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基”与“文基”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j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一个王国,分不清口说语言和文字的界限,因而将口说语言和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亦视为同一个,或称之为“词”,或称之为“字”。
  辩证唯物主义细胞分析方法论,将口说语言和文字视为两个王国,因而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与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不同的。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语基”——口说语言的细胞。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我们称之为“文基”——文字的细胞。
  “语基”不同于“音节”。“音节”是语音单位;“语基”是语言单位。仅就语音形式而言,“语基”与“音节”也是不同的。“语基”的语音形式是人的听觉能感知的、能单独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而“音节”的语音形式却是多样的。汉语“音节”的语音形式,是一个“音节”一个“单音”即一个“语基”。印欧语的“音节”形式则不然,如俄语,有的是一个“单音”:“а”,一个“语基”;有的是两个“单音”:“так”,两个“语基”;有的是三个“单音”:“стол”,三个“语基”……
  “语基”也不同于“音素”。“音素”同“音节”一样,只是语音的单位;而“语基”是语言单位。仅就语音形式而言,“语基”与“音素”也是不同的。“语基”的语音形式是人的听觉能感知的、能单独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一个个“单音”,这“单音”在口说语言中都能自由运用。而“音素”只是“语音学”中的“理论单位”,在口说语言中一个单纯的“音素”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因为单独发音的辅音,后边必有一个元音,单独发音的元音前边必有一个辅音。否则这辅音或元音是不能发出声来的。
  总之,“语基”与“音节”“音素”除了在语音形式上不同而外,更主要的区别在于:“语基”是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是语音、语义、语法的统一体。而“音节”“音素”都只是语音的单位,不是语言单位。
  我们说,“语基”是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口说语言的细胞,它不仅对应于汉语口说语言的每个单音节词,也指印欧语口说语言中人的听觉能感知的、能单独自由运用的最小的单位。如俄语“страна”中的“с”“т”“ра”“на”,是四个“语基”,英语的“tank”中的“tan”“k”是两个“语基”。
  作为口说语言的细胞——“语基”,分两类,一类是只有“自指义”而无“他指义”的“语基”;一类是既有“自指义”同时又有“他指义”的“语基”。
  什么是“自指义”?有的“语基”只表示语音自身,而不表示其他事物。这种“意义”就是“自指义”。
  什么是“他指义”?“语基”表示的不是语音自身,而是语音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这种“意义”就是“他指义”。
  以往所谓的“意义”,实际上只指一种,即“他指义”而不包括“自指义”。我们认为,“语音”也是事物的一种。口说语言的能指语音,既可表示其他事物,也可以表示自身。这是语言文字学家们一直忽略的内容。比如,汉语的“乌鲁木齐”,其中的4个字的“意义”绝不是“乌——黑”,“鲁——山东”,“木——木头”,“齐——整齐”。它们分别表示的是4个音:“u”“lǔ”“mù”“qí”。我们能说,“乌鲁木齐”4个字是没有“意义”的字吗?实事求是地讲,这4个字没有“他指义”的“意义”,但却有“自指义”的“意义”。而当“乌鲁木齐”作为一个整体的词时,就有了“他指义”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这个地名。所以,我们把“意义”分为两种:“自指义”和“他指义”。这对研究语言文字是有重大意义的。
  汉语普通话的“语基”有1300多个,而且,只有一类:每个“语基”都是既有“自指义”又有“他指义”的。印欧语每种语言的“语基”数量,过去没有考察,现在需要具体研究。
  与汉语口说语言不同的是,印欧语的“语基”有两类,有的“语基”只有“自指义”而无“他指义”,有的“语基”是既有“自指义”,又有“他指义”。如,俄语“страна”中的“т”和“ра”只有“自指义”,而无“他指义”。“с”和“на”是既有“自指义”,又有“他指义”。在单词“страна”中,“с”“на”表示的是“自指义”,而在“с”表示前置词“用”时,“на”表示前置词“在……上”时,都是表示的“他指义”。“с”和“на”这两个“语基”,是属于既有“自指义”又有“他指义”一类。
  结构主义使语言学由“领先科学”沦为“滞后科学”的根本原因,是它没有认识到口说语言的细胞是什么,更没有认识到科学地分析口说语言的细胞对研究整个语言的重大意义。这是结构主义方法论的致命缺欠。
  一切口说语言的细胞,都是“语基”,这是人类口说语言的共同特点。
  汉语的“语基”与音节是重合的,一个“语基”就是一个音节。所以汉语的“单语基词”也就是“单音节词”。
