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组成部分。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堂延伸以及综合测试,阅读都成为主角。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成为语文界的共识。阅读能力是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培养成的,语文课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现结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教学心得,谈几点认识。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就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要想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就必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我帮助解决,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我来讲解。如记叙文,就涉及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议论文就谈及论点、论据的使用和论证的方法,以及语言的逻辑性等。学生只有在阅读前明确了阅读材料的文体特色,才能更好地加快阅读的快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尽快地培树起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例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在读写人文章时,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点;再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列举类似的例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展开联想,如教《穷人》时,我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以《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为题,让学生讨论,说说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桑娜做得对;有的说桑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揭示了穷人美好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口头作文,让学生展开想象,顺作者写作旨意说说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学习了《三人行》以后,我又以“黄元庆、小周就这样拉着王吉文吃力地拖着往前看爬”为开头,让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把故事情节想象下去。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举一些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例如:学了《颐和园》一课,就写自己去过的公园或自己的校园;学了《三味书屋》就写“我们的教室”,但要求用方位顺序来写。因学生熟悉课室,加之有范文为例,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又如:学了《劳动最有滋味》一课,我设计了《我学会**》。再如《小珊迪》、《黄继光》、《种子》等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写好人物形象的优秀范文。阅读后,我设计了“记两件小事”的写作训练。要求第一件事一定用对话形式写,第二件事一定用通过描写环境、人物动作、神态及语言的方法写出人物品质,但选材一定要真实。结果学生写出了内容丰富、生动的好文章。这样的练习既是仿写的练习又是劳动后心灵感受的真实体会,因势利导,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就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要想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就必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我帮助解决,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我来讲解。如记叙文,就涉及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议论文就谈及论点、论据的使用和论证的方法,以及语言的逻辑性等。学生只有在阅读前明确了阅读材料的文体特色,才能更好地加快阅读的快度,提高阅读的效率,尽快地培树起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例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最后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出在读写人文章时,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点;再如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抓住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第一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列举类似的例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对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发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些课文时,我往往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展开联想,如教《穷人》时,我抓住课文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这一句,我以《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为题,让学生讨论,说说故事情节。这时同学们有的说渔夫是多么激动,称赞桑娜做得对;有的说桑娜是多么高兴,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有的说七个小孩子醒来后,无忧无虑地玩得多么快乐……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用想象进一步揭示了穷人美好的心灵。学了《凡卡》一文后,我以《凡卡寄信以后》为题口头作文,让学生展开想象,顺作者写作旨意说说凡卡种种可能发生的更为悲惨的遭遇。学习了《三人行》以后,我又以“黄元庆、小周就这样拉着王吉文吃力地拖着往前看爬”为开头,让同学们继续展开想象,把故事情节想象下去。这样的想象,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幸福是什么》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联想自己的亲身经历,也举一些实例来说明幸福是什么。
四、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上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例如:学了《颐和园》一课,就写自己去过的公园或自己的校园;学了《三味书屋》就写“我们的教室”,但要求用方位顺序来写。因学生熟悉课室,加之有范文为例,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又如:学了《劳动最有滋味》一课,我设计了《我学会**》。再如《小珊迪》、《黄继光》、《种子》等课文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写好人物形象的优秀范文。阅读后,我设计了“记两件小事”的写作训练。要求第一件事一定用对话形式写,第二件事一定用通过描写环境、人物动作、神态及语言的方法写出人物品质,但选材一定要真实。结果学生写出了内容丰富、生动的好文章。这样的练习既是仿写的练习又是劳动后心灵感受的真实体会,因势利导,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