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感染禽类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禽以腹泻、发热、呼吸困难、急性败血症和和炎性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率极高,损害了经济效益,给禽类健康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对近期山东地区禽霍乱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了简要概况,并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禽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禽霍乱;巴氏杆菌;流行情况;防治措施
山东省作为禽类养殖大省,禽肉和禽蛋加工能力强,具有养殖品种多、产业体系全、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及龙头带动强等产业优势,率先实现了肉鸡、蛋鸡、肉鸭养殖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整体而言禽类养殖过程科学规范,养殖环节可控,禽类制品凭借优质质量深受国内外好评,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人们生活的需求。近些年随着养禽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禽病也日益凸显,禽霍乱作为禽类养殖中最常发、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通常禽霍乱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北方地区该病多见于春末秋初,呈季节性流行。当前禽霍乱是危害山东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尽管及时治疗会有效控制疫情,但愈后对生产性能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隐性传播的风险,一旦发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三例典型的禽霍乱疫情,概括总结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有关单位借鉴参考。
1 流行情况调查
2019年11初,山东省某规模养鸡场突然发生禽霍乱疫情。养殖场内3月龄的产蛋鸡群突然出现死亡,发病较快,病程短,发病2d,即出现同舍内大批鸡感染发病,病死鸡高达500多只。据了解,发病前后天气出现骤变,大幅度降温,该鸡舍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风保暖措施。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等最终确诊为禽巴氏杆菌病即禽霍乱。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当鸡舍通风不良、温湿度过高、天气骤变及营养不良等应激因素存在时,极易感染发病。尤其当管理人员没有及早发现,会快速传染整个鸡群而导致大量死亡。
2020年5月某养鹅场内60日龄鹅陆续发病,病鹅精神不振,羽毛杂乱,缩颈闭眼,行动缓慢,体温升高,可高达43℃,食欲减退或完全废绝,渴欲增强,饮水增多,口、鼻内有黏液,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明显腹泻,排出恶臭味水样粪便,病情不断加重,后期常无法走动,直至死亡,死亡率高达41%。病死鹅剖检发现内脏表面及皮下组织等部位均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混杂血液。通过病原菌分离及鉴定确诊为鹅巴氏杆菌病。
2020年3月,某小规模肉鸡养殖场部分鸡突然出现神不振、采食量下降、腹泻,拉灰黄色或绿色稀便,行动迟缓等症状,有的病鸡出现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发病初期养殖技术人员初步怀疑是鸡新城疫,并紧急接种了新城疫疫苗,同时采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饮水拌料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迅速发展,发病鸡逐渐增多,重病鸡口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并快速死亡。随着病情发展,死亡鸡逐渐增加,发病范围不断扩大。病死鸡临床剖检发现肠道黏膜出血点或出血斑,其中以十二指肠出血最为严重;肝脏肿大充血,质地变脆,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灶,气管内有少量浆液性液体,部分病死鸡关节腔内有淡黄色渗出液。通过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心脏等组织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以上综合情况,最终确诊为禽霍乱。
2 禽霍乱综合防治措施
由以上发病案例可以看出,禽霍乱在山东省内禽类养殖中非常普遍,危害相当严重,如果对禽霍乱不能及早的防控和治疗,就会给养殖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应严格把控禽霍乱的预防工作。本病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普通消毒药对其有良好消毒力,一般情况下在自然干燥的环境中本菌不易存活。多杀性巴氏杆菌可感染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等,其中3~4月龄的鸡较容易感染,雏鸡感染较少。多杀性巴氏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当气候骤变、饲养环境恶劣、舍内高温潮湿、禽营养缺乏等不良因素导致禽抵抗力降低时,更易感染发病[1]。禽霍乱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发病,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器具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进行传播,也可通过传播媒介如吸血昆虫、寄生虫等进行传播[2]。病禽多呈急性发病,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
