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加以纠正和解决,尤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有无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空间;基于我国民营企业建设现状,提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1 民营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我国民营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进程中,其发展规模、领域、空间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变化、发展。民营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1 带有明显的家族性色彩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始于家庭作坊式的简单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是以家族血缘关系和友情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中心来进行的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的强大聚合作用实现自身对企业控制和管理的家族血缘文化。家庭式的管理就必然形成与家庭式管理相对应的家族血缘文化,我国的民营企业就是这样,在创建的初期,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家族血缘的烙印,因此,它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就必然具有很强的家族性。
1.2 具有很强的地方性
民营企业是典型的个体经济形式,在其产生之初,就植根于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之中,同时,也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还比较短,形成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典型的带有地方色彩的企业文化。比较有带白哦兴的例子是浙江的民营企业,与浙江本地的地方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3 法制观念淡薄人治观念浓厚
我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注重人情关系的维系,整个社会形成人治重于法治人情重于制度的文化氛围。许多民营企业受此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中,一方面注重感情投资,更多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把人情关系变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在处理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缺乏理性管理,凡事以人际关系和领导者意志为转移,没有有效的团队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和巨大的风险。
1.4 具有自觉性和自主性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它会主动自觉的调整管理的理念,它需要创造,需要创新,所以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内在需要。当企业领导者认识到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对外提高竞争力时,会自觉主动地去开展此项工作。
1.5 注重领导者个人的作用
民营企业创作之初是企业家一人说了算,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企业的文化现象与领导者个人的文化素养、创业意识、经营思想、管理模式等有直接的联系。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由于早期领导者的成功领导和业绩,使其逐渐成为企业精神的化身和倡导者,放大个人作用,形成模特效应,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1.6 具有易变性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灵活性强的特点,企业文化具有随意性和多变性,随着市场场环境和本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很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时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现问题,进行调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经历多次的肯定和否定,最终不断走向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形式、轻内涵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其中渗透着领导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但是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往往只在表面做文章,而忽略企业文化内涵和作用。许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虚无没有实质价值的东西,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顺从,让外部人感觉企业更具正规感。显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构建的企业文化重形式轻内涵的,而不能从深层次的理念上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只有这些表层的形式而缺乏内在的价值和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难以持续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并且也不能形成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也不会对企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必要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经济效益地提高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导向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的壮大又能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只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关注文化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与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2.3 企业文化不被广大员工认同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被上至企业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广泛接受的文化。然而,有的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员工的参与度,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仅仅依靠个别部门开展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有的企业虽然设计了详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仅仅热衷于把企业文化设计出来,热衷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示去表现企业的社会形象,热衷于让大家知道企业是存在企业文化上的,却缺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熏陶和教化,没能使企业的精神文化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没能转化为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员工的精神动力和企业的财富。 2.4 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
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是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的,大多处于被动状态。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传播和形成。民营企业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员工和管理者对文化的传播和对最高理念的追求,导致企业文化的运行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整体上降低了企业文化的助推力,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客观上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
3 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地开展
企业文化建设最终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所以首先一定要立足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要凌驾于生产经营活动,仅用于宣传或作为摆设,如果是这样,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此外一定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怎样使企业文化推动经营活动的展开,加强文化与经营活动的联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 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配合,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的良性发展轨道。
3.3 建立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企业文化的推行,需要完善可行的制度做保障。通过纪律和制度的约束,使企业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积淀。在建立企业文化制度保障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内容、要求都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二是企业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自行其事;三是坚持机制量化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坚持公平性。
3.4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深层次文化培育
加大企业文化构建步伐,应着眼企业深层文化的培育,以企业经营灵魂塑造为中枢,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体行为。从企业制度、工作流程、沟通渠道、绩效评价等方面来体现企业民主、和谐、先进、开放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员工培训,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关心员工成长计划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使员工成长同企业发展同步。企业员工更多的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企业目标,如果员工得到了充分尊重,他们的积极性会空前提高,努力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能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企业的内外文化才能统一,企业的灵魂才能得以体现,才能深入人心,并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李贵荣.《创新型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3]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4]屈燕妮.论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塑造[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5]李慧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8)
[6] http://cjb.newssc.org/html/2011-07/05/content_ 1316378.htm:[ 2011年7月5日] 周文昭《经理日报》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需要加以纠正和解决,尤其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有无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空间;基于我国民营企业建设现状,提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民营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1 民营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我国民营企业在近些年的发展进程中,其发展规模、领域、空间发生巨大变化。在此过程中,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形成、变化、发展。民营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1 带有明显的家族性色彩
