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040-02
一、研究目的(选题的理论意义和预期应用价值)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排球运动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过渡阶段;竞技排球迅速发展阶段;竞技排球多元化和娱乐排球的再兴起阶段。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竞赛规则的不断改变,竞技排球运动逐步走向成熟。当初只要在技、战术某一环节上能够超群的球队就有可能称霸排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竞技排球运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攻防节奏及技、战术方面出现全方位化,主张全攻全守。欧美运动员凭借先天优越的身体条件及出色的身体素质,依靠力量和高度占据着排球比赛主导地位,占据着场上主动权,而亚洲国家的运动员由于先天身体瘦弱矮小,在进攻、网上争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弱势与不足,无论从身体基本条件还是体能素质方面都无法与欧美等强队进行抗衡。国际排联为了平衡排球比赛中因身体条件差异而导致的攻防差距,决定从1999年起,在比赛中正式实行一系列的新规则,其中包括每球得分制以及设立自由防守队员,从此自由防守队员作为一个崭新的角色出现在比赛场上。
自由人在场上的功能是专职的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来解决排球比赛中进攻强于防守的的倾向,提高扣球成死球的起球率,保证一传的成功率,增加来回球次数,提升胜负悬念,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世界各队都认识到了自由人在场上的关键作用,所以,对于自由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优秀的自由人不仅能充分弥补进攻队员后排防守的不足,也有利于场上队员特长的发挥,体力的恢复,并具有鼓舞全队士气的作用。自由人的接发球越好、稳定性越大,队伍进攻的组织配合就会更好,接发球数量比例占的越多,取胜的机会就越多。
(二)预期应用价值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自由防守人的技术水平及其在比赛中的作用,与世界强队相比,已有明显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自由防守人作用的重要性、如何选拔培养和使用等问题,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所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由防守人的作用、技术、体能要求和心理特征,强化其培养、使用过程中和其他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如何选拔、培养和使用等方面达成共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
(一)自由人的出现对排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哪些更广泛的影响?
(二)进攻与防守是否会因自由人的出现向着平衡方向发展呢?
(三)自由防守人是继二传手之后,排球运动中的又一技术职能明确、作用重要的专位队员,如何对其合理有效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材和训练?
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排球自由防守队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专家访谈法
3、录像观察法
4、逻辑分析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自由人的研究情况
2003年的世界杯赛和2004年的奥运赛场中女排自由人张娜的突出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66.18%的防守成功率增加了全队的比赛信心,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张娴的出现也是一大亮点,2007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中,50%的救球成功率让她获得最佳自由人的称号,为中国女排取得的佳绩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在网上实力已经强大的同时,如何建立一套以自由人为核心的技、战术体系,充分发挥自由人的巨大作用。
(二)自由人在比赛中发挥作用的研究
宛钟娜[1]谈到“自由人”可以自由的上下场替换其他队员,弥补当高大队员被换到后排时,防守薄弱的情况,还可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提高一传和防守反击的效率,及时传达教练员的意图,鼓舞士气,稳定军心。陈绍文等[2]谈到,“自由人”在接发球与防守保护的环节上比其他队员要好,同时弥补了高大队员在后排防守的不足之处。能够在比赛的关键球或关键比分时起着重要的作川。提高了排球比赛的观赏性。郭荣[3]说由于自由防守队员的引入,使各队防守起球率高,来回球增多,自由人在比赛中接发球和防守作用十分突出。
(三)国内自由人的身体素质、选材及培养方面的研究
丁新民、廖丽琴[4]谈到,我国各甲级队的“自由人”大多是就地取材,在本队中选择身材不高,进攻能力有限,防守技术较好,头脑灵活的运动员,特别是运动年限较长,临场比赛经验比较丰富的选手来担任这个角色。其中,张志松[5]谈到,自由人的培养和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摸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以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尽快在自由人的专门培养上闯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路。张然[6]提到自由人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需挑选专门人选进行培养与训练,但自由人不能替代高大队员的防守训练。
(四)自由人的判断力及排球意识的研究
常保荣[7]谈到,自由人应该多看高水平的比赛录像,对比赛中的每一种情况进行假设性反应思维,掌握规律,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判断力。自由人排球意识的培养要通过参加各类比赛逐渐积累和深化,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自由人参与比赛的机会。
