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7-0129-02
解决问题历来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近期,我校二年级学生做过一次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发现其中一题的错误比较多。题目是:王娟看书,每天看4页,看了4天,第5天她要从第几页看起?很多学生的列式是4×4=16(页)或4×5=20(页)。由此题看出学生选择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低段的应用教学是入门教学,是学生学习解决较复杂应用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试图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科学分析,以期全面了解低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有效开展“解决问题”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尤其是希望帮助低段学生坦然面对数学问题,树立解决问题信心,有效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一、合理设置内容,开展有效调查
我们选取学校二年级98名学生和三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
学生问卷依据此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学习水平,设置了9个问题,主要用于了解小学生对于低段“解决问题”学习的态度、解题能力方面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方面的状况,以便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问卷结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统计。具体内容和设计意图见下表。
教师访谈主要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主要了解教师设计低段“解决问题”问题的情况,是否指导学生做补充条件或编题练习,是否设计开放式问题。第三个问题主要了解低段“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科学统计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对访谈、调查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作出分析,以明确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课堂呈现“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呼唤更加多样的师生互动方式
学生问卷中第一题“老师讲解‘解决问题’时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方法”,21%的学生表示教师讲课时通常为独自讲解,大部分学生(68%)认为教师采取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讲课,11%的学生选择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结果可见小学低段教师主要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讲授。
教师调查中关于教师上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一题中,仅有10%的学生选择了讨论,而其他90%的学生都选择了教师独自讲解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且通过听课一年级上册“问题解决”一课,课堂观察发现整堂课除了教师讲解之外,就是教师学生一问一答模式的互动。虽然有互动,却是形式死板单一,并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低段“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要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二)学生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弱化,呼唤更加灵活的解题能力培养
学生问卷问题7是考察小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直接反映了审题能力。题目是“小明有16本课外书,小光有11本课外书,小华的课外书比小明多3本,小华有多少本课外书?”,分别选择出解题最重要的条件与最不重要的条件。题中“小光有11本课外书”此句为无关信息,在提问哪句话最重要的问题中,没有学生选择此句,表面看来好像全部学生都可以剔除无关条件,而接下来提问哪句话最不重要时,却只有65%的学生选择了此句,其余学生选择的都是解题所需要的条件和问题,可见小学生在筛选有用信息方面概念比较模糊,并不清晰。
问卷中问题6是考察小学生比较两道题的难易,事實上这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让学生比较哪一个更难,(①一班有53个人,一班比二班少15人,二班多少人?②小明比小华多9本书,小明有23本书,小华有几本?)这两道题,表示数量关系的语句顺序不同,但是却只有16%的学生认为他们一样难,可见大部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方面能力较差。访谈中教师也表明,学生对于关系句的理解,容易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倍”就用乘法。往往即使做出正确的解答,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问卷问题9为四道列式计算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前两个问题(分和关系中的求部分和求几份)学生正确率很高分别为96%和95%,错误原因也全部是计算错误,第三个问题(比较关系中的求较小数)正确率也很高(93%),但是其中只有一名学生是计算错误而其他学生全部为列式错误,最后一道题(已知倍数求原数)正确率最低(84%),错误原因也几乎全部为列式错误,可见后两道题在题意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方面有待加强。
(三)學生联系生活和应用能力不足,呼唤更加深入的数学应用能力指导
学生问卷问题6“你觉得学习‘解决问题’对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帮助吗”,70%的学生表示学习“解决问题”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很有帮助,22%的学生认为只有一些帮助,3%的学生则认为学习”解决问题”对日常生活没有帮助,5%的学生对此问题表示迷惑说不清楚。可见仍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加强该方面的指导与教学。
通过调查和听课观察发现教师虽然授课时会联系身边的实例进行教学,但是力度不足,多数情况只是泛泛于书本的一些例子,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
认真分析挖掘教材内容,讲授新课时还会注意联系生活实例,而进行练习时则经常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训练模式。例如通过听课北师版二年级上册“购物”单元,此单元以买文具的情境图进入教学,然后逐步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图片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发现教师在教学时也仅仅是就书本内容进行讲解、演示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更是注重学生计算能力这方面,并没有让学生就自身的购物经验联系实际深入讨论。
(四)教师设计问题能力水平较低,呼唤更加开放的问题设计前两个问题主要了解教师设计低段“解决问题”问题的情况,是否指导学生做补充条件或编题练习,是否设计开放式问题。三位数学教师表示会有这样的练习,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各种变式训练会比较经常,编题训练少一些,关于开放性问题。由于教材中有这种类型的低段“解决问题”,所以大部分是教授教材内容,自己设计的情况要少一些。
小学低段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知识量很少,但是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引,同样可以做到自己编题。同时对于开放性问题设计也较少,对于此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开放性问题更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通过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现状的有效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了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的症结所在,为改进开展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明确教学方向。
