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指出: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而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密切联系着的,小学生正是从点,线,角,圆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形状及其长度,面积,体积等概念中,获得一些初步空间想象力的。因此,加强这些知识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生存、发展和突破,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现实,从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地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种图形,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观察实物,形成直观的印象,观察变化,寻找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直观认识来表过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从而在图脑中形成鲜明的直观形象,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的观念。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中,教师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体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让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同一张桌子,并说说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桌子是什么形状的?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操作、想像、创作以及交流讨论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二、通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的欲望。教学时,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作图和实验,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这样学生的空间观念易于形成和巩固。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教学时,我们除了进行示范演示,把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表面积外,然后再把长方体、正方体摆在讲桌上,让学生看看所占空间的大小,说明这就是体积。最后要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看看要多少硬纸板,这两种纸盒各有多大。这样做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濃厚,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也从中得到了发展。这也为以后解答无盖的长方体鱼缸要用多少玻璃板、粉刷教室墙壁要用多少石灰这类题目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操作活动,既使学生对图形形成的现实空间,及图形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又通过语言准确地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数学课中,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让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挂图、幻灯片等,呈现给学生的都只能是平面的表象。准备实物让学生观察,由于条件的限制,数量非常有限。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及使多媒体在课堂得以大量运用,为数学老师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空间观念,尚处在一个起步的、发展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具体形象的支持,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带领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期间间就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无论是选择观察,操作,还是运用多媒体,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头脑里再回想一下,建立表象,培养其空间观念,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空间观念是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正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各种图形,帮助学生进行想象。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学生观察实物,形成直观的印象,观察变化,寻找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用直观认识来表过和交流观察到的信息,从而在图脑中形成鲜明的直观形象,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的观念。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中,教师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体验,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中让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同一张桌子,并说说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到的桌子是什么形状的?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操作、想像、创作以及交流讨论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二、通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动手操作是学生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途径,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探索的欲望。教学时,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触摸、观察、测量、作图和实验,充分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这样学生的空间观念易于形成和巩固。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教学时,我们除了进行示范演示,把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表面积外,然后再把长方体、正方体摆在讲桌上,让学生看看所占空间的大小,说明这就是体积。最后要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看看要多少硬纸板,这两种纸盒各有多大。这样做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濃厚,而且空间想象能力也从中得到了发展。这也为以后解答无盖的长方体鱼缸要用多少玻璃板、粉刷教室墙壁要用多少石灰这类题目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操作活动,既使学生对图形形成的现实空间,及图形的形象有初步的感知,又通过语言准确地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表象;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数学课中,空间观念的培养一直是一个让数学老师头疼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挂图、幻灯片等,呈现给学生的都只能是平面的表象。准备实物让学生观察,由于条件的限制,数量非常有限。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普及使多媒体在课堂得以大量运用,为数学老师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空间观念,尚处在一个起步的、发展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具体形象的支持,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带领学生通过课件演示“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期间间就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总之,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无论是选择观察,操作,还是运用多媒体,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头脑里再回想一下,建立表象,培养其空间观念,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