  现在印欧语的“语基”与音节重合的数量较少,故其“单语基词”数量也就较少。
  汉语的“语基”,一般都是“自指义”与“他指义”同时存在。印欧语的“语基”,主要是“自指义”为多数,同时具有“自指义”和“他指义”的“语基”,数量较少。
  通过对口说语言的细胞——“语基”的分析,印欧语和汉语口说语言之间的差别根源就一目了然了。
  汉语口说语言所以明确简约,是因为汉语的细胞一个“语基”就是一个音节,而每个“语基”都是既有“自指义”又有“他指义”。
  印欧语口说语言的细胞,一个“语基”就是一个音节的较少,多数的音节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基”构成;而且,一个“语基”同时具有“自指义”和“他指义”的也较少,往往是由两个或更多的“自指义语基”组合起来才具有“他指义”。这同汉语口说语言相比,就显得冗长而不简约了。两者科学性的差别显露无遗。
  一切口说语言的“词”“词素”并非都是“单语基”的。结构主义没有发现口说语言的细胞——“语基”这个层次,只注意到“词”“词素”,所以,虽然对语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局限使其走向了反面。
  文字的细胞,我们称为“文基”。汉字的每一个字,就是一个“文基”——汉字的细胞。拼音文字的“词”与“字”是一致的,每个单词,就是一个“文基”——拼音文字的细胞。
  汉语的口说语言的细胞“语基”与文字的细胞“文基”——“字”是一致的。一个口说语言的细胞“语基”就是一个文字的细胞“文基”——“字”。每一个方块字,不管笔画多少、部件多少,都成为一个个相等的方块形,易于分辨。所以,汉字也是“明确简约”的优点突出。拼音文字的细胞“文基”——“词”(即字)与印欧语口说语言的细胞“语基”是不一致的。一个口说语言的细胞“语基”与一个文字细胞“文基”——“词”(即字)完全对应的较少,大多数都是一个文字的细胞“文基”——“词”(即字),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口说语言细胞“语基”相对应。而且,每个“文基”“词”(字)的字母都是线性排开,字形长短不一,相差很大。所以,“明确简约”的程度,就比不上汉字了。
  索绪尔说:“由于不能直接掌握语言具体实体或单位,我们将以词为材料进行研究。词虽然同语言单位的定义不完全相符,但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个近似的观念,并且有一个好处,就是具体。因此,我们将把词当作共时系统实际要素相等的标本;由词引出的原理对于一般实体也是同样有效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59页,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
  索绪尔从历代语言学家只就文字研究语言的倾向里走出来,重视了口说语言的研究,做出伟大的贡献。但他认为在口说语链中,难以区分出具体的单位,只好借助文字的单位——“词”(法语称“mot”,英语称“word”)来作为口说语言的单位,这样就将口说语言真正的基本结构单位——“语基”,即口说语言真正的细胞掩盖起来,将口说语言的基本结构单位与文字的基本结构单位视为一体,在细胞上就没有分清口说语言和文字的界限。这就是结构主义虽然称语言和文字是两个不同的符号体系,但却认为语言和文字是“一个王国”的根本原因。
  最后还要说明:“语基”也不同于“语素”。《现代汉语词典》称:“语素”即“词素”{1}。“词
  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词根、前缀、后缀、词尾都是词素,有的词只包含一个词素,‘如人、蜈蚣’等”{2}。可见,“语素”(词素)既没区分开口说语言和文字的差别,又不是语言和文字的“最小的”单位。汉语文的“蜈蚣”是一个“语素”(词素),但就口说语言来说,是两个“语基”;就文字而言,是两个“文基”。而印欧语的一个词根、一个前缀、一个后缀、一个词尾,就口说语言来讲,很多是不只一个“语基”;就文字而言,它们并不是一个“文基”(单字),只是一个文基(单字)的部件。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1978年12月第1版,1996年7月修订第3版,1997年7月北京第201次印刷,第1539页。
  {2}同{1},第205页。
  (通讯地址:100142北京第119信箱)
其他文献
先说“不律”。  这里说的“不律”不是指《荀子·非十二子》中“劳知而不律先王”的“不遵循”义,也不是《元史,来阿巴亦传》中“斩之以惩不律”的“不驯顺”义,而是指《尔雅·释器》中“不律谓之笔”的“笔”。《尔雅》郭璞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语之变转,”清,吴骞《拜经楼诗话·自序》:“予于有韵之语,初未能研其得失,谙其良栝,又乌足以操三寸不律,而雌黄而阳秋哉?”指“笔”的“不律”又写作“不聿”,清,周亮
期刊
序言    2004年1月15日,各报晨刊纷纷报道了文化审议会国语分科会审议国语教育方法最终报告的内容。以往小学,每学年所教汉字的数量都有规定,广泛流行把假名与汉字交织起来书写,如把“成长”写成“せい长”,“骨折”写成“こっ折”等等。据说,最终报告提出,停止使用这种交织书写法,而采用汉字一边注上假名的方法,十分强调学生尽早接触汉字。  明治维新以来,在国语教育领域,怎样对待汉字是个争论特别激烈的议
