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这个棚户区内,住着一些人,他们知道呆在哪个地方晒太阳可以不落一身灰,他们是附近煤矿卜的工人、小卖部老板、收破烂的、无业游民……
难以割舍棚户区
沿着乌市华凌国际汽配城北侧的柏油路向东走,直到与乌市东外环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向东看去,一排排灰色的土木结构的平房,窄门小巷,各色塑料袋在多处露天的垃圾堆上飞舞盘旋。一位周姓老人告诉记者,她就常年住在这个地方,被称为斜井东棚户区或斜井东,具体叫什么名字自己也不清楚,不过在10来天前,不知道哪个部门把每排房子上挂上了一片铁牌子,上面写着:盛融四巷、盛融五巷
在棚户区北侧与棚户区一路之隔。是神华集团的新建小区,在这条路的东头,也就是棚户区的东北角,是乌市第60中学,从棚户区转出来再看第60中学的粉色教学楼,显得非常耀眼。
房地产商沿着东外环从南向北扩张,每平方米房价达到4000元以上,却在距离棚户区南侧200米处戛然而止。早在两年前,这里的住户就听说这里要改造,自己可以住上楼房,但至今也没见动真格的,面对棚户区要改造的消息,拥有房产的住户明显很期待,但也担心自己是否还要再掏钱;而租住户则希望这个租金便宜的地方能保留下去。
矿工的一天
遇见帕特尔,是在紧邻斜井东棚户区北侧的路上,这是一条200多米长的小街,挨着小平房的南侧零散地分布了几家饭馆、杂货铺、鸡店、馕店和牛羊肉店,门口门面狭小而破旧,这是此处唯一的小街,也是棚户区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一阵尘土飞起,肉店老板便托着盆出来洒洒水,不过是典型的自扫门前雪。
帕特尔就坐在牛羊肉店对面的红色破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眯着眼晒太阳,在他的后面,就是神华集团的新建小区,而在他前面,放着两张新羊皮,地上还留着斑斑血迹。阴湿一片。左边3米处的杨树下,卧着两只绵羊。尘土飞起来,他就用手在脸前呼扇呼扇。
“我就在前面住”,帕特尔指着对面灰色房子对记者说。他在8栋2号。大门口2米宽的巷子中间,堆着长长的炉灰,夹杂着上次的雨水,让人不敢下脚。36平方米的房子住着3人,自己、老伴和上中学的女儿。
帕特尔说,他自己应该是个标准的工人,在乌市1号立井的煤矿上工作,从1982年18岁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8年了,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当时矿上建的,自己花了些钱买了回来。在这些房子里住的许多都是矿工,有的工龄比自己还长。
平时上班的时候非常忙,早晨80:30起来,跟许多矿工和学生挤到901路公交车上,9点到矿上正好赶上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开晨会,10:30下到井里,一直到18:30升井,洗洗涮涮回家吃晚饭。一天两顿饭,已经成了规律,有时自己也带个馕下井,饿的时候直接啃掉,渴的时候喝点下井前带的水。
就这样,干5天活休息两天,一个月下来,扣除各种保险,拿到手的有2000元工资。
老婆在七纺附近工作,说起来比自己辛苦,还没自己挣钱多。“他每天9点从家里出发,到晚上10点才能回来,一个月拿500元钱”,帕特尔说,老婆今年也45岁了,就为了熬到退休。不过幸好家里人还都比较健康,其他亲戚也不用自己照顾,一家人生活能够不发愁。遗憾的是,这几十年时间下来,一直没存上钱。
目前的房价,1平方米已经在4000元以上,并且依然直线上升,自己的棚户区要改造成什么样,夸张的房价会不会随着改造的完成如潮水般涌来,到时候自己是不是还要掏钱,如果不用自己再掏钱当然很好,如果让自己掏钱?那肯定是拿不出来。
“不知道棚户区改造时我们能不能拿到些补偿,现在女儿上学花费越来越高。自己没闲钱,以后会很麻烦。”帕特尔说,自己盼望有补偿款,但也害怕现有的这个希望会一场空。自己孩子还少,孩子多的人家,休息的这两天都会去干其他的活,帕特尔也时常考虑去找个小活,但一直没下定决心。