预防禽霍乱首先要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为禽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制定合理的分舍饲养制度及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禁止混养多种家禽,根据禽的不同阶段、不同用途合理供给全面的营养,保证家禽健康生长和生产。鸡舍必须定期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及时清理粪便污物,定期对鸡舍、器具、环境等彻底消毒,合理开展带鸡消毒工作,保证笼舍的清洁卫生。避免日常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在气候多变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降温避暑等,饲料霉变时应及时处理,不应再饲喂禽只。养殖场应优先考虑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的影响,还能保证家禽来源安全可控。如必须从外面引种时,应全面了解来源地疫情史等情况,一定选择健康无疫病史的种鸡,引进后经30d隔离饲养并检疫合格后可混群饲养。临床上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禽霍乱最有效的措施,制定科学的疫苗防疫制度,定期对禽群开展免疫和检疫,确保家禽能够获得很好的抗体免疫力。当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应用较多,2月龄以上的鸡或鸭采用肌肉注射2mL/只,免疫保护期为3个月[3]。养禽场饲养管理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日常饲养管理中密切关注禽群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早发现,尽快进行防控,第一时间隔离病禽,并及时开展全面消毒及群体免疫等。病禽治疗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药物对症治疗,避免药物滥用和耽误时间,病死禽应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当前巴氏杆菌耐药菌株日益增多,这与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有很大的关系,药物滥用不仅会导致严重的耐药性,还会使禽类制品中存在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合理用药。
3 小结
禽霍乱作为常见的禽类传染病,具有病死率高,发病快等特点,对禽类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影响。充分了解禽霍乱的流行特点,全面掌握禽霍乱的防控,能够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山东作为养禽大省,更应重视对禽霍乱的防控,促进养禽业健康快速发展。
參考文献:
[1] 蔡芳华.鸡霍乱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173.
[2] 李书宁,蔡纪芬,邓恩诚,等.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18(4):24-25.
[3] 常品丽.夏秋季节鸡常见病种类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45-46.
关键词:禽霍乱;巴氏杆菌;流行情况;防治措施
山东省作为禽类养殖大省,禽肉和禽蛋加工能力强,具有养殖品种多、产业体系全、生产规模大、科技水平高及龙头带动强等产业优势,率先实现了肉鸡、蛋鸡、肉鸭养殖生产标准化、规模化,整体而言禽类养殖过程科学规范,养殖环节可控,禽类制品凭借优质质量深受国内外好评,满足了不断增长的人们生活的需求。近些年随着养禽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禽病也日益凸显,禽霍乱作为禽类养殖中最常发、危害最严重的疫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通常禽霍乱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北方地区该病多见于春末秋初,呈季节性流行。当前禽霍乱是危害山东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尽管及时治疗会有效控制疫情,但愈后对生产性能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隐性传播的风险,一旦发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近期发生的三例典型的禽霍乱疫情,概括总结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供有关单位借鉴参考。
1 流行情况调查
2019年11初,山东省某规模养鸡场突然发生禽霍乱疫情。养殖场内3月龄的产蛋鸡群突然出现死亡,发病较快,病程短,发病2d,即出现同舍内大批鸡感染发病,病死鸡高达500多只。据了解,发病前后天气出现骤变,大幅度降温,该鸡舍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风保暖措施。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等最终确诊为禽巴氏杆菌病即禽霍乱。巴氏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当鸡舍通风不良、温湿度过高、天气骤变及营养不良等应激因素存在时,极易感染发病。尤其当管理人员没有及早发现,会快速传染整个鸡群而导致大量死亡。
