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得到改变,倡导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基于此,文章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对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今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已经成为一种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通过提问与回答,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实现更加深入的掌握,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疑惑,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互动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为有效解决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师生互动效果,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师生互动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来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初中生的历史学习与良好发展。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意义分析
(一)增强學生学习主动性
就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很难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将师生互动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意识地融入这种开放式的交流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对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及其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十分有利。
(二)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教师,那么学生会更愿意学习这一学科;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教师反感,那么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太高。因此,将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平等的沟通交流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进而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1]。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三)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都是被动学习。随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一来一往的交流实现知识的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应用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仅仅利用非常少的一点时间来进行师生互动,且师生互动的问题非常老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的情况使得师生互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十分呆滞,不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经验主义问题
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的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凭借着经验进行教学,认为所有知识都需要通过勤学苦练来获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可出半点差池。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一些简单且典型的问题,缺乏创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对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不利[2]。
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师生互动效率
(一)做好课前准备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就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教学内容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找出一些更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出来,在课堂中提出,与学生共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前做好预习,然后找出自己存在问题或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中提出,让教师和其他同学帮助其答疑。这样可以让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作用,达到良好的答疑解惑效果[3]。
比如在进行“抗美援朝”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问学生:“同学们知道黄继光吗?可以给大家讲一讲黄继光的故事吗?”这时,就有学生来为大家讲述黄继光如何为了保障部队安全而壮烈牺牲的故事。然后教师继续给学生列举几名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比如邱少云、杨根思、孙占元等,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这些英雄及其光荣事迹,然后教师加以补充。最后教师再问学生:“为什么老师会和大家一起了解这些位英雄?”通过之前的互动,学生很快就发现,教师所列举的英雄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抗美援朝,然后给一些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和查阅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将不懂的知识点和存在疑惑的地方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故事,所以通过故事引出的课前预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更愿意深入研究关于“抗美援朝”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历史背景以及相应的战役等。在每一位英雄的光荣事迹引导下,学生可以理顺历史知识。相比较“同学们知道抗美援朝吗?抗美援朝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的?……”这样的提问而言,以英雄故事为引导的课前预习互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提升和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把握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很多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性格特点十分鲜明。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学生的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师生互动方案的设计。这样可以让师生互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交流需求,将学生的优势通过这种互动和交流的方式充分地展现出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4]。 比如在进行“民族大团结”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56个。”然后教师提出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好吃的、好玩的?”此时,学生会将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特色食物和有趣的活动分享给大家。接下来,教师继续提出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此时,会有学生说出一些少数民族的习惯,比如回族人不吃猪肉,藏族人的葬礼以天葬为主等。然后,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些大家不知道的少数民族知识,比如少数民族的祭祀舞蹈、节庆活动等,并告诉学生尊重每一个民族的风俗和文化才是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把握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满足其好奇心,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礼仪、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愿意了解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得到良好培养。这样不仅可以让“民族大团结”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与少数民族朋友和谐相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民族大团结的理念真正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三)利用历史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历史事件来展开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比如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录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当时振奋人心的场面,然后和学生一起交流观后感,并和学生讨论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应该如何回报祖国等问题。
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多一分感悟,在保障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良好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历史知识,而且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学不再具有强制性,对于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十分有利。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对学生特点的良好把握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与讨论来加强师生互动,有效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學效果,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吴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2020(28):175.
刘为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J].读写算,2018(19):179.
蓝永忠.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
郜鹏媛.以生为本设计教学,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启迪与智慧(中),2020(08).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今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已经成为一种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师生之间通过提问与回答,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实现更加深入的掌握,而且可以消除学生的疑惑,提升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互动难免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教学效果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为有效解决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师生互动效果,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师生互动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来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促进初中生的历史学习与良好发展。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意义分析
(一)增强學生学习主动性
就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通常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知识讲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很难让学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部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将师生互动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有意识地融入这种开放式的交流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对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及其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十分有利。
(二)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师生关系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教师,那么学生会更愿意学习这一学科;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的教师反感,那么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会太高。因此,将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平等的沟通交流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进而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1]。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三)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都是被动学习。随着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一来一往的交流实现知识的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实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主义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都应用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灌输式教学,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仅仅利用非常少的一点时间来进行师生互动,且师生互动的问题非常老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样的情况使得师生互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十分呆滞,不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经验主义问题
在应用师生互动模式的过程中,很多历史教师凭借着经验进行教学,认为所有知识都需要通过勤学苦练来获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不可出半点差池。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一些简单且典型的问题,缺乏创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样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对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不利[2]。
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师生互动效率
(一)做好课前准备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就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教学内容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找出一些更容易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内容,然后将这些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总结出来,在课堂中提出,与学生共同讨论。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前做好预习,然后找出自己存在问题或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中提出,让教师和其他同学帮助其答疑。这样可以让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作用,达到良好的答疑解惑效果[3]。
比如在进行“抗美援朝”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问学生:“同学们知道黄继光吗?可以给大家讲一讲黄继光的故事吗?”这时,就有学生来为大家讲述黄继光如何为了保障部队安全而壮烈牺牲的故事。然后教师继续给学生列举几名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比如邱少云、杨根思、孙占元等,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这些英雄及其光荣事迹,然后教师加以补充。最后教师再问学生:“为什么老师会和大家一起了解这些位英雄?”通过之前的互动,学生很快就发现,教师所列举的英雄都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抗美援朝,然后给一些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和查阅相关资料,鼓励学生将不懂的知识点和存在疑惑的地方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对于初中生而言,历史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故事,所以通过故事引出的课前预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更愿意深入研究关于“抗美援朝”这一部分的历史知识、历史背景以及相应的战役等。在每一位英雄的光荣事迹引导下,学生可以理顺历史知识。相比较“同学们知道抗美援朝吗?抗美援朝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的?……”这样的提问而言,以英雄故事为引导的课前预习互动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学生课前预习效果的提升和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把握学生的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很多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性格特点十分鲜明。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学生的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师生互动方案的设计。这样可以让师生互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交流需求,将学生的优势通过这种互动和交流的方式充分地展现出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4]。 比如在进行“民族大团结”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与学生进行互动:“同学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56个。”然后教师提出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好吃的、好玩的?”此时,学生会将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特色食物和有趣的活动分享给大家。接下来,教师继续提出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此时,会有学生说出一些少数民族的习惯,比如回族人不吃猪肉,藏族人的葬礼以天葬为主等。然后,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些大家不知道的少数民族知识,比如少数民族的祭祀舞蹈、节庆活动等,并告诉学生尊重每一个民族的风俗和文化才是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关键。
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把握学生对新事物好奇的特点,满足其好奇心,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礼仪、文化等方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愿意了解关于少数民族的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得到良好培养。这样不仅可以让“民族大团结”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与少数民族朋友和谐相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让民族大团结的理念真正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三)利用历史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历史事件来展开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比如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录片,让学生深刻体会当时振奋人心的场面,然后和学生一起交流观后感,并和学生讨论在当今的和平年代应该如何回报祖国等问题。
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让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多一分感悟,在保障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同时,实现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良好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历史知识,而且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教学不再具有强制性,对于初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十分有利。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对学生特点的良好把握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与讨论来加强师生互动,有效解决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互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學效果,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吴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2020(28):175.
刘为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探究[J].读写算,2018(19):179.
蓝永忠.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
郜鹏媛.以生为本设计教学,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启迪与智慧(中),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