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要贴近课本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推行,教育战线上的每位耕耘者,在转变观念、更新思想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1.许多教师往往这个模式还没弄明白,那个模式又已到来;多变的模式让教师们感到扑朔迷离,一头雾水。
   2.领导为了贯彻上级精神,大会小会地强调,语文课不能讲字词,不能分析课文,不能划分段落,不能讲写作特点,不能讲中心思想,这也不能那也不能,又使许多教师迷失了自己。于是他们蜻蜓点水地用完课本后,就率領学生投身于茫茫的题海之中。好好的一本语文课本竟成了自读课本。
   上面所述的两种现象中,死抠课本与走马观花的使用课本都是极端错误的。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而这种想象力与创造潜能的培养依靠的是课本,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用好语文课本,将是摆在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
   通过上面的阐述可知,实现阅读教学目标要靠课本。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课本呢?
   首先,从课本中积累优美词、句、段落、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办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说明读、背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很重要。巴金在回忆学生生涯与创作的关系时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懂得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其次,从课本中学习各种写作的技巧。
   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初步感知各种文体;掌握记叙的六要素,掌握记叙的顺序,学习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这些知识,只有靠教师把文章分析透彻之后,学生才能慢慢掌握。在“新课标”的实施中,我们并不否认接受式的学习,对于一些知识点的传授,我们还是要讲授的,像以小见大、前后照应、欲扬先仰、细节描写、巧设悬念、综合运用各种写作顺序、层层铺垫、环境的衬托等。这些写作技巧,如果教师不运用课本中的典型例子,分析到位,然后进行课外延伸,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会提高的。
   第三,利用作品的人文性,培养高尚情操。
   《第二次考试》一文既是一次严格的艺术过关考试,又是一次高尚的人格过关考试。这样质纯优美的作品,正是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读本。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那么,用好语文课本,就可以树立高尚的人格。
   第四,充分利用好课本,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我的叔叔于勒》《卖炭翁》《木兰诗》这些优美的文章,我们可以为它加上个结尾,靠想象来改写续写文章,或改编课本剧等。
   面对这么优秀的语文课本,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把课本的利用价值利用到极致,然后在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的同时,再向课外的类似文章延伸,实现能力迁移,让课本成为我们学习的领路人。
其他文献
新课改下,一线语文老师对新教材的实施,可以说是万变不离其宗,又各显神通。但综观老师们的做法,首先都有“大格局”的思想,这个“大格局”可以是对一个作家的整体认识,也可以是对一本书的整体认识。由此延伸出去,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下面是我的一点浅知拙见:   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倡导“整本书阅读”。剖析“整本书阅读”对学生的价值,同时也是对传统语文教育和学生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期刊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且不论人活一世,单就语文教材中大江东去的雄豪,怒发冲冠的悲愤,大漠孤烟的阔大,小桥流水的婉约……这些或豪情万丈或清丽淡雅的片片诗情、点点诗意就将语文的天空装点的异常绚丽多姿。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万不可让琐碎的篇章结构碾去那片片诗情,让所谓规范的答题套路冲走那点点诗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怀一颗诗心,一片诗
期刊
随着电脑的普及,“下载”一词的使用场合越来越多了,但是对于这个词语的读音还是存在争议的。但到底是“下zǎi”还是“下zài”,在现实生活中用错的还是大有人在,甚至包括一些权威人士。   “下载”一词属于伴随着计算机的产生而出现的新词条,要分析它的正确读音,还是应该从“载”的意义去进行辨析。判断一个多音字的读音,最主要的依据是它的意义,而意义有很多形式: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而要确定读音还是要靠字
期刊
培根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而更华丽。”那天的那张和蔼的脸,那个及时的电话,就是一种美德,不但让雨天中多了一份温情,同时也温暖着我的心。   天阴沉沉的,“黑云翻墨”,眼看就要下雨了。伴随着沉闷的雷声和断断续续的闪电,我有些不安。因为这一天爸爸出差了,妈妈下班后要赶回家做饭和照顾小弟,所以我只得自己坐公交车回家。可豆大的雨点不一会儿就噼里啪啦地打下来了。校门外的家长与行人都纷纷撑
期刊
每个人都有过自己的旅行。有人去过森林享受新鲜的空气;有人去过草原欣赏自然的美丽;有人去过海边沐浴温暖的阳光。那么你有过深海中的经历吗?   第一次穿上黑色的潜水服,我难免有些紧张。我走在沙滩上,感受着海风咸咸的气息。两位教练帮我戴上氧气面罩,向海洋行进。第一次漂浮在海面上,我有些不适应,我随两位教练慢慢潜入海底,沉迷于一路上不同的美景。   畅游在浅海中,一群小银鱼环绕着我,似乎在向我倾诉它们
期刊
冬姑娘送走了春季的五彩缤纷,送走了夏季的骄阳似火,送走了秋季的秋风飒爽,带来了寒气逼人、冰天雪地的冬天。尽管冬天寒冷,但是还是有许多赏心悦目的美景。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在冬天也能看见的美丽的花朵,就是梅花,它与竹、松组合成为“岁寒三友”,在寒冬腊月仍然不畏严寒,傲立枝头。梅花在白雪的映衬下煞是好看,叫你忍不住想要折下几枝插在花瓶里。   冬天最有代表性的除
期刊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基础教育领域的情况下,全国都在开展素质教育。小学生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心理较为敏感,可能会因为不理解教师或者家长的意思,而产生某些误解,进而出现叛逆的行为。   由于学生上幼儿园或者幼小衔接的时候打好了一年级课程的基础知识,上小学后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取得好成绩。但是到了三年级,随着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加,学生容易出现学习跟不上,成绩下降而产生厌学,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第一个叛逆期,
期刊
春季始种秧,  秧儿急生长。  农活午时干,  樂得日下忙。
期刊
分类教学法的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区别教学。教师要学会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用分类教学的方法,增强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语文写作的能力。   一、引导优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一些学生的阅读量比较大并且语文素养比较高,所以此类学生的作文水平相对于班内的其他学生来说是比较强的。但是这类学生在班级中所占的比例一般比较少,所以教师就要学会引
期刊
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我们要转变观念,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一切要从学生的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当学习的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   二、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创造思维   观念更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