2020年5月某养鹅场内60日龄鹅陆续发病,病鹅精神不振,羽毛杂乱,缩颈闭眼,行动缓慢,体温升高,可高达43℃,食欲减退或完全废绝,渴欲增强,饮水增多,口、鼻内有黏液,呼吸困难,张口呼吸,明显腹泻,排出恶臭味水样粪便,病情不断加重,后期常无法走动,直至死亡,死亡率高达41%。病死鹅剖检发现内脏表面及皮下组织等部位均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出血性肠炎,肠内容物混杂血液。通过病原菌分离及鉴定确诊为鹅巴氏杆菌病。
2020年3月,某小规模肉鸡养殖场部分鸡突然出现神不振、采食量下降、腹泻,拉灰黄色或绿色稀便,行动迟缓等症状,有的病鸡出现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发病初期养殖技术人员初步怀疑是鸡新城疫,并紧急接种了新城疫疫苗,同时采用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饮水拌料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迅速发展,发病鸡逐渐增多,重病鸡口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并快速死亡。随着病情发展,死亡鸡逐渐增加,发病范围不断扩大。病死鸡临床剖检发现肠道黏膜出血点或出血斑,其中以十二指肠出血最为严重;肝脏肿大充血,质地变脆,表面有大量灰白色、针头大小的坏死灶,气管内有少量浆液性液体,部分病死鸡关节腔内有淡黄色渗出液。通过无菌采集病死鸡肝脏、心脏等组织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测,结合以上综合情况,最终确诊为禽霍乱。
2 禽霍乱综合防治措施
由以上发病案例可以看出,禽霍乱在山东省内禽类养殖中非常普遍,危害相当严重,如果对禽霍乱不能及早的防控和治疗,就会给养殖单位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人员应严格把控禽霍乱的预防工作。本病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普通消毒药对其有良好消毒力,一般情况下在自然干燥的环境中本菌不易存活。多杀性巴氏杆菌可感染各种家禽如鸡、鸭、鹅等,其中3~4月龄的鸡较容易感染,雏鸡感染较少。多杀性巴氏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当气候骤变、饲养环境恶劣、舍内高温潮湿、禽营养缺乏等不良因素导致禽抵抗力降低时,更易感染发病[1]。禽霍乱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发病,病禽和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被污染的环境、饲料、饮水、器具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进行传播,也可通过传播媒介如吸血昆虫、寄生虫等进行传播[2]。病禽多呈急性发病,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
预防禽霍乱首先要加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为禽日常生活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制定合理的分舍饲养制度及控制适宜的饲养密度,禁止混养多种家禽,根据禽的不同阶段、不同用途合理供给全面的营养,保证家禽健康生长和生产。鸡舍必须定期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及时清理粪便污物,定期对鸡舍、器具、环境等彻底消毒,合理开展带鸡消毒工作,保证笼舍的清洁卫生。避免日常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在气候多变时应注意防寒保暖、降温避暑等,饲料霉变时应及时处理,不应再饲喂禽只。养殖场应优先考虑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的影响,还能保证家禽来源安全可控。如必须从外面引种时,应全面了解来源地疫情史等情况,一定选择健康无疫病史的种鸡,引进后经30d隔离饲养并检疫合格后可混群饲养。临床上疫苗免疫接种是防控禽霍乱最有效的措施,制定科学的疫苗防疫制度,定期对禽群开展免疫和检疫,确保家禽能够获得很好的抗体免疫力。当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应用较多,2月龄以上的鸡或鸭采用肌肉注射2mL/只,免疫保护期为3个月[3]。养禽场饲养管理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日常饲养管理中密切关注禽群的变化,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早发现,尽快进行防控,第一时间隔离病禽,并及时开展全面消毒及群体免疫等。病禽治疗可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药物对症治疗,避免药物滥用和耽误时间,病死禽应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当前巴氏杆菌耐药菌株日益增多,这与养殖过程中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有很大的关系,药物滥用不仅会导致严重的耐药性,还会使禽类制品中存在药物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合理用药。
3 小结
禽霍乱作为常见的禽类传染病,具有病死率高,发病快等特点,对禽类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影响。充分了解禽霍乱的流行特点,全面掌握禽霍乱的防控,能够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生。山东作为养禽大省,更应重视对禽霍乱的防控,促进养禽业健康快速发展。
參考文献:
[1] 蔡芳华.鸡霍乱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173.
[2] 李书宁,蔡纪芬,邓恩诚,等.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J].云南畜牧兽医,2018(4):24-25.
[3] 常品丽.夏秋季节鸡常见病种类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9(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