩优异,刻苦认真,与同学相处融洽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整个人看起来都活泼了许多。
二、案例分析
小红的案例显然是由于入校以后对校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学校的管理环境及文化环境等诸多环境的不适而产生的各种情绪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焦虑症。具体有如下表现:
1.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内心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据调查,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都会发现现实的大学生活和自己的想象有差距,会产生失望的情绪,加上离开家后,承受着分离的痛苦,而这种痛苦正是他们走向独立的开始。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对家人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离开家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这些负面情绪会让这些十八九岁、思想还不是很成熟的青年人感觉难以承受,从而导致不良情绪的产生。
2.生活习惯的差异,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以及情绪的低落。进入大学,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难以很快建立起兄弟姐妹般的深厚情谊。另外,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这便使这些具有青春期闭锁性心理特点的学生开始变得焦虑。焦虑则会导致行为怪异、作息时间紊乱、不合群等症状。对于这些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孩子来讲,他们又很难容忍他人的不和谐,导致负面情绪加重并极有可能将情绪传染给周围更多的同学。同学之间的冷漠与以前家人宠溺的对比,会让学生的心理产生更大的失落感。
三、解决办法
作为辅导员,看着小红身体越来越虚弱,精神状态愈发不好时,我感到很着急。为了能帮助她解决焦虑,尽早适应大学生活,我做了很多工作。起初,由于不够了解她的精神状况,我只有在她感到不适时次及时将她送往医院,在她最脆弱的时候给她关怀和问候,经常询问她的身体状况。而当得知经过多项检查仍无法确诊时,我开始从网上查找相关的案例并搜集相关的治疗方法,还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寻找更专业的方法。而后我带她到心理咨询室与心理老师做访谈,心理咨询师确诊她患上了焦虑症。
此后的日子里,我经常深入她的班级、寝室,与她的任课教师交流,掌握她的第一手资料,为每一次谈心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一学期下来,我坚持每周与她谈心一次,她也从最初的别扭、沉默,过渡到了后来的放松自然,交流畅通无阻。在头几次的谈心中,小红从不主动说话,大部分时间都是沉默不语,而且肢体显示出极度紧张,甚至发抖。为了消除她内心的种种疑虑,我最初的几次谈话没有设定明确的主题与目的,只是试着先接触她,从她自己口中了解她对大学、对家庭及对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她感觉到我是一个真正在乎她、尊重他、理解她的大姐姐,而不是一个有事才会找她或者貌似要兴师问罪的辅导员老师。
在初步建立彼此信任后,我们开始谈论一些涉及大学生活的话题,开始谈论她在学院的生活,开始尝试着谈论事情的是与非,开始尝试分析她自己与他人。慢慢地,通过教育引导,让她认识到大学生活有别于高中生活,大学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大学是人生的重大转折。每次谈心后,我都会让她尝试着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并试着给自己制定下周的生活学习计划。就这样,小红逐渐改变紊乱的作息时间,失眠现象开始明显好转。保证了良好的睡眠后,她的学习及其他日常活动也就相应的好了很多。
谈心交流固然重要,我依然明白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所以我私下嘱咐班干部要多带动小红参与活动,请求班导师课上多提问她,叮嘱舍友多包容她,请大家都给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生活。
在一学期的耐心开导、帮助与关怀下,该生克服了负面情绪并逐渐地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会了如何适应集体生活、如何适应大学课堂及如何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等。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小红每天认真学习,在自己进步的同时还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初,她告诉我她要开心地生活,回报这些在她最脆弱时给予她帮助的人们。许多同学说经过她寝室时常常能听到她与室友的欢声笑语。此外,在学院许多活动和比赛当中我也经常能看到她的出色表现。在大学第一次的综合成绩测评中,她的学习成绩竟然名列前茅。现在的她,会经常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聊天,给我讲述她的近况和身边的趣事,她说我就像她的大姐姐一样能够带给她家人般的温暖。
四、案例反思
这一案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很多大学生在初入大学的时候都会存在着种种不适应,无论是“好学生”还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都需要我们及时的教育引导。而且这种不适应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存在,只是不适应的方面和适应期长短存在差异。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充分发挥谈心教育的作用,及时引导他们尽早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生活,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
1.教会学生如何适应新环境。辅导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面对大学生活会有哪些问题。比如新的独立生活、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地域文化、新的校园及新的作息时间等。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这种困惑是辅导员首先要思考并及时解决的。良好的谈心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2.教会学生如何自我管理。学生早已习惯了在学校班主任管、回家父母管的生活方式。到了大学没人管,一下就自由散漫起来。辅导员需要告诉他们这是生活的转变,大学及之后才是真正人生的开始;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相对的自由;没有他人的真正约束,只有自己的真心面对。在真实的世界里,自己要学会管理自己,支配生活。
3.教会学生如何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是困扰很多大学生的问题,良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及心理保健的需要。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在交往中坚持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平等待人等原则,并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同时害怕别人的指责。所以,交往中不要总是批评、指责别人,而应真诚地赞扬和欣赏别人。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倾听别人的讲话,因为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是一个值得我倾听你讲话的人。这种对他人的尊重,无形中就会满足对方自尊心的需求,赢得对方的好感,加深彼此的感情。
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辅导员应该当他们的引路人,应该正视谈心对学生行为表现的巨大影响,引导他们尽快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方式,让他们懂得在大学里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只有这样,他们的大学生活才不会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