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黄林波主编的《好教育点亮人生》,汇集了各方精华,群策群力,见仁见智,多角度探求了教育的热点难点,核心观点引发了无数学生、家长及教师的共鸣。
第7章節——若干实验和“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我不厌其烦读了四遍,反复咀嚼其理念精髓,在读中释疑解惑,在读中想开去。
关键词:“心理效应”;“泡菜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一、 由“泡菜效应”引发的思考
“泡菜效应”指的是同一种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在不同的环境里,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思维方式、气质、性格等都受影响,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是:学校要重视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重视通过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功效,使它们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呢?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管理;一流学校靠文化。好学校要靠优秀文化孕育,好教育靠学校文化支撑。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以,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应充分蕴含文化元素,体现人文精神,从而给学生诗情画意、温馨宜人的感受,发挥对学生启迪智慧、培育志向的作用。
“莲文化”是我校文化创建品牌。“莲子清新,莲品育人”,挖掘“莲”内涵,构建“高洁”莲文化,是我校不竭的动力。学校在硬环境的布置上,花了不少心思。校门外矗立的石头上大大的“莲”字柔中带刚;校内砌有荷花池;教学楼的主楼梯墙壁上布置莲文化长廊39块;统一用莲的各种元素作为文化标示,学校校报取名《小莲蓬》、学校校歌取名《出水莲》、学校教学楼取名莲碧楼、菡香楼、映荷楼等,校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莲文化气息。但外显的莲文化进驻学生心灵了吗?孩子们是否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呢?带着疑问,我试探性地询问五个中、高年级学生:你能说一句悬挂在校内的莲品质格言吗?你能给我讲一个莲品质故事吗?除一位学生回答较好外,其余支支吾吾。我猛然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还缺失什么,“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面。如何让学校硬环境发挥教育功能呢?我认为,学校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文化,开展寻找校园莲元素,我对莲文化知多少等趣味竞赛活动,挖掘“莲”内涵,有意识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对话。同时建议学校部分走廊、墙壁由学生、家长灵活布置,每学年更换内容,开展莲品童谣及格言、莲心寄语的征集,莲品质故事采用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力量感召学生,这样的环境布置体现了鲜活性、灵动性、实效性。
学校软环境建设,同样要以“莲文化”为主线,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价值取向有机统一起来。第一、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把教育办成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教育。第二、学校管理从“制度治校”到“文化治校”。制度是冰冷的,文治则是人性化的管理,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成为教育管理的关键,所以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走向文治。第三、挖掘“莲”内涵,开展塑莲品质体验活动。目前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具有短期性、零散性的特点。比如三月份是“学雷锋月”,于是当月开展一些学雷锋活动。有人戏谑说: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这种短期的德育行为成效不显著。书中有个“21天效应”给我启示:一个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而要达到巩固,无需意识控制则至少要90天左右。所以我认为,学校开展“莲品质”教育活动,若要突出成效,一个年段、一个学期只需扎扎实实培养一种品质。期初由段长牵头确定主题,德育室成员、段长、班主任围绕主题集思广益制定有效的活动策略,开展系列体验活动,并做好过程性及终期的记载与评价,期末结束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评比、督促,只有这样,“塑莲品质、育莲新人”的教育活动才会卓见成效。
二、 由“罗森塔尔效应”引发的思考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来到一所小学,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煞有介事地把一份学生名单叫给教师,说秘密地告知老师,这些学生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其实当时的智能测试只是一个幌子,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八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仅成绩进步快.而且求知欲望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罗森塔尔是著名心理学家,学生名单是他提供的,教师们对此深信不疑,认为他们都是“即将绽放的花朵”,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学生浑然不知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但教师们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情掩饰不住对他们积极的期盼,在老师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在这种心理暗示的推动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我很棒”、“我能行”的积极心理,于是他们进步显著。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王刚小时候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逃学、打架,搞恶作剧,在所有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坏出品的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然,小时候的王刚自我评价顽劣到惊世骇俗的地步。人在寻找慰藉的时刻,总是把信任和情感倾注给他最崇敬的人,尤其是孩子。处于苦闷境地的他提笔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中央办公室的意外回信给他带来戏剧性的“转运”,已被边缘化的“坏学生”,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寥寥数语的这封信却成为王刚心灵的慰藉,无数次被解读。尤其是回信中的最后一段话:希望你努力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积极的期望让王刚有了努力的方向,立志做一名驰骋世界舞台的外交官。如果说这个志愿在上小学乃至初中时,还处在朦朦胧胧的阶段,等上了高中,他的英文成绩已“无人望其项背”时,就非常清晰明确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他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这个故事说明,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读书的魅力源于它能引发人思考,《好教育点亮人生》掩卷合上,我没有把它放进书橱,束之高阁,仍让它在枕旁陪伴。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疑惑时,我会打开书,从那一个个启人心智的故事中寻求答案。
