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鸡痘病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头面部等无毛或少毛部位、咽喉口腔等出现水泡,破溃后结痂等。鸡痘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且由于病症典型,较易做出诊断。该病病死率较高,为肉鸡和蛋鸡养殖户造成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为疫苗接种,其接种方式简便且保护效率高。另外,养殖环境的洁净也是预防鸡痘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鸡痘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预防和治疗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鸡痘;诊断;预防;治疗
1 鸡痘的病原
鸡痘病由禽痘病毒引发。禽痘病毒的病毒颗粒呈现卵圆形,长径大小在300~450nm,短经大小在170~260nm。一般来说,病毒根据体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型病毒,例如牛痘病毒(直径约200~300nm)为大型病毒。由此可见,禽痘病毒属于大型病毒。禽痘病毒具有管状或球状蛋白质结构的外膜,双股DNA链为遗传物质。病毒复制方式为胞吞方式出芽,而非通过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禽痘病毒中含有丰富的角鲨烯等内脂成分,重量约为病毒重量的1/3。以上病毒特点导致病毒具有极强的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病毒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可在完全干燥和阳光照射下存活数周。游离的禽痘病毒对乙醚处理不敏感,对氯仿敏感。
2 鸡痘的流行特点
鸡、火鸡、鹌鹑、鸭、鹅、金丝雀、麻雀、鹦鹉及其他鸟类均易感,且具有传播性。在养殖业中,尤其以鸡最易感。1月龄以上的鸡群和其他未开产并未接种疫苗的鸡群是主要危害群体。该病毒对幼鸡和中雏的感染性最强,其次为成年鸡。在饲养密度大的养殖场或鸡舍中,通风光照不足等会导致鸡痘发病几率增加。
病毒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播,鸡啄癖、同槽饮食等均会增加其传播几率。蚊蟲叮咬也是禽痘病毒在夏季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禽痘病毒的鸡治愈或自愈后终生具有免疫性,并暂未有垂直传播的报道。该病死亡率最高可达50%,另外,在商品肉鸡会造成体重下降或增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会造成蛋鸡减产停产,对养鸡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病除春季外其他季节均为高发季节。
3 临床症状
3.1 皮肤型
肉眼观察,在病鸡首先出现食欲不振,活动减少。在无毛覆盖的部位如头部尤其眼部周围、腿脚、泄殖腔或翅下等处出现痘疹。以头部的痘疹最易观察发现。痘疹最初为麸皮状凸起,大小似黄豆粒。随后转化为灰色或黄灰色结节,体积增大,表面干硬且不平整,最后结节数量增多连成片状,有大块结痂。眼部痘疹鸡的视力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活动和进食。该型致死率最低,治愈率高。
3.2 黏膜型
黏膜型又称咽喉型或白喉型。发病部位为口腔、咽喉和眼结膜的黏膜上皮,痘表面有坚硬且不易剥离的膜称为假膜,表面呈现灰白色。咽喉部位出现痘的病鸡会有明显的食欲减退,严重时造成咽喉水肿、呼吸困难,最终导致窒息死亡。眼结膜上皮出现痘的病鸡会出现眼部水肿,眼球受损,最终造成失明。该类型的病鸡的死亡率高达30%~50%,其危害性高。
3.3 混合型
混合型鸡痘为皮肤型和黏膜型混合感染,这种类型的感染发病率较低,但由于混合感染造成的病情更加严重,死亡率也最高。
3.4 败血型
败血型鸡痘在临床上发病率最低。本型会使得病鸡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有时还伴有各种肠炎等肠道症状。发病较快时,会引起病鸡的急速死亡[1]。
4诊断
4.1临床诊断
根据上述3种类型鸡痘病的发病特征并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即可进行临床初步诊断。通过病死鸡的剖检,可以发现,皮肤型病鸡的皮肤下层毛囊及上皮出现增生性结节,性状与体表性状一致。黏膜型病鸡剖检可见口腔等常见部位出现隆起的白色结节,结节内为溃疡灶。若要进一步进行病毒分型,则需要实验室诊断。
4.2实验室诊断