如果是整体搬迁到别处不再回棚户区,到时候自己是否能住上楼房?能得到多大面积的楼房?这确实是个问题,也是缠绕在帕特尔和其他住户心中的结。毕竟是住了几十年的地方。还是很有感情的,帕特尔说,如果真的改造,还真不舍得离开,“在这里生活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人都差不多这样。”
一辆拉水泥的三轮车驶过,小街上又飘起了灰黄的尘雾,夹杂着塑料袋,落在帕特尔的头上、脸上和依靠着的沙发上。翻过东外环的马路向西,带走的是棚户区住户的心声,留下的依然是一片灰暗静谧的角落。
杂货铺的小老板
距离小街牛羊肉铺50米的东侧,开着两家五金建筑杂货铺,悬在门口上的招牌已经发白。其中一家老板名叫倪华国。
身材矮才的倪华国穿着一身耐磨的劳保服,坐在店中皮椅子上看电视。22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水泥、油漆、灯管、钉子等各种五金和建筑用料,除了中间的皮椅子能坐一个人外,其他地方摆不下一个凳子。“这个地方是我租的,已经3年多了,月租400元”,倪华国说,自己来新疆有好几年了,前几年焊接锅炉,后来改卖杂货,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因为租金便宜,同样的面积在外面的价格要高出三四倍。别看就这个棚户区,购买力还是可以,周边来来往往的人买杂货都到这来。倪华国一边给两个小姑娘挑圆环状的节能灯,一边对记者说,反正每天都进钱,手上零钱不断,干多少都是自己的,就是干不好也没人扣工资。
至于这个棚户区改造,自己也听房东说过几次,但到现在还没有个定音,倪华国说,房东也没有提出让自己搬走。如果这里真的要搬迁,那对自己来说就是丢了暖和的窝。
和倪华国一样,他的几个老乡也租住在这里,“这样的地方呆熟了,就不愿意离开了,我的几个老乡也都跟我一样,这几年老是在棚户区流动,没敢去其他的地方。”如果乌市的棚户区都改造了,到时候自己和老乡还能到哪找到这么“合适”的地方呢?倪华国有点担心。
“如果实在不行,自己就到附近的小区里面去找个一楼的房子,但不找门面房,门面房是租不起的,找个进出方便的地方继续自己的经营,如果在附近找不到,就到其他没有改造的棚户区再去看看。”倪华国说。
棚户区掀起改造浪潮
帕特尔和倪华国地处的斜井东棚户区属于乌市水磨沟区的管理范围,连同1号立井棚户区和南湖东湾大棚户区的改造,也让水磨沟区棚户区改造办的人思索着。
水磨沟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水磨沟区有大小17个棚户区,总面积148万平方米,目前正在逐步进行改造。
按照总体计划,2010年,水磨沟区将重点推进乌鲁木齐矿区、六道湾斜井和南湖东湾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其中,乌鲁木齐矿区的15栋安置楼已开工,另有3栋现与规划部门协调要求修改规划。项目计划在2010年9月入住,该片区二期建设9栋安置楼,目前项目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安置居民342户,计划2010年4月25日开工,片区三期建设41栋安置楼,安置居民1534户,计划在2010年9月份开工。
此外,另有7个片区已经被批准改造,部分项目已经完成前期规划,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
与此同时,乌市也在加紧整个市区及周边的棚户区改造。乌市棚改办相关人士介绍,乌鲁木齐市从2010年起。将大力实施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程,力争“3年改完,5年完善。”改造将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重点完善道路、水、电、暖、气、公厕、有线电视、绿化、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和社区、教育、医疗服务站、幼儿园等配套建设。
