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学历高,精明干练,以商业投资眼光和管理经验,创办社会企业,帮助偏远贫穷的地区。
“我从小跟随母亲担任志工,学会关心别人,年幼时就想过将来要到非洲帮助贫民。”生长于香港的苏芷君今年28岁,向来希望为贫穷地区服务,大学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了两年,再回到香港任职。
“为了开展扶贫事业。我晚上到香港大学进修国际及公共事务硕士课程。”2004年,她更远赴美国哈佛大学修读公共行政与国际发展硕士课程。进修期间,苏芷君有了新的体悟:“一些发展中地区穷人很多,慈善捐款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更不能令当地持续发展。”
非营利企业ViD
2006年1月,苏芷君和来自中国台湾的哈佛同学乔婉珊,计划到云南成立社会企业,帮助华西贫穷村落。
在云南中甸、香格里拉和迪庆藏族自治区,她们接触到不少贫困藏民。苏芷君说:“他们的资产只有牦牛,怎样利用固有的资源帮助他们脱贫呢?我们希望能保存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因此打算从牦牛着手。”
两人2月返回学校上课,心中仍不断盘算有关牦牛的生意。藏民村落交通不便,步行下山要好几个小时,会令牛奶变坏,而且附近欠缺奶类市场。她们于是想到以牦牛奶做干酪,制造高附加价值产品外销。
她们在美国、中国内地做了不少研究,认为计划可行,便着手编撰商业计划书。一个多月后,她们发觉市场发展空间有限,于是转而投入牦牛绒生产的行列。牦牛绒品质和开士米羊毛相若。苏芷君说,那时她们已决心创业。
毕业后,苏芷君和乔婉珊一同成立Ventures in Development(ViD)公司。ViD是非营利机构,资金来自捐款,其功能有如一个投资者。ViD企业部目前经营两类生意——美香奶酪厂和Shokay(牦牛绒的藏文译音)品牌的牦牛绒产品。“假如我们能够自给自足,长远而言,就可以毋须仰赖捐款。”
ViD原本在青海、西藏、四川几个点收购牦牛绒,但由于地点过于分散,运输和营运困难,2007年3月开始,集中在青海黑马河乡正却呼村收购。这可说是最贫穷的一个村,ViD以高价收购牦牛绒,并请来专家培训梳毛、分毛工人。
美香奶酪厂则是中外合资的合作社,2006年9月由中甸朗都村咯咱乡的藏民成立,获ViD投资。“朗都村有615人,共96户人家,本属游牧民族。年轻人外出谋生,但限于学历,收入低微,每个家庭每年平均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我们详细了解村民家庭状况之后,明白了该怎样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苏芷君说,制造干酪的卫生要求很高,村民必须改善居家和个人卫生。ViD以高于市价向供应户收购牦牛奶,供应户平均一年收入可达1.8万元人民币。ViD还邀请美国专家教导藏民如何做干酪,2007年又引进法国干酪制作技术,更计划派熟练技工到法国学习,以便掌握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同时观察国外市场。
苏芷君说:“收入增加了,有些供应户便要求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返家,一起做干酪。我们发展这个业务之前,考虑的并不是高就业问题,而是社会因素,例如保存游牧社群。因此供应户必须符合我们的要求,有决心发展,才会获得挑选。”
苏芷君虽然转而投入非营利工作,但觉得在私营机构里学到的一切,都很有用:“ViD的两类生意,采用了私营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否则就不是一个企业。”她认为创办ViD令她获益良多:“用自己学得的知识、技术帮助别人,是很惬意的事。”
近年来,公益团体对外募款并不容易,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案。香港中文大学创业中心副主任区玉辉教授说:“‘社会企业’一词始于2000年,当时香港经济衰退,香港政府因此改变了资助社会服务机构的模式,社会各界于是需要更多彼此互助。”
社会企业以商业模式运作,赚取利润,造福社会,目标是扶助弱小社群,善用地区资源,促进小区发展。
这种企业模式在欧美已有一段历史,但在中国,仍属崭新概念。苏芷君强调,ViD的作用有如催化剂:“我们要借ViD学习创办社会企业,更要以ViD作实例,让社会大众相信社会企业这概念的可行性。”