(五)自由人在比赛中接球比率的研究
李军[8]通过比赛统计00—01年,在把我国甲级队伍10名自由人的各项技术和国外自由人相比,当时的各项指标相对于国际的差距在减小,但是各项指标还是均低于同期国际强队的水平。汤强、尹学民[9]在通过2003年女排世界杯的统计,把我国女排自由人的接球数量与国际女排相比认为,我国女排的战术打法是造成自由人接球少的重要于原因,自由人的一传弱于防守,女队自由人接球比例少。我国虽然对于自由人的认识和训练有了很大的重视程度,但自由人的使用上与国际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五、结论与建议
(一)实践已经证明了自由防守人在排球比赛中的巨大作用,落后的严峻现实,已经不容我们再将自由防守人的培养及其相关训练的重要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自由防守人培养、应用的规律,统一思想,有计划地将其训练和专门培养真正落实。
(二)自由防守人是规则规定的专职专位队员,接发球和防守能力是其训练提高的重点。这就对自由防守人的形态、体能、技术和心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明确了自由防守人的选才、训练和应用等的基本内容。
(三)应该正视和积极对待运动员新老更替的问题,在充分发挥老队员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老队员作为自由防守人的不足,有计划地大胆启用年轻的专门培养的自由防守人,让他们在实战中增长才干。
(四)重视早期进行自由防守人的培养,是其技术应用的技巧性、球感等运动特征的需要,对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排球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对高大队员的全面发展没有不良影响,而且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宛钟娜. 对排球“自由人”的综述性研究[J]. 体育科技,2006,(3).
[2]陈绍文、周军等. 对排球比赛中自由人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郭荣. 现代排球比赛技、战术变化与训练重点的探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4]丁新民、廖丽琴. 论排球比赛中的“自由人”[J]. 新余高专学报, 2004,(10).
[5]张志松. 浅谈青少年排球自由防守人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6]张然. 正确认识竞赛规则的修改[J]. 中国排球,2000,(5).
[7]常保荣. 浅谈排球自由人判断能力的培养[J]. 延安大学学报,2005,(6).
[8]李军. 我国与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扣球高度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2).
[9]汤强、尹学民. 中外女排强队自由人运用情况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
一、研究目的(选题的理论意义和预期应用价值)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排球运动从诞生至今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过渡阶段;竞技排球迅速发展阶段;竞技排球多元化和娱乐排球的再兴起阶段。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竞赛规则的不断改变,竞技排球运动逐步走向成熟。当初只要在技、战术某一环节上能够超群的球队就有可能称霸排坛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竞技排球运动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攻防节奏及技、战术方面出现全方位化,主张全攻全守。欧美运动员凭借先天优越的身体条件及出色的身体素质,依靠力量和高度占据着排球比赛主导地位,占据着场上主动权,而亚洲国家的运动员由于先天身体瘦弱矮小,在进攻、网上争夺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弱势与不足,无论从身体基本条件还是体能素质方面都无法与欧美等强队进行抗衡。国际排联为了平衡排球比赛中因身体条件差异而导致的攻防差距,决定从1999年起,在比赛中正式实行一系列的新规则,其中包括每球得分制以及设立自由防守队员,从此自由防守队员作为一个崭新的角色出现在比赛场上。
自由人在场上的功能是专职的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来解决排球比赛中进攻强于防守的的倾向,提高扣球成死球的起球率,保证一传的成功率,增加来回球次数,提升胜负悬念,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世界各队都认识到了自由人在场上的关键作用,所以,对于自由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优秀的自由人不仅能充分弥补进攻队员后排防守的不足,也有利于场上队员特长的发挥,体力的恢复,并具有鼓舞全队士气的作用。自由人的接发球越好、稳定性越大,队伍进攻的组织配合就会更好,接发球数量比例占的越多,取胜的机会就越多。
(二)预期应用价值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国的自由防守人的技术水平及其在比赛中的作用,与世界强队相比,已有明显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对自由防守人作用的重要性、如何选拔培养和使用等问题,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所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自由防守人的作用、技术、体能要求和心理特征,强化其培养、使用过程中和其他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如何选拔、培养和使用等方面达成共识,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
(一)自由人的出现对排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哪些更广泛的影响?
(二)进攻与防守是否会因自由人的出现向着平衡方向发展呢?
(三)自由防守人是继二传手之后,排球运动中的又一技术职能明确、作用重要的专位队员,如何对其合理有效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材和训练?
