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高专层次学生党员在第三年的顶岗实习阶段流动性增强,使得培养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把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由校内向校外纵向延伸,织密织牢实习生党员的校企横向共管网络,从而提高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习生党员;延伸培养;党务合作
大学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我们党最新鲜的血液。发展、培养和培养大学生党员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高职高专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生源越来越多,学生党员的数量逐年上升。而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一般都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才能被吸收为预备党员,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在第三年的时候都要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阶段,由于教学管理的时空转移和工作中心的调整,再加上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活动时间、空间和组织环境和在校时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培养,发挥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既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高职高专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的现状
实习生流动党员是指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由于人才培养需要,必须到实习单位进行专业技能顶岗实训的学生党员。高职高专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的特殊性,在大三或大三下学期均顶岗实习,这就使得实习生流动党员在此期间虽然处在预备考察期,但长时间不在学校。因此,了解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现状,对于进一步培养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习单位重业务轻党建
一是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导致实习单位就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问题,不能和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二是部分实习单位由于业务工作繁忙,党建工作弱化,更多的是从业务的角度对实习生加以培养,认为只要业务过硬就算是完成了实习生的培养任务。三是有的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学校,其培养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应在高校,因而没有把实习生流动党员纳入本组织,在理论学习、支部活动、组织生活等党内活动有时候没及时通知实习生流动党员。四是由于实习生流动党员大多数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即使在同一单位实习,一般也是在不同的科室,再加上不同的排班,这就使得实习生流动党员很难集中,因而支部会议、学习讨论、民主评议等活动较难开展。这些都限制了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培养。
(二)部分高校重教学科研轻大学生思政教育
一是部分高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迫于生存压力,始终把专业教育、学术科研的建设放在首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相对来说,不容易出成绩,因而摆在了次要的位置。这种情形,严重地影响了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高职高专专业性较强,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实习期间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就导致党组织对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培养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因而有时候就自动选择了忽略实习生党员的培养教育。
(三)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体制不顺畅
一是实习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不畅,培养教育管理定位不明确,机制不健全,同时实习生流动党员实习单位数量多,位置分散,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二是实习单位和学校缺乏有效的合作共管机制。目前部分实习生流动党员管理基本上处于“上级组织较多,却谁都不管”的状态。“上级组织较多”,是指学校党组织和实习单位组织都要求实习生流动党员要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方党组织对自己的培养教育管理。“谁都不管”,则是实习生流动党员的理论学习,组织活动等,却不知该找谁解决。所以,导致实习生党员培养教育重形式轻内涵。
(四)实习生流动党员自我培养教育放松
一是部分实习生流动党员日常实习事务繁杂,导致自觉性不高,很难及时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二是处于实习岗位上的实习生流动党员,由于就业、升学等现实压力,实际上是心有旁鹜,要么是一边实习一边找就业机会,要么是一边实习一边准备升学考试,提高学历。三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实习生流动党员自身的素质还需提高。部分实习生入动机不够端正,组织上已经入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还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缺乏主动加强理论学习的意识,缺少乐于助人、服务他人的自觉意识。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实习,很难在实习岗位上实现培养教育,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
二、进一步创新高职高专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实习生党员培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在培养平台方面进行创新,延伸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区域;要在合作上下功夫,织牢织密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校企横向共管网络;要在机制上下功夫,理顺培养教育培养的归属问题。