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动工,首批改造点分布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和水磨沟区。2010年计划投资35亿元,改造棚户区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拆迁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安置住户1万户,安置用房户型原则上分为50平方米、60平方米、75平方米和90平方米四个户型,也可根据住户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调升。
难以割舍棚户区
沿着乌市华凌国际汽配城北侧的柏油路向东走,直到与乌市东外环路相交的丁字路口,向东看去,一排排灰色的土木结构的平房,窄门小巷,各色塑料袋在多处露天的垃圾堆上飞舞盘旋。一位周姓老人告诉记者,她就常年住在这个地方,被称为斜井东棚户区或斜井东,具体叫什么名字自己也不清楚,不过在10来天前,不知道哪个部门把每排房子上挂上了一片铁牌子,上面写着:盛融四巷、盛融五巷
在棚户区北侧与棚户区一路之隔。是神华集团的新建小区,在这条路的东头,也就是棚户区的东北角,是乌市第60中学,从棚户区转出来再看第60中学的粉色教学楼,显得非常耀眼。
房地产商沿着东外环从南向北扩张,每平方米房价达到4000元以上,却在距离棚户区南侧200米处戛然而止。早在两年前,这里的住户就听说这里要改造,自己可以住上楼房,但至今也没见动真格的,面对棚户区要改造的消息,拥有房产的住户明显很期待,但也担心自己是否还要再掏钱;而租住户则希望这个租金便宜的地方能保留下去。
矿工的一天
遇见帕特尔,是在紧邻斜井东棚户区北侧的路上,这是一条200多米长的小街,挨着小平房的南侧零散地分布了几家饭馆、杂货铺、鸡店、馕店和牛羊肉店,门口门面狭小而破旧,这是此处唯一的小街,也是棚户区最繁华、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一阵尘土飞起,肉店老板便托着盆出来洒洒水,不过是典型的自扫门前雪。
帕特尔就坐在牛羊肉店对面的红色破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眯着眼晒太阳,在他的后面,就是神华集团的新建小区,而在他前面,放着两张新羊皮,地上还留着斑斑血迹。阴湿一片。左边3米处的杨树下,卧着两只绵羊。尘土飞起来,他就用手在脸前呼扇呼扇。
“我就在前面住”,帕特尔指着对面灰色房子对记者说。他在8栋2号。大门口2米宽的巷子中间,堆着长长的炉灰,夹杂着上次的雨水,让人不敢下脚。36平方米的房子住着3人,自己、老伴和上中学的女儿。
帕特尔说,他自己应该是个标准的工人,在乌市1号立井的煤矿上工作,从1982年18岁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8年了,现在住的这个房子是当时矿上建的,自己花了些钱买了回来。在这些房子里住的许多都是矿工,有的工龄比自己还长。
平时上班的时候非常忙,早晨80:30起来,跟许多矿工和学生挤到901路公交车上,9点到矿上正好赶上吃早饭,吃完早饭后开晨会,10:30下到井里,一直到18:30升井,洗洗涮涮回家吃晚饭。一天两顿饭,已经成了规律,有时自己也带个馕下井,饿的时候直接啃掉,渴的时候喝点下井前带的水。
就这样,干5天活休息两天,一个月下来,扣除各种保险,拿到手的有2000元工资。
老婆在七纺附近工作,说起来比自己辛苦,还没自己挣钱多。“他每天9点从家里出发,到晚上10点才能回来,一个月拿500元钱”,帕特尔说,老婆今年也45岁了,就为了熬到退休。不过幸好家里人还都比较健康,其他亲戚也不用自己照顾,一家人生活能够不发愁。遗憾的是,这几十年时间下来,一直没存上钱。
目前的房价,1平方米已经在4000元以上,并且依然直线上升,自己的棚户区要改造成什么样,夸张的房价会不会随着改造的完成如潮水般涌来,到时候自己是不是还要掏钱,如果不用自己再掏钱当然很好,如果让自己掏钱?那肯定是拿不出来。
“不知道棚户区改造时我们能不能拿到些补偿,现在女儿上学花费越来越高。自己没闲钱,以后会很麻烦。”帕特尔说,自己盼望有补偿款,但也害怕现有的这个希望会一场空。自己孩子还少,孩子多的人家,休息的这两天都会去干其他的活,帕特尔也时常考虑去找个小活,但一直没下定决心。
如果是整体搬迁到别处不再回棚户区,到时候自己是否能住上楼房?能得到多大面积的楼房?这确实是个问题,也是缠绕在帕特尔和其他住户心中的结。毕竟是住了几十年的地方。还是很有感情的,帕特尔说,如果真的改造,还真不舍得离开,“在这里生活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人都差不多这样。”
