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教学新颖而富有趣味性,是新课改后很多学校尝试运用的教学手段。笔者围绕为什么和怎么进行游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游戏;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79-1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每个科目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英语课堂,有的地方实施了游戏教学,效果非常显著。笔者就自身经验谈谈为什么和怎么实施游戏教学。
一、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1.游戏可以让学生大胆开口
我国教育方式的一个明显结果就是,学生怕老师。学生看到老师不敢大声说话,就跟老鼠见猫一样。一直以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灌输一种观念:一定要“听话”,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等到工作了还要听领导的话。这种观念的弊端,就是间接抹杀了学生敢于说话的积极性。游戏这种相对宽松、压力较小、竞争性不是很强的活动方式,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大胆地说话。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开口说英语上。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被传统文化压抑着的学生,需要借助游戏的形式来打破这种沉默的局面。
2.游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同时又带有一丝的羞涩,教师需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贯穿一些有趣的游戏,特别是多人配合完成的课堂游戏,这样就能消除学生羞于当众讲话的心理忧虑。针对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我们知道一节课40分钟,学生很难老老实实坐好听讲。一节高效的英语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授课,而是要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设计合理的游戏,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科学地安排游戏又能够使课堂教学高效地进行。所以,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融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课堂游戏。
3.课程的改革需要游戏
教育学上说,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展现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所以说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借助游戏这一形式,是因为游戏能够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又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从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笔者自己学校的教师也认为运用课堂游戏来辅助教学事半功倍。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在其他方面取得了颇为可喜的进步。
二、游戏教学的方式
1.游戏设计要突显趣味性
兴趣是每门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课堂上运用游戏的首要目的也就在于借助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各项训练活动中去。因此能使学生产生欢快的情绪,是英语教学游戏的基本特征。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新颖、富有竞争性,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气氛。
2.游戏教学需要循序渐进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如果一个知识点的游戏过深过难,那孩子肯定接受不了。因此围绕某一知识点学习与训练开展多个教学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渐进性,即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顺序。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进行扎实有序的训练。这样既能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器官的协调动作。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也能得到比较扎实有序的训练,并获得提升。
3.加强学生的全员参与度
课堂的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游戏的设计要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多创设体现合作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培养合作精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小组竞赛活动。这样能较好地体现游戏的全员参与性与合作性,学生也能在活动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4.游戏需要有创新性和多样性
游戏活动有了创造性才有了它在课堂中的生命。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设计游戏活动,灵活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教师要能够把静态的书本知识活化为生动的游戏活动。同时灵活地选择游戏活动的时机,注意调整和把握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有计划地安排游戏活动在整节课中的位置,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好的游戏,玩过几次,学生也没了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翻新游戏的做法,不断地设计新的游戏,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通过不断改变游戏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挑战的存在,从而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兴趣愈加浓烈。
5.游戏需要有评价
一个游戏的好坏,不是大脑凭空想出的,是需要评价得到的。评价主要有: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游戏活动中评价应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以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游戏评价的多元性是指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某一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智力活动的状态。同时,要善于察觉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亮点,给予肯定性和点拨性的评价。
关键词:游戏;小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79-1
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很多年,每个科目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英语课堂,有的地方实施了游戏教学,效果非常显著。笔者就自身经验谈谈为什么和怎么实施游戏教学。
一、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1.游戏可以让学生大胆开口
我国教育方式的一个明显结果就是,学生怕老师。学生看到老师不敢大声说话,就跟老鼠见猫一样。一直以来,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会灌输一种观念:一定要“听话”,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等到工作了还要听领导的话。这种观念的弊端,就是间接抹杀了学生敢于说话的积极性。游戏这种相对宽松、压力较小、竞争性不是很强的活动方式,能很好地激励学生大胆地说话。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开口说英语上。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被传统文化压抑着的学生,需要借助游戏的形式来打破这种沉默的局面。
2.游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同时又带有一丝的羞涩,教师需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贯穿一些有趣的游戏,特别是多人配合完成的课堂游戏,这样就能消除学生羞于当众讲话的心理忧虑。针对学生天性好动的特点,我们知道一节课40分钟,学生很难老老实实坐好听讲。一节高效的英语课,不是单纯的教师授课,而是要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设计合理的游戏,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科学地安排游戏又能够使课堂教学高效地进行。所以,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融知识性和娱乐性为一体的课堂游戏。
3.课程的改革需要游戏
教育学上说,游戏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方式,更是儿童展现生命存在与活力的舞台。所以说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应该借助游戏这一形式,是因为游戏能够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又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从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笔者自己学校的教师也认为运用课堂游戏来辅助教学事半功倍。不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还在其他方面取得了颇为可喜的进步。
二、游戏教学的方式
1.游戏设计要突显趣味性
兴趣是每门课程教学的首要目标,课堂上运用游戏的首要目的也就在于借助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语言知识和掌握语言技能的各项训练活动中去。因此能使学生产生欢快的情绪,是英语教学游戏的基本特征。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教学游戏要新颖、富有竞争性,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的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气氛。
2.游戏教学需要循序渐进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如果一个知识点的游戏过深过难,那孩子肯定接受不了。因此围绕某一知识点学习与训练开展多个教学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渐进性,即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顺序。从听、说、读、写几个方面进行扎实有序的训练。这样既能扩大语言的输入量,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多种器官的协调动作。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也能得到比较扎实有序的训练,并获得提升。
3.加强学生的全员参与度
课堂的教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要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游戏的设计要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多创设体现合作的游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培养合作精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小组竞赛活动。这样能较好地体现游戏的全员参与性与合作性,学生也能在活动中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4.游戏需要有创新性和多样性
游戏活动有了创造性才有了它在课堂中的生命。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创造性地设计游戏活动,灵活性地处理教材内容与游戏活动的关系,教师要能够把静态的书本知识活化为生动的游戏活动。同时灵活地选择游戏活动的时机,注意调整和把握课堂气氛和课堂节奏,有计划地安排游戏活动在整节课中的位置,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好的游戏,玩过几次,学生也没了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翻新游戏的做法,不断地设计新的游戏,以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通过不断改变游戏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挑战的存在,从而注意力始终保持高度集中,兴趣愈加浓烈。
5.游戏需要有评价
一个游戏的好坏,不是大脑凭空想出的,是需要评价得到的。评价主要有: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的积极程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的体验与收获。游戏活动中评价应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以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游戏评价的多元性是指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对某一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智力活动的状态。同时,要善于察觉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亮点,给予肯定性和点拨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