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始于家庭作坊式的简单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往往是以家族血缘关系和友情关系为纽带、以家族利益为中心来进行的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的强大聚合作用实现自身对企业控制和管理的家族血缘文化。家庭式的管理就必然形成与家庭式管理相对应的家族血缘文化,我国的民营企业就是这样,在创建的初期,就被深深地打上了家族血缘的烙印,因此,它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就必然具有很强的家族性。
1.2 具有很强的地方性
民营企业是典型的个体经济形式,在其产生之初,就植根于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之中,同时,也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还比较短,形成的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一种典型的带有地方色彩的企业文化。比较有带白哦兴的例子是浙江的民营企业,与浙江本地的地方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1.3 法制观念淡薄人治观念浓厚
我国传统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注重人情关系的维系,整个社会形成人治重于法治人情重于制度的文化氛围。许多民营企业受此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企业管理中,一方面注重感情投资,更多关心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把人情关系变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在处理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缺乏理性管理,凡事以人际关系和领导者意志为转移,没有有效的团队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机制,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和巨大的风险。
1.4 具有自觉性和自主性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它会主动自觉的调整管理的理念,它需要创造,需要创新,所以企业文化就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内在需要。当企业领导者认识到企业文化能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对外提高竞争力时,会自觉主动地去开展此项工作。
1.5 注重领导者个人的作用
民营企业创作之初是企业家一人说了算,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者,企业的文化现象与领导者个人的文化素养、创业意识、经营思想、管理模式等有直接的联系。在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由于早期领导者的成功领导和业绩,使其逐渐成为企业精神的化身和倡导者,放大个人作用,形成模特效应,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1.6 具有易变性
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民营企业具有规模小、灵活性强的特点,企业文化具有随意性和多变性,随着市场场环境和本身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很难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时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随着现实环境的变化,不断发现问题,进行调整,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经历多次的肯定和否定,最终不断走向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2 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形式、轻内涵
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其中渗透着领导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但是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往往只在表面做文章,而忽略企业文化内涵和作用。许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虚无没有实质价值的东西,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希望员工顺从,让外部人感觉企业更具正规感。显然,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构建的企业文化重形式轻内涵的,而不能从深层次的理念上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如果企业只有这些表层的形式而缺乏内在的价值和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难以持续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并且也不能形成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也不会对企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2.2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必要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发展目标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经济效益地提高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导向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的壮大又能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只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关注文化建设与经济效益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与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2.3 企业文化不被广大员工认同
优秀的企业文化应该是被上至企业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广泛接受的文化。然而,有的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员工的参与度,员工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服从,仅仅依靠个别部门开展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有的企业虽然设计了详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仅仅热衷于把企业文化设计出来,热衷于通过企业文化的展示去表现企业的社会形象,热衷于让大家知道企业是存在企业文化上的,却缺乏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熏陶和教化,没能使企业的精神文化得到广大员工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没能转化为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员工的精神动力和企业的财富。 2.4 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
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民营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是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的,大多处于被动状态。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影响和决定其他要素的传播和形成。民营企业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被动的去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员工和管理者对文化的传播和对最高理念的追求,导致企业文化的运行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整体上降低了企业文化的助推力,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客观上阻碍了生产力的提高。
3 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3.1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经营活动的联系,用文化推动生产经营活动地开展
企业文化建设最终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所以首先一定要立足于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要凌驾于生产经营活动,仅用于宣传或作为摆设,如果是这样,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就失去了根基。此外一定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怎样使企业文化推动经营活动的展开,加强文化与经营活动的联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2 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领导者和员工共同配合,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员工的广泛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员工了解自己企业的文化,逐步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在员工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通过文化建设地不断推进,逐渐培育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文化建设走上全民参与的良性发展轨道。
3.3 建立规章制度,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企业文化的推行,需要完善可行的制度做保障。通过纪律和制度的约束,使企业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企业文化积淀。在建立企业文化制度保障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内容、要求都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二是企业制度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自行其事;三是坚持机制量化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坚持公平性。
3.4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企业深层次文化培育
加大企业文化构建步伐,应着眼企业深层文化的培育,以企业经营灵魂塑造为中枢,培育反映企业集体个性的集体行为。从企业制度、工作流程、沟通渠道、绩效评价等方面来体现企业民主、和谐、先进、开放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员工培训,使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关心员工成长计划和个人目标的实现,使员工成长同企业发展同步。企业员工更多的关心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企业目标,如果员工得到了充分尊重,他们的积极性会空前提高,努力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能使员工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企业的内外文化才能统一,企业的灵魂才能得以体现,才能深入人心,并成为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李贵荣.《创新型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
[3]陈亭楠.《现代企业文化》[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4]屈燕妮.论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塑造[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3.
[5]李慧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8)
[6] http://cjb.newssc.org/html/2011-07/05/content_ 1316378.htm:[ 2011年7月5日] 周文昭《经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