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特大型企业—长岭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创办的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办学模式、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与石化产业链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长岭区域发展的背景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石化类高职院校对接区域产业的有效路径,取得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对其他高职院校走区域产业对接之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区域发展; 产业对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石化产业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持产业之一,是湖南省、岳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以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巴陵石化公司等国有大型中央企业为支撑的岳阳石化产业是湖南省最大的石化产业集群和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集群。在全国以“石油化工”冠名的三所高职院校中,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化职院)是由中石化长岭炼化企业主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深厚的石化行业企业办学背景,并且在校企合作的框驾下对接石化产业链有着更为灵活的运用。
一、石化职院对接石化产业
1、专业设置对接石化产业
在高职招生形势较好时,学院也曾最多时招生专业达到了17个。但通过就业实践的检验,发现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围绕石化产业链而开设的专业,与学院所依托的行业主业关系不大的专业,其就业情况就明显存在问题。在这点上,笔者就有深有感触,2006年,学院就曾设置了外贸英语专业,但由于该专业就业形势不好,后来学校就停办了此专业。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这种思路,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和石化行业企业调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的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形成了围绕石化产业链而展开的专业布局。
2、人才培养紧贴企业环境
学院紧靠中石化长炼、巴陵分公司、催化剂长岭分公司、湖南建长石化公司及湖南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岳阳云溪工业园区,天然的地理位置为学院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习、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名师结对子、参与企业技措技改、技术攻关和开展企业技术培训提供了优厚条件。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可在企业进行几天、一周或两周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既认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素养的熏陶,又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加深对企业生产及专业技术的认识,端正了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动力。
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学院作为一所由企业创办、在校企融合中成长起来的高职学院,与生俱来的企业基因,一墙之隔的地缘关系,使学院与企业之间分立不分离、依托不依赖,校企一体化成为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如信息资源:校企合作开发使用了石化仿真培训系统。学院与长炼共建的石化仿真培训系统开发与培训基地已经建成20年,是中石化在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仿真系统软件开发与培训基地,在企业日常员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新装置开工培训、事故演练与处理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4、教学科研服务产业
学院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合作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程仿真开发平台和仿真培训软件,为企业新装置开工人员的培训和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正在研发适应长炼“十一五”期间新建的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和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仿真培训软件,有望于2015年投入使用。在2012—2013学年期间,校企合作研制了“电脱盐脱水截油成套装置”等产品,在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成功投用后,大大提高了企业环保指标控制水平,得到用户的高度称赞。
三、高职院校对接产业策略
1、办学定位要明确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概念用一句简短的话就是:“高职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结构调整中, 到底应该扮演什么社会角色, 应该肩负什么历史使命。” 办学定位明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应从社会需要出发,高职教育要以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充分实现就业的目标。从另一层意义上说,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就是要把高职教育与区域或行业经济的发展整合起来,从而学校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同时在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时, 应实事求分析本校办学的特色及优劣势、立足于行业企业培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追求做精做特,不贪大求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湖南石化职院为例,学校规模不大,但在办学定位上,紧紧围绕石化行业企业所需培养人才。
2、与企业要深度合作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只有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深度合作,才有可能融入该产业链。 一些高职院校之所以办得有特色,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根据其所在区域产业集集群的需要,设置一些特色专业,根据相关产业集群的特点对一些专业进行细分,有侧重点的培养人才;如学院直接由企业创办,根据企业人才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就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这些已有的成功的校企合作方式,为高职院校对接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人才培养模式要贴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好坏、教育质量高低,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办学特色的形成、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办学影响和办学声誉的扩大,都具有最为直接的联动效用。在培养模式上,更要能对接产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才。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院与有关大、中型企业签定“订单教育”协议,组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教学班,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共同组织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变学院按统一规格为社会大批量培养人才为面向企业小规模量身订做人才,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便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 如宁波海越公司、宁波中金公司合作,从2010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炼油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中精选出一批优秀学生分别组建了“海越班”、“中金班”(共107人),他们通过校企双方的校内培养、长炼生产实训和用人单位企业顶岗实习,于2013年7月正式毕业,目前已经成长为合格的石化企业员工,有的还担任了生产车间重要生产岗位的主操作员、副班长、班长等职务。
参考文献:
[1]童丰生.加强校企合作促九江市职业教育[J].成人教育.2010,(7)
[2]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 2005,(4).
[3]杨林生,牟惠康.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探索[J].復旦教育论坛. 2007,(5).