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琼脂扩散实验、病毒中和实验、ELISA血清诊断、血凝实验和PCR检测与测序及鸡胚接种和易感鸡接种等。其中ELISA与PCR检测诊断方法最为准确灵敏。但ELISA试剂盒价格较高,PCR检测需专门的价格高昂的PCF仪,在一般养殖场中难以实现。易感鸡接种结果直观便于观察,且与ELISA、PCR检测和鸡胚接种方法相比,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成本需求和技术需求最低。
1)易感鸡接种 取病鸡痘疹或口腔黏膜假膜进行研磨,按1:5 比例添加生理盐水制成悬浮液,用棉签涂布在易感鸡皮肤毛囊上,5~7 d 左右即可在羽毛根部出现典型的痘疹症状[2]。
2)鸡胚接种 无菌条件下采集皮肤或者黏膜病料,按照上述比例制成无菌悬浮液。或普通方法采集和处理,用0.45μm孔径的滤膜对悬液进行过滤,制备过滤液。将无菌悬浮液或过滤液接种于9~12 日龄 SPF 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5~7 d 左右可见痘斑,则证明该病为鸡痘。
5 预防
5.1 环境管理
之前的研究结果发现,蚊子能够传播多种禽类疾病,例如禽类疟疾、禽痘等。中国的蚊子有15属,33种之多。一般蚊子飞行距离在1~2km左右,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能够飞行5~7km之远,可以将远距离的病毒带到养殖场,危害性极大。因此预防蚊子是预防鸡痘等多种禽病的一项重要工作。防蚊方法有:①减少鸡舍周边杂草丛生,减少蚊蝇滋生。蚊子孳生于水中,并喜藏匿于阴暗的环境中,例如草丛内,因此要注意整理鸡舍周边的杂草,不为蚊子孳生提供温床;②提前搭建防蚊网。每年4月份开始购买并搭建专业的养殖场防蚊网,提前做好预防蚊子的工作;③安装灭蚊灯。在养殖场外围每隔8~10m安装1盏灭蚊灯,在防蚊网内,按照20㎡/盏安装灭蚊灯;④提高机械化养殖水平,减少人员流动。人员流动是导致蚊虫、多种病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规范化养殖场或散养户养殖场中,都应做到人员的严格消毒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加强环境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合理布置鸡群饲养密度,保证鸡舍温度湿度,注意通风。鸡舍内进行定期消毒。
5.2 预防外伤
采取措施防止皮肤受伤,修补破损笼子,防止其刺伤刺破鸡皮肤。发现啄癖严重的鸡,及时进行干预,例如隔离处理或检查其是否有其他疾病。如出现外伤,及时对受伤处以碘酊或碘伏消毒处理。
5.3 疫苗刺种
目前市面上有鹌鹑弱毒疫苗、鸡胚弱毒疫苗、组织培养弱毒疫苗,最常用的鸡痘疫苗为鸡痘鹌鹑化弱毒苗,其制备方法为:鸡痘鹌鹑化弱毒株,接种于SPF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进行培养,收获禽痘病毒后制备成疫苗并冻干,形成成品。冻干细胞苗为淡黄色海綿状疏松团块(鸡胚苗为淡红色)。购买的冻干苗需按说明书上的羽份和稀释比例进行生理盐水稀释。使用鸡痘刺种器的刺针,蘸取已稀释的疫苗液后,将鸡翅膀下无羽毛及血管的薄皮肤刺穿的方式进行接种。刺种后,刺种部位皮肤红肿后结痂,2~3周痂脱落则一般视为接种成功。若刺种后无以上现象,则可能接种失败,需及时补种。补种方式同第一次接种。 蛋鸡免疫程序为:20日龄进行接种,70日龄再次接种强化免疫保护效果。具体免疫程序根据季节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冬季通风差,可以适当提前接种时机。
刺种痘苗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疫苗稀释后,最好放置在冰上进行接种,若需暂时储存,则不宜超过4h,否则需丢弃重新稀释;②接种使用的疫苗瓶、稀释液器皿、剩余的疫苗需消毒充分后丢弃,刺种针需消毒后再进行清洗。
6 治疗
健康鸡、疑似鸡与病弱鸡及时隔离,分开放置。健康鸡鸡舍及时消毒,防止继续传播,必要时紧急刺种疫苗;疑似鸡除对鸡舍进行消毒外,全料拌入抗毒清等中药进行饲喂。由于该病毒对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切勿误诊并乱用此二类药物。对于已经皮肤出现痘疹,可以轻轻剥离皮痂,涂以碘酊或碘伏消毒处理后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患处。另外,可以全群使用花椒煎熬饮水,25 kg水,500 g花椒,煎熬两遍,混匀饮水3d[3]。
参考文献:
[1]掌庆平.鸡痘的症状及防治[J].兽医导刊,2020(15):20-21.
[2]徐仲凯,项凤喜,王美花,等.浅谈雏鸡痘病的发生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21,42(5):38-39.