期刊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七样东西,俗称开门七件事。南宋人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鲞铺》就曾说:“盖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或稍丰厚者,下饭羹汤,尤不可无。虽贫下之人,亦不可免。”以柴米油盐酱醋茶为题材,汉语形成了一大批民俗语汇。我们将以系列论文的形式,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语汇系统和语汇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对蕴藏其背后的文化意识及文化背景进行阐释分析,以期用实证的方法来对柴米油盐酱
期刊
我是在1951年在清华大学首次见到陈梦家先生的。1952至1953年我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编著《殷虚文字缀合》,也是经过陈先生的介绍和指导。我一直认为,陈梦家先生在古文字界有着堪称独到的造诣和成就。在陈先生涉及的学科范围内,他总是能够全面继承和综合前人,又能作出超越前人的开拓和创新。最近,感谢中华书局陆续出版《陈梦家著作集》,使我们不仅有机会重温陈先生的各种论著,而且看到若干以前未经刊布的
期刊
陈梦家先生逝世距今已经40年。此间,中国考古学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果。我们不由对陈梦家的过世深为惋惜,如果他能活到今天,亲眼看到这些为数众多的出土文物,应该会向世人展示更多他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崭新见解,对此我们毋庸置疑。  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日本的大学读研究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开始接触到陈梦家的文章。当时,阅读了陈梦家的《古文字中的商周祭祀》(《燕京学报》第19期,1936年6月)、《
期刊
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生月”、“生某月”的卜辞,学术界一般都认为“生月”即“来月”。如:  兹月至生月又大雨(《合集》29995)  兹月又大雨——于生月又大雨  (《下》18.13)  但关于“生某月”指何时,各家的说法不尽相同。  《简明甲骨文词典》对“生一月”、“生二月”、“生三月”、“生四月”、“生五月”、“生七月”、“生八月”、“生十月”、“生十一月”、“生十二月”、“生十三月”分别做了解
期刊
关于第二人称代词敬称形式“您”的来  源有两种意见:(一)王力先生认为是从近代汉  语(金元时代)的“恁、您”发展而来;(二)吕叔  湘先生认为“您”是“你老(=你老人家)”的  合音,是“你老”脱落了“老”字元音,只剩下  “l”,而汉语没有“-l”,就转成发音部位相同的  “-n”。(吕叔湘、江蓝生1985:37)本文从汉语方言和历史文献两个方面来考察敬称形式“您”的来源。    一、敬称形式
期刊
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下文简称《教程》)一书中,然而,应该如何全面地看待《教程》中索绪尔所建构的普通语言学体系,如何切实地理解索绪尔所提出的语言学的基本观念及其辩证关系,如何客观地分析和评价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历史贡献以及在当今所面临的挑战,学术界人言人殊,见仁见智。张朋朋《否定索绪尔“音响形象”概念》(《汉字文化》,2008年第1期,下文简称“张文”)一文从否定索绪尔“音
期刊
“X奴”族新词是指“房奴、车奴、卡奴”这样的新出现的带“奴”的词语。近年来这类词语出现较多,增长较快,并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2007年8月16日,国家语委在教育部发布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并公布了《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该《选目》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在这171个新词语中“X奴”就占了7个,按音序依次为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足以看出“X奴”新词的衍生
期刊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很重要。我完全赞同刘庆柱所长、王巍副所长的讲话,他们对这次会议的宗旨和意义作了深入全面的说明。  我们今天的会议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大家的发言以自己切身的经历深入而简要地阐述了陈梦家先生在短暂的55岁的生涯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在古文字学、文学、考古学、历史学等方面作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阐明了他高尚的人格、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和优良的学风。他为当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树立了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