作者简介:
林玉英,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实验小学。
第7章節——若干实验和“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我不厌其烦读了四遍,反复咀嚼其理念精髓,在读中释疑解惑,在读中想开去。
关键词:“心理效应”;“泡菜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一、 由“泡菜效应”引发的思考
“泡菜效应”指的是同一种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人在不同的环境里,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思维方式、气质、性格等都受影响,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泡菜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是:学校要重视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重视通过良好的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功效,使它们具有“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呢?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管理;一流学校靠文化。好学校要靠优秀文化孕育,好教育靠学校文化支撑。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以,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应充分蕴含文化元素,体现人文精神,从而给学生诗情画意、温馨宜人的感受,发挥对学生启迪智慧、培育志向的作用。
“莲文化”是我校文化创建品牌。“莲子清新,莲品育人”,挖掘“莲”内涵,构建“高洁”莲文化,是我校不竭的动力。学校在硬环境的布置上,花了不少心思。校门外矗立的石头上大大的“莲”字柔中带刚;校内砌有荷花池;教学楼的主楼梯墙壁上布置莲文化长廊39块;统一用莲的各种元素作为文化标示,学校校报取名《小莲蓬》、学校校歌取名《出水莲》、学校教学楼取名莲碧楼、菡香楼、映荷楼等,校内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莲文化气息。但外显的莲文化进驻学生心灵了吗?孩子们是否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呢?带着疑问,我试探性地询问五个中、高年级学生:你能说一句悬挂在校内的莲品质格言吗?你能给我讲一个莲品质故事吗?除一位学生回答较好外,其余支支吾吾。我猛然意识到我们的教育还缺失什么,“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我们的教育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面。如何让学校硬环境发挥教育功能呢?我认为,学校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文化,开展寻找校园莲元素,我对莲文化知多少等趣味竞赛活动,挖掘“莲”内涵,有意识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流、对话。同时建议学校部分走廊、墙壁由学生、家长灵活布置,每学年更换内容,开展莲品童谣及格言、莲心寄语的征集,莲品质故事采用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力量感召学生,这样的环境布置体现了鲜活性、灵动性、实效性。
学校软环境建设,同样要以“莲文化”为主线,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价值取向有机统一起来。第一、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把教育办成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教育。第二、学校管理从“制度治校”到“文化治校”。制度是冰冷的,文治则是人性化的管理,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成为教育管理的关键,所以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走向文治。第三、挖掘“莲”内涵,开展塑莲品质体验活动。目前学校开展的德育活动具有短期性、零散性的特点。比如三月份是“学雷锋月”,于是当月开展一些学雷锋活动。有人戏谑说:雷锋三月来,四月走。这种短期的德育行为成效不显著。书中有个“21天效应”给我启示:一个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而要达到巩固,无需意识控制则至少要90天左右。所以我认为,学校开展“莲品质”教育活动,若要突出成效,一个年段、一个学期只需扎扎实实培养一种品质。期初由段长牵头确定主题,德育室成员、段长、班主任围绕主题集思广益制定有效的活动策略,开展系列体验活动,并做好过程性及终期的记载与评价,期末结束后还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评比、督促,只有这样,“塑莲品质、育莲新人”的教育活动才会卓见成效。
二、 由“罗森塔尔效应”引发的思考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来到一所小学,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智能测验,然后煞有介事地把一份学生名单叫给教师,说秘密地告知老师,这些学生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其实当时的智能测试只是一个幌子,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八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仅成绩进步快.而且求知欲望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罗森塔尔是著名心理学家,学生名单是他提供的,教师们对此深信不疑,认为他们都是“即将绽放的花朵”,于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尽管学生浑然不知名单上有自己的名字,但教师们还是通过语言、笑貌、眼神等表情掩饰不住对他们积极的期盼,在老师深情厚爱的滋润下,在这种心理暗示的推动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我很棒”、“我能行”的积极心理,于是他们进步显著。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寄以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王刚小时候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逃学、打架,搞恶作剧,在所有人的眼里他是一个坏出品的孩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然,小时候的王刚自我评价顽劣到惊世骇俗的地步。人在寻找慰藉的时刻,总是把信任和情感倾注给他最崇敬的人,尤其是孩子。处于苦闷境地的他提笔给毛主席写了封信,中央办公室的意外回信给他带来戏剧性的“转运”,已被边缘化的“坏学生”,在漫长的一段时间里,寥寥数语的这封信却成为王刚心灵的慰藉,无数次被解读。尤其是回信中的最后一段话:希望你努力学习,注意锻炼身体,准备将来为祖国服务。积极的期望让王刚有了努力的方向,立志做一名驰骋世界舞台的外交官。如果说这个志愿在上小学乃至初中时,还处在朦朦胧胧的阶段,等上了高中,他的英文成绩已“无人望其项背”时,就非常清晰明确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他已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这个故事说明,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读书的魅力源于它能引发人思考,《好教育点亮人生》掩卷合上,我没有把它放进书橱,束之高阁,仍让它在枕旁陪伴。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疑惑时,我会打开书,从那一个个启人心智的故事中寻求答案。
作者简介:
林玉英,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