是投资不是捐助
从事社会企业,可以获得很大的满足。邓锡权出生于马来西亚,在英国成长,并取得化学博士学位,1993年来到香港工作,今年49岁。他在私营企业任职19年,原本担任管理顾问,2004年转投入新成立的非营利组织Global Institute for Tomorrow(GIFT),目前担任执行董事。
邓锡权指出:“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单靠金钱,还有其他工作要做。”GIFT为公营及私营机构提供混合式服务,包括培训、研究等,并积极寻找投资机会,纾缓社会问题。其工作模式是联合其他机构,引导改革,尽力扶贫。
以GIFT的青年领袖课程为例,学员由不同企业赞助并派遣前来受训,须进行10多天的实地考察工作,为特定社群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是光谈理论,和一般课程颇为不同。
2006年7月,学员远赴云南省海棠村,为当地4000多人解决水利问题。邓锡权说:“事前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寻找值得研究的事项,被挑选的都得符合商业投资的条件。”考察期间,学员须和当地非政府组织、村民以及政府官员接触,建立关系,并实地了解当地情况,然后商讨、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尤其着重监控,务求推行方案时,赚到的金钱会回流海棠村。”最后,学员建议村民种植胡桃、菌类、山芋等可制成干货的经济作物。这样,海棠村水利工程才能达到吸引投资者的规模。学员提交方案后,GIFT就负责寻找投资者。邓锡权说:“我们把水利计划当作社会投资而不是捐助,目的是要受惠者积极参与,引入改革,承担责任,改善自己的处境。”
海棠村的水利问题现在解决了,村民生活改善,对前途也有了信心。
每逢非政府组织寻求协助时,GIFT会先行筛选,考虑是否配合当前全球基本问题。“对于情况类似的社群,我们可以引用先前成功的方案。”
获得领袖培训的除了参与课程的学员,还包括当地非政府组织人员、受惠社群等。GIFT的工作人员展开计划前,会举办筛选面试,观察受惠社群的村长是否有决心和能力推行日后的改革工作,务求资金运用得当,惠及村民。各地的非政府组织是GIFT的重要合作伙伴,负责在当地寻找适合发展的项目,并在投资进行后,负责执行和监察的工作。
社会企业家必须有创意、有投资眼光,借以服务社群。邓锡权强调:“我们不能只着眼金钱。”苏芷君说,“社会企业家要有创业精神,喜欢自己的工作,并不断创新,才会成功。”
(责任编辑:王克峰)
“我从小跟随母亲担任志工,学会关心别人,年幼时就想过将来要到非洲帮助贫民。”生长于香港的苏芷君今年28岁,向来希望为贫穷地区服务,大学毕业后,先在美国工作了两年,再回到香港任职。
“为了开展扶贫事业。我晚上到香港大学进修国际及公共事务硕士课程。”2004年,她更远赴美国哈佛大学修读公共行政与国际发展硕士课程。进修期间,苏芷君有了新的体悟:“一些发展中地区穷人很多,慈善捐款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更不能令当地持续发展。”
非营利企业ViD
2006年1月,苏芷君和来自中国台湾的哈佛同学乔婉珊,计划到云南成立社会企业,帮助华西贫穷村落。
在云南中甸、香格里拉和迪庆藏族自治区,她们接触到不少贫困藏民。苏芷君说:“他们的资产只有牦牛,怎样利用固有的资源帮助他们脱贫呢?我们希望能保存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因此打算从牦牛着手。”
两人2月返回学校上课,心中仍不断盘算有关牦牛的生意。藏民村落交通不便,步行下山要好几个小时,会令牛奶变坏,而且附近欠缺奶类市场。她们于是想到以牦牛奶做干酪,制造高附加价值产品外销。
她们在美国、中国内地做了不少研究,认为计划可行,便着手编撰商业计划书。一个多月后,她们发觉市场发展空间有限,于是转而投入牦牛绒生产的行列。牦牛绒品质和开士米羊毛相若。苏芷君说,那时她们已决心创业。
毕业后,苏芷君和乔婉珊一同成立Ventures in Development(ViD)公司。ViD是非营利机构,资金来自捐款,其功能有如一个投资者。ViD企业部目前经营两类生意——美香奶酪厂和Shokay(牦牛绒的藏文译音)品牌的牦牛绒产品。“假如我们能够自给自足,长远而言,就可以毋须仰赖捐款。”
ViD原本在青海、西藏、四川几个点收购牦牛绒,但由于地点过于分散,运输和营运困难,2007年3月开始,集中在青海黑马河乡正却呼村收购。这可说是最贫穷的一个村,ViD以高价收购牦牛绒,并请来专家培训梳毛、分毛工人。