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步骤)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排球自由防守队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专家访谈法
3、录像观察法
4、逻辑分析法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自由人的研究情况
2003年的世界杯赛和2004年的奥运赛场中女排自由人张娜的突出表现更是让人眼前一亮,66.18%的防守成功率增加了全队的比赛信心,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张娴的出现也是一大亮点,2007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中,50%的救球成功率让她获得最佳自由人的称号,为中国女排取得的佳绩立下汗马功劳。所以,在网上实力已经强大的同时,如何建立一套以自由人为核心的技、战术体系,充分发挥自由人的巨大作用。
(二)自由人在比赛中发挥作用的研究
宛钟娜[1]谈到“自由人”可以自由的上下场替换其他队员,弥补当高大队员被换到后排时,防守薄弱的情况,还可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提高一传和防守反击的效率,及时传达教练员的意图,鼓舞士气,稳定军心。陈绍文等[2]谈到,“自由人”在接发球与防守保护的环节上比其他队员要好,同时弥补了高大队员在后排防守的不足之处。能够在比赛的关键球或关键比分时起着重要的作川。提高了排球比赛的观赏性。郭荣[3]说由于自由防守队员的引入,使各队防守起球率高,来回球增多,自由人在比赛中接发球和防守作用十分突出。
(三)国内自由人的身体素质、选材及培养方面的研究
丁新民、廖丽琴[4]谈到,我国各甲级队的“自由人”大多是就地取材,在本队中选择身材不高,进攻能力有限,防守技术较好,头脑灵活的运动员,特别是运动年限较长,临场比赛经验比较丰富的选手来担任这个角色。其中,张志松[5]谈到,自由人的培养和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在摸索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以形成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尽快在自由人的专门培养上闯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路。张然[6]提到自由人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需挑选专门人选进行培养与训练,但自由人不能替代高大队员的防守训练。
(四)自由人的判断力及排球意识的研究
常保荣[7]谈到,自由人应该多看高水平的比赛录像,对比赛中的每一种情况进行假设性反应思维,掌握规律,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判断力。自由人排球意识的培养要通过参加各类比赛逐渐积累和深化,要尽可能多地提供自由人参与比赛的机会。
(五)自由人在比赛中接球比率的研究
李军[8]通过比赛统计00—01年,在把我国甲级队伍10名自由人的各项技术和国外自由人相比,当时的各项指标相对于国际的差距在减小,但是各项指标还是均低于同期国际强队的水平。汤强、尹学民[9]在通过2003年女排世界杯的统计,把我国女排自由人的接球数量与国际女排相比认为,我国女排的战术打法是造成自由人接球少的重要于原因,自由人的一传弱于防守,女队自由人接球比例少。我国虽然对于自由人的认识和训练有了很大的重视程度,但自由人的使用上与国际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
五、结论与建议
(一)实践已经证明了自由防守人在排球比赛中的巨大作用,落后的严峻现实,已经不容我们再将自由防守人的培养及其相关训练的重要性,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自由防守人培养、应用的规律,统一思想,有计划地将其训练和专门培养真正落实。
(二)自由防守人是规则规定的专职专位队员,接发球和防守能力是其训练提高的重点。这就对自由防守人的形态、体能、技术和心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明确了自由防守人的选才、训练和应用等的基本内容。
(三)应该正视和积极对待运动员新老更替的问题,在充分发挥老队员作用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老队员作为自由防守人的不足,有计划地大胆启用年轻的专门培养的自由防守人,让他们在实战中增长才干。
(四)重视早期进行自由防守人的培养,是其技术应用的技巧性、球感等运动特征的需要,对吸引广大青少年参加排球运动有很重要的作用,对高大队员的全面发展没有不良影响,而且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宛钟娜. 对排球“自由人”的综述性研究[J]. 体育科技,2006,(3).
[2]陈绍文、周军等. 对排球比赛中自由人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郭荣. 现代排球比赛技、战术变化与训练重点的探讨[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4]丁新民、廖丽琴. 论排球比赛中的“自由人”[J]. 新余高专学报, 2004,(10).
[5]张志松. 浅谈青少年排球自由防守人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6]张然. 正确认识竞赛规则的修改[J]. 中国排球,2000,(5).
[7]常保荣. 浅谈排球自由人判断能力的培养[J]. 延安大学学报,2005,(6).
[8]李军. 我国与世界优秀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扣球高度特征的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2).
[9]汤强、尹学民. 中外女排强队自由人运用情况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