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or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迫切需要既懂医又懂法的医事法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如何培养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就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就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的特征、培养目标、培养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医事法学 复合型人才 培养策略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案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均医疗纠纷案件正以10%的速度递增,一些医疗纠纷甚至恶化为刑事案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但在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大部分法官或律师面临复杂的医疗问题时,由于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难以认定某些事件的性质,情节和严重程度,从而影响案件准确、公平、及时地审理。在这种形势下,就需要培养大批既具备医学知识又精通法学的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但我国高校医事法学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等还需探讨。为此,高校应通过各种手段构建合理的教育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
  
  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的特征
  
  所谓复合型人才,即由具有合理知识结构、较高素质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三者组合而成的人才。对于医事法学专业复合型人才来说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知识特征
  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在知识结构方面应具备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医事法学专业学生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既有行政管理工作,又有司法工作,涉及的面很广。因此,医事法学专业学生一方面要掌握医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2.能力特征
  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除了具备一名普通大学生应有的基本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这些能力还应体现出相当的综合性。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多学科知识在个体身上的交融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这种融合不是各学科知识简单相加,而是彼此之间互相渗透,从而在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复合而形成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
  3.素质特征
  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也不例外。新世纪的医患纠纷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形势,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原有的弱势地位有所改观,而院方亦需要专业人员在医疗纠纷中维护其应有的、合法的利益,保证其工作的正常运行。在这两者之间如何维护、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这就要求医事法学人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政治素质、精神素质、人文素质来应对复杂的医疗纠纷案件。
  
  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医事法律工作实际需要,医事法学专业要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熟悉我国的法律法规,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尤其是我国医疗卫生基本法律和解决医疗纠纷的相关政策,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和方法认识、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和法学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医疗机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监督和法律服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
  
  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策略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育。首先,开设医事法学专业的大都是医学院校,他们讲授法学课程的教师许多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法学课程的师资力量相对医学课程来讲比较薄弱,所以可以聘请法律事务工作者做兼职教师,他们具有法律实战经验,通过他们的讲解,有利于学生感性的、直观的掌握法学知识。其次,教师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对于学校的专职教师要定期进行复合型知识的培训,积极组织医学和法学教师研讨交流,以实现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再次,还应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能力,积极鼓励教师搞调研课题和撰写文章,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2]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要培养能力强、业务精、具有创新精神的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胜任,必须探讨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①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在现代教学手段的支持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启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从而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②“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介于“学生中心”和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之间,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知识的探索者,“师生互动”教学模式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组织和主导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③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案例分析、情景教学、分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可以拓展校外资源,广泛发展协作单位,在安排课程时,将庭审旁听、实地参观考察执法单位、请法律工作者现场讲解等实践性课程编入课程进度,并保证一定的比例和数量,使学生们在法律实践中学习知识。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医事法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更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他们绝大多数投入到医药卫生领域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等实践工作中去,应当具有参与实务工作的能力,为此,应该在他们的专业课程设置里加入一定数量的实践课程。一方面,他们要掌握基本的医学理论,掌握疾病的发生机理、药物的药理作用、疾病的治疗手段、疾病的护理方法等,就需要在医学课程的课时里分配相当数量的实习课时,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进行实习,以利于今后对医疗纠纷的处理。另一方面,他们还应掌握深厚的法律知识,具有法学实践能力。在完成医学实习之后,还应在医疗案件充足的司法机关、卫生行政机关,大型医疗机构等单位,进行法学方面的专业实践,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参与案件审理的全过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
  面对新形势,为加强医事法学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把握方向,积极寻找并落实现代教育在医事法学专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为加快、加强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现代化的速度和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海云.卫生法学专业设置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法制,2008,(6).
  [2]古津贤.高等医学院校医事法律专业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
  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 河北唐山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为,文艺是以个别显现一般,是主客观的统一;是形象化的表达,独创性的表现;是一种精神劳动和一种结构产品。它的价值与作用在于培养身心素质,增加知识文化修养,促进社会的进步。  [关键词]理想 个别 主客观 形象 独创 结构产品 价值    文艺必须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照般照抄,而是在其中显现一种理想,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与科学同属一个层次,但有一些自己的性质。  以个别显现一
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目标层次、内容手段、形成合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
随着我国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高职英语专业担负着为社会第一线培养应用外语人才的重任。为此,高职英语专业实践课需要进行深入改革,使学生真正掌
目的:研究薯蓣皂苷元(D iosgen in,D io)对替加氟(FT-207)抗肿瘤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以小鼠MFC,HepA,H22和S180移植性肿瘤为模型测定其抑瘤率、生命延长率及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体,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学校发展的未来,也关系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兴衰成败。但由于目前所属环境
现在的大专学生,来自都城市和农村,录取起点不同,地区的差别,素质上差异都很大,一旦进入新型的规范环境,面对新的教育方式,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情况,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做好入学“首印”效应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    学生入学是班主任对学生第一印象的展现。在此之前,班主任从学生档案中初步了解一点基本情况,再结合报名的接触,一一在脑海中形成系列的定位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及所面临的多元环境的复杂性,初步探讨了高校新生导师如何开展工作,’以尽快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投入新生活。
温度管理是设施葡萄栽培的关键,除保证满足其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外,还应使其免遭高温或低温危害。现将设施葡萄各生育期的控温要点介绍如下,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