解决问题历来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近期,我校二年级学生做过一次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发现其中一题的错误比较多。题目是:王娟看书,每天看4页,看了4天,第5天她要从第几页看起?很多学生的列式是4×4=16(页)或4×5=20(页)。由此题看出学生选择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低段的应用教学是入门教学,是学生学习解决较复杂应用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试图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科学分析,以期全面了解低段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现状,有效开展“解决问题”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尤其是希望帮助低段学生坦然面对数学问题,树立解决问题信心,有效解决问题,发展数学思维。
一、合理设置内容,开展有效调查
我们选取学校二年级98名学生和三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
学生问卷依据此阶段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数学学习水平,设置了9个问题,主要用于了解小学生对于低段“解决问题”学习的态度、解题能力方面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方面的状况,以便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问卷结果采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统计。具体内容和设计意图见下表。
教师访谈主要有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主要了解教师设计低段“解决问题”问题的情况,是否指导学生做补充条件或编题练习,是否设计开放式问题。第三个问题主要了解低段“解决问题”的教学情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科学统计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对访谈、调查的情况进行了汇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作出分析,以明确方向,提出切实可行的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课堂呈现“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呼唤更加多样的师生互动方式
学生问卷中第一题“老师讲解‘解决问题’时通常采用以下哪种方法”,21%的学生表示教师讲课时通常为独自讲解,大部分学生(68%)认为教师采取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讲课,11%的学生选择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讨论。调查结果可见小学低段教师主要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讲授。
教师调查中关于教师上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一题中,仅有10%的学生选择了讨论,而其他90%的学生都选择了教师独自讲解和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且通过听课一年级上册“问题解决”一课,课堂观察发现整堂课除了教师讲解之外,就是教师学生一问一答模式的互动。虽然有互动,却是形式死板单一,并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低段“解决问题”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性,要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机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二)学生审题和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弱化,呼唤更加灵活的解题能力培养
学生问卷问题7是考察小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直接反映了审题能力。题目是“小明有16本课外书,小光有11本课外书,小华的课外书比小明多3本,小华有多少本课外书?”,分别选择出解题最重要的条件与最不重要的条件。题中“小光有11本课外书”此句为无关信息,在提问哪句话最重要的问题中,没有学生选择此句,表面看来好像全部学生都可以剔除无关条件,而接下来提问哪句话最不重要时,却只有65%的学生选择了此句,其余学生选择的都是解题所需要的条件和问题,可见小学生在筛选有用信息方面概念比较模糊,并不清晰。
问卷中问题6是考察小学生比较两道题的难易,事實上这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让学生比较哪一个更难,(①一班有53个人,一班比二班少15人,二班多少人?②小明比小华多9本书,小明有23本书,小华有几本?)这两道题,表示数量关系的语句顺序不同,但是却只有16%的学生认为他们一样难,可见大部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方面能力较差。访谈中教师也表明,学生对于关系句的理解,容易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倍”就用乘法。往往即使做出正确的解答,也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问卷问题9为四道列式计算题,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前两个问题(分和关系中的求部分和求几份)学生正确率很高分别为96%和95%,错误原因也全部是计算错误,第三个问题(比较关系中的求较小数)正确率也很高(93%),但是其中只有一名学生是计算错误而其他学生全部为列式错误,最后一道题(已知倍数求原数)正确率最低(84%),错误原因也几乎全部为列式错误,可见后两道题在题意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方面有待加强。
(三)學生联系生活和应用能力不足,呼唤更加深入的数学应用能力指导
学生问卷问题6“你觉得学习‘解决问题’对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帮助吗”,70%的学生表示学习“解决问题”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很有帮助,22%的学生认为只有一些帮助,3%的学生则认为学习”解决问题”对日常生活没有帮助,5%的学生对此问题表示迷惑说不清楚。可见仍有一部分学生无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应加强该方面的指导与教学。
通过调查和听课观察发现教师虽然授课时会联系身边的实例进行教学,但是力度不足,多数情况只是泛泛于书本的一些例子,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
认真分析挖掘教材内容,讲授新课时还会注意联系生活实例,而进行练习时则经常又回到传统教学的训练模式。例如通过听课北师版二年级上册“购物”单元,此单元以买文具的情境图进入教学,然后逐步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图片以及他们之间的换算,发现教师在教学时也仅仅是就书本内容进行讲解、演示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更是注重学生计算能力这方面,并没有让学生就自身的购物经验联系实际深入讨论。
(四)教师设计问题能力水平较低,呼唤更加开放的问题设计前两个问题主要了解教师设计低段“解决问题”问题的情况,是否指导学生做补充条件或编题练习,是否设计开放式问题。三位数学教师表示会有这样的练习,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各种变式训练会比较经常,编题训练少一些,关于开放性问题。由于教材中有这种类型的低段“解决问题”,所以大部分是教授教材内容,自己设计的情况要少一些。
小学低段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知识量很少,但是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引,同样可以做到自己编题。同时对于开放性问题设计也较少,对于此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开放性问题更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开放性问题的设计。
通过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现状的有效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了低段“解决问题”教学的症结所在,为改进开展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提供了有利保障,明确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