[3]赵坤. 如何防治鸡痘[N]. 山东科技报,2020-07-13(002).
关键词:鸡痘;诊断;预防;治疗
1 鸡痘的病原
鸡痘病由禽痘病毒引发。禽痘病毒的病毒颗粒呈现卵圆形,长径大小在300~450nm,短经大小在170~260nm。一般来说,病毒根据体积大小可分为大、中、小型病毒,例如牛痘病毒(直径约200~300nm)为大型病毒。由此可见,禽痘病毒属于大型病毒。禽痘病毒具有管状或球状蛋白质结构的外膜,双股DNA链为遗传物质。病毒复制方式为胞吞方式出芽,而非通过细胞裂解释放出病毒。禽痘病毒中含有丰富的角鲨烯等内脂成分,重量约为病毒重量的1/3。以上病毒特点导致病毒具有极强的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病毒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可在完全干燥和阳光照射下存活数周。游离的禽痘病毒对乙醚处理不敏感,对氯仿敏感。
2 鸡痘的流行特点
鸡、火鸡、鹌鹑、鸭、鹅、金丝雀、麻雀、鹦鹉及其他鸟类均易感,且具有传播性。在养殖业中,尤其以鸡最易感。1月龄以上的鸡群和其他未开产并未接种疫苗的鸡群是主要危害群体。该病毒对幼鸡和中雏的感染性最强,其次为成年鸡。在饲养密度大的养殖场或鸡舍中,通风光照不足等会导致鸡痘发病几率增加。
病毒传播方式为接触传播,鸡啄癖、同槽饮食等均会增加其传播几率。蚊蟲叮咬也是禽痘病毒在夏季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禽痘病毒的鸡治愈或自愈后终生具有免疫性,并暂未有垂直传播的报道。该病死亡率最高可达50%,另外,在商品肉鸡会造成体重下降或增长缓慢,饲料转化率降低。会造成蛋鸡减产停产,对养鸡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本病除春季外其他季节均为高发季节。
3 临床症状
3.1 皮肤型
肉眼观察,在病鸡首先出现食欲不振,活动减少。在无毛覆盖的部位如头部尤其眼部周围、腿脚、泄殖腔或翅下等处出现痘疹。以头部的痘疹最易观察发现。痘疹最初为麸皮状凸起,大小似黄豆粒。随后转化为灰色或黄灰色结节,体积增大,表面干硬且不平整,最后结节数量增多连成片状,有大块结痂。眼部痘疹鸡的视力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活动和进食。该型致死率最低,治愈率高。
3.2 黏膜型
黏膜型又称咽喉型或白喉型。发病部位为口腔、咽喉和眼结膜的黏膜上皮,痘表面有坚硬且不易剥离的膜称为假膜,表面呈现灰白色。咽喉部位出现痘的病鸡会有明显的食欲减退,严重时造成咽喉水肿、呼吸困难,最终导致窒息死亡。眼结膜上皮出现痘的病鸡会出现眼部水肿,眼球受损,最终造成失明。该类型的病鸡的死亡率高达30%~50%,其危害性高。
3.3 混合型
混合型鸡痘为皮肤型和黏膜型混合感染,这种类型的感染发病率较低,但由于混合感染造成的病情更加严重,死亡率也最高。
3.4 败血型
败血型鸡痘在临床上发病率最低。本型会使得病鸡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有时还伴有各种肠炎等肠道症状。发病较快时,会引起病鸡的急速死亡[1]。
4诊断
4.1临床诊断
根据上述3种类型鸡痘病的发病特征并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即可进行临床初步诊断。通过病死鸡的剖检,可以发现,皮肤型病鸡的皮肤下层毛囊及上皮出现增生性结节,性状与体表性状一致。黏膜型病鸡剖检可见口腔等常见部位出现隆起的白色结节,结节内为溃疡灶。若要进一步进行病毒分型,则需要实验室诊断。
4.2实验室诊断
目前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琼脂扩散实验、病毒中和实验、ELISA血清诊断、血凝实验和PCR检测与测序及鸡胚接种和易感鸡接种等。其中ELISA与PCR检测诊断方法最为准确灵敏。但ELISA试剂盒价格较高,PCR检测需专门的价格高昂的PCF仪,在一般养殖场中难以实现。易感鸡接种结果直观便于观察,且与ELISA、PCR检测和鸡胚接种方法相比,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成本需求和技术需求最低。
