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需要被父母无条件接纳,去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如果这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个孩子就会穷其一生去寻找,直到他找到那个能把他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为止。到了小学,他可能会去找小学的老师;到中学,他可能会很早谈恋爱;如果找不到,他就会带着这个期待去结婚,希望能从爱人身上得到肯定的答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心理需求没被满足的原因,他还会在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中碰到很多问题,并且这种困扰导致他不能够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需要吸取不同的心理营养。3岁以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4至5岁的时候,孩子需要他人的肯定、赞美、认同;孩子在6至7岁时,他需要学习认知模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不仅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而且还应合理及时地去满足。
3岁以前,孩子最需要安全感
从4个月开始一直到3岁,孩子进入另外一个“分离”阶段,他要想办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就会与家长分离一点儿,更有安全感的话,再分离一点儿,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会分离,这是孩子心理上的一个自然的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的话,这个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有缺失的,到了要上学的时候,还会拉着母亲的衣角。安全感不够让他没有办法分离,他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以情相系(用感情与别人联系)的人,他就会在心里充满恐惧和害怕。
我们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也常常会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实际上,这个时候我们最好是坐在一边,当他跑过来有需要,就满足他。满足了,他自然就会走开。孩子为什么老是会来找家长呢,那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才会一直想要!只要顺其自然地做,孩子就能很好地走过这个时期,真正从生理上、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是最重要的,父母亲间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另外,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情绪稳定、不焦虑、有安全感,孩子自然就会有安全感。这样的话,孩子逐渐与母亲进行分离,与父亲分离,一直到完全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而这个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我”。
4~5岁,孩子最需要“肯定”
当他有这个“我”时,那么到了4~5岁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部分,父亲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分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认真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
如果父亲在这段时期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充满自信,自信来源于他自己内心。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会认为,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好,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可爱。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是充满了自信。这个孩子有这样一种自我的信心后,他就会有一个新的我,并且会明白: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能够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去面对他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难题。
所以,父亲要去肯定孩子,去向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棒!父亲的肯定要比母亲的肯定更让孩子信赖。
父亲如果肯定的话,对一个女孩子,她会觉得她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作为一个女性她是很好的;对一个男孩子,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很好的男孩,作为一个男性他是很好的。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更大。父亲肯定他、赞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6~7岁,孩子需要学习的模范
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
幼小的孩子需要人没有条件地接纳他,让他认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他需要安全感,使得他能够独立;然后需要肯定、赞美;孩子7岁前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些心理营养是最重要的。
如果给足了孩子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寻找让人家去肯定他、称赞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应有的生命力。
这些心理营养的补充能早开始最好。如果没有,什么时候家长意识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发现苗头,就从当时开始做。
孩子一开始的心理营养必须由那个重要他人给的。父母通常是孩子生命中第一位重要的人,如果父母充当不了这个角色,孩子又不选其他的话,他就一定会有心理缺失。所以,如果孩子存在心理营养缺失的问题,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父母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成长的不同年龄阶段需要吸取不同的心理营养。3岁以前,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4至5岁的时候,孩子需要他人的肯定、赞美、认同;孩子在6至7岁时,他需要学习认知模范。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们不仅要清醒地认识到孩子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需求,而且还应合理及时地去满足。
3岁以前,孩子最需要安全感
从4个月开始一直到3岁,孩子进入另外一个“分离”阶段,他要想办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这个时候,他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就会与家长分离一点儿,更有安全感的话,再分离一点儿,安全感吸收得越多,越会分离,这是孩子心理上的一个自然的过程。
如果这个过程没有做好的话,这个孩子永远不知道如何独立。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有缺失的,到了要上学的时候,还会拉着母亲的衣角。安全感不够让他没有办法分离,他也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以情相系(用感情与别人联系)的人,他就会在心里充满恐惧和害怕。
我们常喜欢为孩子做我们认为最好的事情,也常常会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实际上,这个时候我们最好是坐在一边,当他跑过来有需要,就满足他。满足了,他自然就会走开。孩子为什么老是会来找家长呢,那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才会一直想要!只要顺其自然地做,孩子就能很好地走过这个时期,真正从生理上、心理上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是最重要的,父母亲间良好的关系可以帮孩子建立安全感。另外,父母尤其是母亲的情绪稳定、不焦虑、有安全感,孩子自然就会有安全感。这样的话,孩子逐渐与母亲进行分离,与父亲分离,一直到完全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而这个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我”。
4~5岁,孩子最需要“肯定”
当他有这个“我”时,那么到了4~5岁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部分,父亲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分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认真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
如果父亲在这段时期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充满自信,自信来源于他自己内心。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会认为,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好,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可爱。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是充满了自信。这个孩子有这样一种自我的信心后,他就会有一个新的我,并且会明白: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能够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去面对他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难题。
所以,父亲要去肯定孩子,去向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棒!父亲的肯定要比母亲的肯定更让孩子信赖。
父亲如果肯定的话,对一个女孩子,她会觉得她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作为一个女性她是很好的;对一个男孩子,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很好的男孩,作为一个男性他是很好的。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更大。父亲肯定他、赞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6~7岁,孩子需要学习的模范
6~7岁的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我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我心情不好,我怎么办?我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他需要学习,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告诉他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的生活中的问题。
幼小的孩子需要人没有条件地接纳他,让他认为他是最重要的;接下来他需要安全感,使得他能够独立;然后需要肯定、赞美;孩子7岁前是学习认知模范。这些心理营养是最重要的。
如果给足了孩子心理营养,他自然就会有生命力去学习,学习新的东西。如果没有,有缺失,他就不能够有成人目标。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寻找让人家去肯定他、称赞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应有的生命力。
这些心理营养的补充能早开始最好。如果没有,什么时候家长意识到了,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发现苗头,就从当时开始做。
孩子一开始的心理营养必须由那个重要他人给的。父母通常是孩子生命中第一位重要的人,如果父母充当不了这个角色,孩子又不选其他的话,他就一定会有心理缺失。所以,如果孩子存在心理营养缺失的问题,先要处理的,一定是父母之间的关系,或者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