一辆拉水泥的三轮车驶过,小街上又飘起了灰黄的尘雾,夹杂着塑料袋,落在帕特尔的头上、脸上和依靠着的沙发上。翻过东外环的马路向西,带走的是棚户区住户的心声,留下的依然是一片灰暗静谧的角落。
杂货铺的小老板
距离小街牛羊肉铺50米的东侧,开着两家五金建筑杂货铺,悬在门口上的招牌已经发白。其中一家老板名叫倪华国。
身材矮才的倪华国穿着一身耐磨的劳保服,坐在店中皮椅子上看电视。22平方米的房间里堆满了水泥、油漆、灯管、钉子等各种五金和建筑用料,除了中间的皮椅子能坐一个人外,其他地方摆不下一个凳子。“这个地方是我租的,已经3年多了,月租400元”,倪华国说,自己来新疆有好几年了,前几年焊接锅炉,后来改卖杂货,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因为租金便宜,同样的面积在外面的价格要高出三四倍。别看就这个棚户区,购买力还是可以,周边来来往往的人买杂货都到这来。倪华国一边给两个小姑娘挑圆环状的节能灯,一边对记者说,反正每天都进钱,手上零钱不断,干多少都是自己的,就是干不好也没人扣工资。
至于这个棚户区改造,自己也听房东说过几次,但到现在还没有个定音,倪华国说,房东也没有提出让自己搬走。如果这里真的要搬迁,那对自己来说就是丢了暖和的窝。
和倪华国一样,他的几个老乡也租住在这里,“这样的地方呆熟了,就不愿意离开了,我的几个老乡也都跟我一样,这几年老是在棚户区流动,没敢去其他的地方。”如果乌市的棚户区都改造了,到时候自己和老乡还能到哪找到这么“合适”的地方呢?倪华国有点担心。
“如果实在不行,自己就到附近的小区里面去找个一楼的房子,但不找门面房,门面房是租不起的,找个进出方便的地方继续自己的经营,如果在附近找不到,就到其他没有改造的棚户区再去看看。”倪华国说。
棚户区掀起改造浪潮
帕特尔和倪华国地处的斜井东棚户区属于乌市水磨沟区的管理范围,连同1号立井棚户区和南湖东湾大棚户区的改造,也让水磨沟区棚户区改造办的人思索着。
水磨沟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水磨沟区有大小17个棚户区,总面积148万平方米,目前正在逐步进行改造。
按照总体计划,2010年,水磨沟区将重点推进乌鲁木齐矿区、六道湾斜井和南湖东湾片区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其中,乌鲁木齐矿区的15栋安置楼已开工,另有3栋现与规划部门协调要求修改规划。项目计划在2010年9月入住,该片区二期建设9栋安置楼,目前项目招投标工作已完成,安置居民342户,计划2010年4月25日开工,片区三期建设41栋安置楼,安置居民1534户,计划在2010年9月份开工。
此外,另有7个片区已经被批准改造,部分项目已经完成前期规划,进入土地招、拍、挂程序。
与此同时,乌市也在加紧整个市区及周边的棚户区改造。乌市棚改办相关人士介绍,乌鲁木齐市从2010年起。将大力实施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程,力争“3年改完,5年完善。”改造将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重点完善道路、水、电、暖、气、公厕、有线电视、绿化、照明等市政基础设施和社区、教育、医疗服务站、幼儿园等配套建设。
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动工,首批改造点分布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和水磨沟区。2010年计划投资35亿元,改造棚户区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拆迁总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安置住户1万户,安置用房户型原则上分为50平方米、60平方米、75平方米和90平方米四个户型,也可根据住户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