(一)创新交流平台,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由校内向校外纵向延伸
实习生流动党员虽然具有分布区域广、较为松散等特点,但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等各种灵活而又创新的方式,针对实习生流动党员难以集中的特点,通过12371党建网、QQ、微信、飞信等网络平台,以网上建立党员之家、开展QQ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实现与实习生流动党员的交流,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通过要求实习生流动党员每周上网浏览不得少于一次等方式,组织实习生流动党员继续学习、接受党的培养教育。
同时,加强党支部与实习生流动党员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大家都知道,每个高职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实习情况进行一次巡视。此外,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都要回校参加一些考试(如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样,我们就可以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利用出去巡视和实习生流动党员回校的机会,不定期组织实习生流动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从而做好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
(二)强化党务合作,织密织牢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校企横向共管网络
这就需要在实习基地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以重庆三峡医专为例,在成都、重庆主城、开县等实习学生党员达到3人及以上的实习区域,建立实习党小组;对于实习医院比较分散、不具备建立实习党小组条件的,将实习生流动党员统一归入实习片区党小组,由实习片区专职指导教师担任组长,若该实习片区实习生流动党员较多,可以成立实习生党支部。
实习片区党支部或小组,虽然不接转组织关系,但是可以通过党小组与一些实习基地的党组织建立正式联系,通过設立实习生流动党员示范岗、定期参加这些实习基地的组织生活等方式,既对实习生流动党员起到了培养教育作用,又可以引导他们为实习地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而服务,从而实现校企的双赢。
(三)健全培养机制,理顺实习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归属关系
一是建立实习前的“二个会议”机制,做好学生党员群体实习前的预备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专门召开实习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大会和(预备)党员大会,告诉同学们要“离校不离党”,并将校企党务合作的内容传达给学生,灌输到思想深处,转化到实习工作中;同时对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党员做好组织关系转接教育,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衔接,确保每个党员不掉队,不流失,教育他们在实习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是建立实习单位党组织对实习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机制。在实习中以学校党组织发函的方式明确告知实习单位实习生党员的情况,并建立专人联系与协同培养教育制度,以实习单位的党组织为主,以联系人为辅,定期或不定期的了解实习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实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从而最终达到培养教育的目的。(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N].人民日报,2013-01-29(1).
[2] 韦世艺.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教育再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3] 王金火.关于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关键词:实习生党员;延伸培养;党务合作
大学生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我们党最新鲜的血液。发展、培养和培养大学生党员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高职高专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生源越来越多,学生党员的数量逐年上升。而高职高专在校大学生一般都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才能被吸收为预备党员,按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规划,在第三年的时候都要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阶段,由于教学管理的时空转移和工作中心的调整,再加上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活动时间、空间和组织环境和在校时存在较大差异,这就使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培养,发挥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既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高职高专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的现状
实习生流动党员是指在学校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由于人才培养需要,必须到实习单位进行专业技能顶岗实训的学生党员。高职高专由于职业教育培养的特殊性,在大三或大三下学期均顶岗实习,这就使得实习生流动党员在此期间虽然处在预备考察期,但长时间不在学校。因此,了解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现状,对于进一步培养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实习单位重业务轻党建
一是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导致实习单位就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问题,不能和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二是部分实习单位由于业务工作繁忙,党建工作弱化,更多的是从业务的角度对实习生加以培养,认为只要业务过硬就算是完成了实习生的培养任务。三是有的实习单位则认为实习生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在学校,其培养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应在高校,因而没有把实习生流动党员纳入本组织,在理论学习、支部活动、组织生活等党内活动有时候没及时通知实习生流动党员。四是由于实习生流动党员大多数分散在不同的实习单位,即使在同一单位实习,一般也是在不同的科室,再加上不同的排班,这就使得实习生流动党员很难集中,因而支部会议、学习讨论、民主评议等活动较难开展。这些都限制了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培养。
