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yyive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运用这现代教学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方引导学生参与,不仅大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设问题质疑
  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运用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切实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多方引导学生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这样,不仅大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启动学生思维
  1.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老师在黑板上写出5、50、500,然后问:谁能加上适当的单位“等号”把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十分活跃,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分米、厘米、毫米,也可以得到5分米=50厘米=500毫米。此时,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的各式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5元=5.0元=5.00元;有的学生说:5米=5.0米=5.00米……;接着教师说“像5、5.0、5.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相等?教师把这一悬念留给学生。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教师应大力鼓励和教会学生自我提问,这是重中之重。自我提问就像指南针一样能不断地为学生的思维之舟指明航向。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示具体、形象、直观材料,从而创造一个激发兴趣、启动思维的、引发求知欲望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用6根火柴摆三角形,看看最多能摆几个?在学生摆成平面图形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出由4个三角形组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在好奇中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过渡。教学时运用直观手段,如实物、教具、图片、模型、投影、多媒体及拆、拼、剪、动手等实验,引导观察现象,帮助学生思维。例如;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思维特点,让其亲自动手,在实践操作,指导学生折一折,剪一剪,以动作、实物、图像等为支柱,调动其手、眼、口、脑等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对称图形、对称轴转化为可以模得到、看得见的事物。学生容易接受,学起来兴趣浓厚主动自觉,不仅培养了操作技能,而且达到了帮助思维,促进思维的目的。
  三.鼓励质疑,激发思维
  怀疑是探索科学的向导。怀疑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正确的认识。人们在怀疑中发现真理,在怀疑中发展真理。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一位教师上“分数的大小比较”时,一个学生问:“1/2一定比1/3大吗?”教师说:“你说呢?”学生说:“一个小圆的1/2就没有一个大的长方形的1/3大。”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我们比较1/2和1/3的大小是针对同一一个图形讲的。学生没有就此满足,又追问“如何比较刚才那个小圆的1/2和大长方形的1/3的大小呢?”许多同学试说了一下都未说清楚,后来一个同学说:“可以这样办,先算出小圆和大长方形的面积,再分别除以2和3,这样就可以比较大小了。”讲得多好啊,其思维发展已经到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地步了。可见,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不断地开拓自己的思路,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于是在主动探索中激发了创新意识。
  四.精心设计问题,发展学生思维
  思维能力的形成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练习题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要使思维不断深化,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要将某些基本题进行适应改变,设计成开放题。例如:在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时,我最后设计了一个开放题:一个长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有36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形,问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在拼一拼,算一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变化规律?
  在开放式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就会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发散思维活动,获得新奇、独特的反应,从而寻找多种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另外,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往往为定势思维所左右,使用权思维受到束缚或造成解决问题的失误。例如;已知梯形上底6厘米,下底12厘米,上底与其中任意一条对角线、腰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15平方厘米,求余下的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大多“舍近求远”,先求两个三角形共同的高,再求余下三角形的面积,却没想到,既然高相等,那么余下的那个三角形的底是前一个的2倍,面积也应该是它的2倍。
  五.巧妙设问激发兴趣,诱发探讨思维
  1.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直趣。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数学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威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从而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引入新课时,要注意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很快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认识,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师诱发学生思考,举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生活问题,引导他们动脑多思考,我们讲课用的黑板,教室的门、窗、,以及学校和家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的物体,学生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积极思索,举出好多的物体,这样就会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降低坡度,找出联系,使学生产生愉悦情感。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从他们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顺势导入新课,如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思考方法,首先能够熟练计算试题。“解”应用题先抓住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找出它的关键和难点,进行理解,从而使学生愉快的投入应用的学习中去。
  3.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根据学生思维能力、理解水平的不同,練习时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指导,指导中等生在巩固新学新知后以后,尝试电教解决稍深的学习问题;指导学困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指导学优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分层指导,全班学生各自获得不同层次的平衡,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产生了强烈的悦愉感,这样就进入到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如在教分数应用题时,有一道题,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出示以下两个条件:五年级有学生111人,是四年级学生人数的3/4。再给出三个问题:(1)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2)四、五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3)三年级学生人数是四年级的3/2倍,三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请学困生做第(1)题,中等生做第(2)题,学优生做第(3)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不同的层次的概括,每个人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总之,随着社会日益飞速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尤其在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激发与培养就更为重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探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中职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本文主要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关键词】中职数学创设探究  中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
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将成为学习的巨大推动力”。由此可见,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发生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使学生情绪高涨,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被动学”为“主动学”的主要动力来源。  一、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发扬教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尽量寻找身边的数学。  一、寻找生活中的原型,直接利用原型进行
期刊
目的:通过观察羚桂龙牡颗粒对病毒性心肌炎模型小鼠的影响,从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ERK1/2的表达、T细胞亚群的变化三个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Balb/c小鼠腹腔注射柯萨奇B3m病毒的方式,建立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12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40)治疗组(n=40)正常组(n=40)。于治疗后7、14、21天用光镜、
【摘要】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大力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
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这预示着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情感将会在数学课堂上得以飞扬。下面结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谈几点个人的心得,意在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境解情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
期刊
【摘要】人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从最初的结绳记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演变成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学校数学教育,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关于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的研究,诸如数学学习的实质是什么?数学学习有何特点?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心理规律?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等等,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亟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教学观念心理规律课程改革  数学学习的实质,牵涉到两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