[4]刘魏文.调整和振兴背景下的湖南石化产业聚集发展—以岳阳为例的分析[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5] 徐方,杨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企业文化为特色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4)
[关键词] 区域发展; 产业对接;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石化产业是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持产业之一,是湖南省、岳阳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以中石化长岭炼化公司、巴陵石化公司等国有大型中央企业为支撑的岳阳石化产业是湖南省最大的石化产业集群和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集群。在全国以“石油化工”冠名的三所高职院校中,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石化职院)是由中石化长岭炼化企业主办的高职院校,具有深厚的石化行业企业办学背景,并且在校企合作的框驾下对接石化产业链有着更为灵活的运用。
一、石化职院对接石化产业
1、专业设置对接石化产业
在高职招生形势较好时,学院也曾最多时招生专业达到了17个。但通过就业实践的检验,发现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基本上都是围绕石化产业链而开设的专业,与学院所依托的行业主业关系不大的专业,其就业情况就明显存在问题。在这点上,笔者就有深有感触,2006年,学院就曾设置了外贸英语专业,但由于该专业就业形势不好,后来学校就停办了此专业。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应按照“对接产业设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的这种思路,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和石化行业企业调研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紧紧围绕炼油、化工的生产和销售产业链,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逐步形成了围绕石化产业链而展开的专业布局。
2、人才培养紧贴企业环境
学院紧靠中石化长炼、巴陵分公司、催化剂长岭分公司、湖南建长石化公司及湖南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岳阳云溪工业园区,天然的地理位置为学院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习、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名师结对子、参与企业技措技改、技术攻关和开展企业技术培训提供了优厚条件。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可在企业进行几天、一周或两周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既认识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素养的熏陶,又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加深对企业生产及专业技术的认识,端正了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动力。
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学院作为一所由企业创办、在校企融合中成长起来的高职学院,与生俱来的企业基因,一墙之隔的地缘关系,使学院与企业之间分立不分离、依托不依赖,校企一体化成为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如信息资源:校企合作开发使用了石化仿真培训系统。学院与长炼共建的石化仿真培训系统开发与培训基地已经建成20年,是中石化在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仿真系统软件开发与培训基地,在企业日常员工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新装置开工培训、事故演练与处理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4、教学科研服务产业
学院与中石化长岭分公司合作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过程仿真开发平台和仿真培训软件,为企业新装置开工人员的培训和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正在研发适应长炼“十一五”期间新建的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和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的仿真培训软件,有望于2015年投入使用。在2012—2013学年期间,校企合作研制了“电脱盐脱水截油成套装置”等产品,在中石化洛阳分公司成功投用后,大大提高了企业环保指标控制水平,得到用户的高度称赞。
三、高职院校对接产业策略
1、办学定位要明确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概念用一句简短的话就是:“高职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结构调整中, 到底应该扮演什么社会角色, 应该肩负什么历史使命。” 办学定位明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应从社会需要出发,高职教育要以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 充分实现就业的目标。从另一层意义上说,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就是要把高职教育与区域或行业经济的发展整合起来,从而学校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同时在明确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时, 应实事求分析本校办学的特色及优劣势、立足于行业企业培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追求做精做特,不贪大求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湖南石化职院为例,学校规模不大,但在办学定位上,紧紧围绕石化行业企业所需培养人才。
2、与企业要深度合作
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只有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深度合作,才有可能融入该产业链。 一些高职院校之所以办得有特色,其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根据其所在区域产业集集群的需要,设置一些特色专业,根据相关产业集群的特点对一些专业进行细分,有侧重点的培养人才;如学院直接由企业创办,根据企业人才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就引导学生学习什么,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这些已有的成功的校企合作方式,为高职院校对接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3、人才培养模式要贴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好坏、教育质量高低,对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办学特色的形成、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办学影响和办学声誉的扩大,都具有最为直接的联动效用。在培养模式上,更要能对接产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才。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即“学院与有关大、中型企业签定“订单教育”协议,组建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教学班,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共同组织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共同进行学生管理,变学院按统一规格为社会大批量培养人才为面向企业小规模量身订做人才,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便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 如宁波海越公司、宁波中金公司合作,从2010级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炼油技术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中精选出一批优秀学生分别组建了“海越班”、“中金班”(共107人),他们通过校企双方的校内培养、长炼生产实训和用人单位企业顶岗实习,于2013年7月正式毕业,目前已经成长为合格的石化企业员工,有的还担任了生产车间重要生产岗位的主操作员、副班长、班长等职务。
参考文献:
[1]童丰生.加强校企合作促九江市职业教育[J].成人教育.2010,(7)
[2]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 2005,(4).
[3]杨林生,牟惠康.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与现实探索[J].復旦教育论坛. 2007,(5).
[4]刘魏文.调整和振兴背景下的湖南石化产业聚集发展—以岳阳为例的分析[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4)
[5] 徐方,杨轶.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以企业文化为特色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