(二)部分高校重教学科研轻大学生思政教育
一是部分高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迫于生存压力,始终把专业教育、学术科研的建设放在首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相对来说,不容易出成绩,因而摆在了次要的位置。这种情形,严重地影响了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高职高专专业性较强,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实习期间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就导致党组织对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培养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因而有时候就自动选择了忽略实习生党员的培养教育。
(三)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体制不顺畅
一是实习生党员培养教育机制不畅,培养教育管理定位不明确,机制不健全,同时实习生流动党员实习单位数量多,位置分散,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二是实习单位和学校缺乏有效的合作共管机制。目前部分实习生流动党员管理基本上处于“上级组织较多,却谁都不管”的状态。“上级组织较多”,是指学校党组织和实习单位组织都要求实习生流动党员要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各方党组织对自己的培养教育管理。“谁都不管”,则是实习生流动党员的理论学习,组织活动等,却不知该找谁解决。所以,导致实习生党员培养教育重形式轻内涵。
(四)实习生流动党员自我培养教育放松
一是部分实习生流动党员日常实习事务繁杂,导致自觉性不高,很难及时地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二是处于实习岗位上的实习生流动党员,由于就业、升学等现实压力,实际上是心有旁鹜,要么是一边实习一边找就业机会,要么是一边实习一边准备升学考试,提高学历。三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实习生流动党员自身的素质还需提高。部分实习生入动机不够端正,组织上已经入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入党,还没有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缺乏主动加强理论学习的意识,缺少乐于助人、服务他人的自觉意识。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实习,很难在实习岗位上实现培养教育,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
二、进一步创新高职高专实习生流动党员培养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实习生党员培养教育存在的问题,要在培养平台方面进行创新,延伸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区域;要在合作上下功夫,织牢织密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校企横向共管网络;要在机制上下功夫,理顺培养教育培养的归属问题。
(一)创新交流平台,对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由校内向校外纵向延伸
实习生流动党员虽然具有分布区域广、较为松散等特点,但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等各种灵活而又创新的方式,针对实习生流动党员难以集中的特点,通过12371党建网、QQ、微信、飞信等网络平台,以网上建立党员之家、开展QQ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实现与实习生流动党员的交流,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通过要求实习生流动党员每周上网浏览不得少于一次等方式,组织实习生流动党员继续学习、接受党的培养教育。
同时,加强党支部与实习生流动党员面对面的指导与交流。大家都知道,每个高职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对实习情况进行一次巡视。此外,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都要回校参加一些考试(如执业护士资格考试)。这样,我们就可以积极争取学校的支持,利用出去巡视和实习生流动党员回校的机会,不定期组织实习生流动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听取他们的思想汇报,从而做好实习生流动党员的培养教育。
(二)强化党务合作,织密织牢实习生流动党员的校企横向共管网络
这就需要在实习基地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以重庆三峡医专为例,在成都、重庆主城、开县等实习学生党员达到3人及以上的实习区域,建立实习党小组;对于实习医院比较分散、不具备建立实习党小组条件的,将实习生流动党员统一归入实习片区党小组,由实习片区专职指导教师担任组长,若该实习片区实习生流动党员较多,可以成立实习生党支部。
实习片区党支部或小组,虽然不接转组织关系,但是可以通过党小组与一些实习基地的党组织建立正式联系,通过設立实习生流动党员示范岗、定期参加这些实习基地的组织生活等方式,既对实习生流动党员起到了培养教育作用,又可以引导他们为实习地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而服务,从而实现校企的双赢。
(三)健全培养机制,理顺实习生党员培养教育的归属关系
一是建立实习前的“二个会议”机制,做好学生党员群体实习前的预备工作。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专门召开实习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大会和(预备)党员大会,告诉同学们要“离校不离党”,并将校企党务合作的内容传达给学生,灌输到思想深处,转化到实习工作中;同时对即将毕业的实习生党员做好组织关系转接教育,做好学校和社会的衔接,确保每个党员不掉队,不流失,教育他们在实习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是建立实习单位党组织对实习生党员的培养教育机制。在实习中以学校党组织发函的方式明确告知实习单位实习生党员的情况,并建立专人联系与协同培养教育制度,以实习单位的党组织为主,以联系人为辅,定期或不定期的了解实习生党员的思想、学习、实习工作和生活情况,从而最终达到培养教育的目的。(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N].人民日报,2013-01-29(1).
[2] 韦世艺.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教育再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3] 王金火.关于高职院校实习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