美香奶酪厂则是中外合资的合作社,2006年9月由中甸朗都村咯咱乡的藏民成立,获ViD投资。“朗都村有615人,共96户人家,本属游牧民族。年轻人外出谋生,但限于学历,收入低微,每个家庭每年平均收入只有4000元左右。我们详细了解村民家庭状况之后,明白了该怎样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苏芷君说,制造干酪的卫生要求很高,村民必须改善居家和个人卫生。ViD以高于市价向供应户收购牦牛奶,供应户平均一年收入可达1.8万元人民币。ViD还邀请美国专家教导藏民如何做干酪,2007年又引进法国干酪制作技术,更计划派熟练技工到法国学习,以便掌握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同时观察国外市场。
苏芷君说:“收入增加了,有些供应户便要求在外地工作的子女返家,一起做干酪。我们发展这个业务之前,考虑的并不是高就业问题,而是社会因素,例如保存游牧社群。因此供应户必须符合我们的要求,有决心发展,才会获得挑选。”
苏芷君虽然转而投入非营利工作,但觉得在私营机构里学到的一切,都很有用:“ViD的两类生意,采用了私营机构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否则就不是一个企业。”她认为创办ViD令她获益良多:“用自己学得的知识、技术帮助别人,是很惬意的事。”
近年来,公益团体对外募款并不容易,必须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方案。香港中文大学创业中心副主任区玉辉教授说:“‘社会企业’一词始于2000年,当时香港经济衰退,香港政府因此改变了资助社会服务机构的模式,社会各界于是需要更多彼此互助。”
社会企业以商业模式运作,赚取利润,造福社会,目标是扶助弱小社群,善用地区资源,促进小区发展。
这种企业模式在欧美已有一段历史,但在中国,仍属崭新概念。苏芷君强调,ViD的作用有如催化剂:“我们要借ViD学习创办社会企业,更要以ViD作实例,让社会大众相信社会企业这概念的可行性。”
是投资不是捐助
从事社会企业,可以获得很大的满足。邓锡权出生于马来西亚,在英国成长,并取得化学博士学位,1993年来到香港工作,今年49岁。他在私营企业任职19年,原本担任管理顾问,2004年转投入新成立的非营利组织Global Institute for Tomorrow(GIFT),目前担任执行董事。
邓锡权指出:“解决社会问题,不能单靠金钱,还有其他工作要做。”GIFT为公营及私营机构提供混合式服务,包括培训、研究等,并积极寻找投资机会,纾缓社会问题。其工作模式是联合其他机构,引导改革,尽力扶贫。
以GIFT的青年领袖课程为例,学员由不同企业赞助并派遣前来受训,须进行10多天的实地考察工作,为特定社群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是光谈理论,和一般课程颇为不同。
2006年7月,学员远赴云南省海棠村,为当地4000多人解决水利问题。邓锡权说:“事前我们花了半年时间,寻找值得研究的事项,被挑选的都得符合商业投资的条件。”考察期间,学员须和当地非政府组织、村民以及政府官员接触,建立关系,并实地了解当地情况,然后商讨、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我们尤其着重监控,务求推行方案时,赚到的金钱会回流海棠村。”最后,学员建议村民种植胡桃、菌类、山芋等可制成干货的经济作物。这样,海棠村水利工程才能达到吸引投资者的规模。学员提交方案后,GIFT就负责寻找投资者。邓锡权说:“我们把水利计划当作社会投资而不是捐助,目的是要受惠者积极参与,引入改革,承担责任,改善自己的处境。”
海棠村的水利问题现在解决了,村民生活改善,对前途也有了信心。
每逢非政府组织寻求协助时,GIFT会先行筛选,考虑是否配合当前全球基本问题。“对于情况类似的社群,我们可以引用先前成功的方案。”
获得领袖培训的除了参与课程的学员,还包括当地非政府组织人员、受惠社群等。GIFT的工作人员展开计划前,会举办筛选面试,观察受惠社群的村长是否有决心和能力推行日后的改革工作,务求资金运用得当,惠及村民。各地的非政府组织是GIFT的重要合作伙伴,负责在当地寻找适合发展的项目,并在投资进行后,负责执行和监察的工作。
社会企业家必须有创意、有投资眼光,借以服务社群。邓锡权强调:“我们不能只着眼金钱。”苏芷君说,“社会企业家要有创业精神,喜欢自己的工作,并不断创新,才会成功。”
(责任编辑:王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