1)易感鸡接种 取病鸡痘疹或口腔黏膜假膜进行研磨,按1:5 比例添加生理盐水制成悬浮液,用棉签涂布在易感鸡皮肤毛囊上,5~7 d 左右即可在羽毛根部出现典型的痘疹症状[2]。
2)鸡胚接种 无菌条件下采集皮肤或者黏膜病料,按照上述比例制成无菌悬浮液。或普通方法采集和处理,用0.45μm孔径的滤膜对悬液进行过滤,制备过滤液。将无菌悬浮液或过滤液接种于9~12 日龄 SPF 鸡胚的绒毛尿囊膜上,5~7 d 左右可见痘斑,则证明该病为鸡痘。
5 预防
5.1 环境管理
之前的研究结果发现,蚊子能够传播多种禽类疾病,例如禽类疟疾、禽痘等。中国的蚊子有15属,33种之多。一般蚊子飞行距离在1~2km左右,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能够飞行5~7km之远,可以将远距离的病毒带到养殖场,危害性极大。因此预防蚊子是预防鸡痘等多种禽病的一项重要工作。防蚊方法有:①减少鸡舍周边杂草丛生,减少蚊蝇滋生。蚊子孳生于水中,并喜藏匿于阴暗的环境中,例如草丛内,因此要注意整理鸡舍周边的杂草,不为蚊子孳生提供温床;②提前搭建防蚊网。每年4月份开始购买并搭建专业的养殖场防蚊网,提前做好预防蚊子的工作;③安装灭蚊灯。在养殖场外围每隔8~10m安装1盏灭蚊灯,在防蚊网内,按照20㎡/盏安装灭蚊灯;④提高机械化养殖水平,减少人员流动。人员流动是导致蚊虫、多种病菌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规范化养殖场或散养户养殖场中,都应做到人员的严格消毒并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 加强环境管理,改善饲养条件,合理布置鸡群饲养密度,保证鸡舍温度湿度,注意通风。鸡舍内进行定期消毒。
5.2 预防外伤
采取措施防止皮肤受伤,修补破损笼子,防止其刺伤刺破鸡皮肤。发现啄癖严重的鸡,及时进行干预,例如隔离处理或检查其是否有其他疾病。如出现外伤,及时对受伤处以碘酊或碘伏消毒处理。
5.3 疫苗刺种
目前市面上有鹌鹑弱毒疫苗、鸡胚弱毒疫苗、组织培养弱毒疫苗,最常用的鸡痘疫苗为鸡痘鹌鹑化弱毒苗,其制备方法为:鸡痘鹌鹑化弱毒株,接种于SPF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进行培养,收获禽痘病毒后制备成疫苗并冻干,形成成品。冻干细胞苗为淡黄色海綿状疏松团块(鸡胚苗为淡红色)。购买的冻干苗需按说明书上的羽份和稀释比例进行生理盐水稀释。使用鸡痘刺种器的刺针,蘸取已稀释的疫苗液后,将鸡翅膀下无羽毛及血管的薄皮肤刺穿的方式进行接种。刺种后,刺种部位皮肤红肿后结痂,2~3周痂脱落则一般视为接种成功。若刺种后无以上现象,则可能接种失败,需及时补种。补种方式同第一次接种。 蛋鸡免疫程序为:20日龄进行接种,70日龄再次接种强化免疫保护效果。具体免疫程序根据季节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冬季通风差,可以适当提前接种时机。
刺种痘苗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疫苗稀释后,最好放置在冰上进行接种,若需暂时储存,则不宜超过4h,否则需丢弃重新稀释;②接种使用的疫苗瓶、稀释液器皿、剩余的疫苗需消毒充分后丢弃,刺种针需消毒后再进行清洗。
6 治疗
健康鸡、疑似鸡与病弱鸡及时隔离,分开放置。健康鸡鸡舍及时消毒,防止继续传播,必要时紧急刺种疫苗;疑似鸡除对鸡舍进行消毒外,全料拌入抗毒清等中药进行饲喂。由于该病毒对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切勿误诊并乱用此二类药物。对于已经皮肤出现痘疹,可以轻轻剥离皮痂,涂以碘酊或碘伏消毒处理后用红霉素软膏涂抹患处。另外,可以全群使用花椒煎熬饮水,25 kg水,500 g花椒,煎熬两遍,混匀饮水3d[3]。
参考文献:
[1]掌庆平.鸡痘的症状及防治[J].兽医导刊,2020(15):20-21.
[2]徐仲凯,项凤喜,王美花,等.浅谈雏鸡痘病的发生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21,42(5):38-39.
[3]赵坤. 如何防治鸡痘[N]. 山东科技报,2020-07-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