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忽悠人的牛奶谣言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奶将人类送进癌症的坟墓!”近期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条消息,让每天习惯喝杯牛奶的人不禁大吃一惊。其实关于牛奶的谣言一直都有,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忽悠”你的牛奶谣言。
  谣言一:牛奶致癌?
  对于牛奶致癌的言论,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于康教授表示,“这一言论的依据来自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坎贝尔教授的研究,发现了用含大量的酪蛋白的饲料喂老鼠,可增强黄曲霉毒素对大鼠的致癌作用。所以有人就给引申了,只要含蛋白的食物就有了这个问题。”
  首先从概念来说,从老鼠实践的结果直接推论到人身上是不合理的。二来研究中,酪蛋白作为大鼠饲料里面的惟一蛋白质,换句话说大鼠几乎不食用其他含任何蛋白的成分,这在人类自然膳食中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另外,从原始来源说,癌细胞的增殖是在老鼠摄入酪蛋白“达到或者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可能发生。但牛奶中的蛋白质总量不高,其中的酪蛋白更少。不能忽略的是,酪蛋白是非常优质的蛋白质,人类的母乳里面也含有30%的酪蛋白。
  至于“牛奶是牛喝的,不是人喝的,为了远离疾病,请尽早断奶”的说法,于康教授说这十分荒唐,大量证据表明,牛奶对人体存在非常广泛的益处。所以很多国家一直在倡导并且大力推广从学生、青少年开始进行牛奶补充,就是学生奶计划。目前,我们国家居民人均每年摄入牛奶8公斤,人均每天22毫升(一袋牛奶的1/11),是世界平均值的1/12,是欧美国家的1/30。在中国,居民现在还远远没有享受到正常饮用一袋牛奶所获得的好处,更谈不上所谓超量饮用牛奶带来的坏处。
  谣言二:奶牛产奶靠打激素?
  说起现在的牛奶,很多人会脱口而出“都是激素催出来的,味道营养都不行……”。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说,所谓的“牛奶激素”其实是牛的生长激素,实际上目前在多数国家包括中国都不允许使用。
  生长激素是动物脑中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促进动物的生长。牛的生长激素自然就叫“牛生长激素”,简称bGH。把控制合成bGH的基因转到细菌中,通过培养细菌就可以合成出同样的蛋白质来。这样得到的牛生长激素被称为“重组牛生长激素”,简称为rbGH,跟社会上各种关于“牛奶激素”的传说不同,rbGH并不能让奶牛平白无故地产奶。它只是让奶牛过了产奶高峰之后奶量下降得慢一些。平均而言,使用了“牛奶激素”之后,产奶量可以增加百分之十几。
  对于多数人来说,关心的还是使用了激素的牛奶是否有害健康。这种“可能的危害”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激素本身是否有害健康,二是使用了激素的牛奶是否含有其他有害健康的成分。JECFA是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是一个独立于商业利益之外的国际机构。总结起来,他们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态度就是:rbGH对牛奶不构成实质上的影响;牛奶中的rbGH也不构成健康隐患。


  谣言三:空腹不能喝牛奶?
  有人说空腹喝牛奶会把蛋白质当作能量白白消耗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实际上牛奶中含有约4.5%的乳糖,它属于碳水化合物,会优先分解供能节约蛋白质;此外牛奶中还含有3%左右的脂肪,也能起到供应能量的作用。因此空腹喝奶并不会造成蛋白质的浪费。
  不满一岁的婴儿都可以空腹喝奶而吸收营养,证明奶中的营养物质十分全面,可以为人体充分利用。即便消化率略有降低,在来不及吃早饭时,空腹饮奶仍然比一个早上完全不吃东西更有利于健康。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喝牛奶后有腹胀腹泻问题,那么的确不宜空腹大量饮奶,还是吃些淀粉类食物之后再少量多次地喝牛奶为好,最好能饮用酸奶。


  在20年前,专家们提出不能空腹喝牛奶,是因为当时国人很少有喝牛奶的机会,一旦断了母乳,基本上就见不到奶制品。长期不接触奶制品,导致人体发生“乳糖不耐受”,一喝奶就腹胀、肠鸣、腹泻、腹痛。然而时代不同了,现在很多孩子和年轻人从小就经常喝牛奶、酸奶,吃冰淇淋甚至奶酪,消化牛奶中乳糖的能力很强,即便空腹喝牛奶,也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那么,所谓“空腹不能喝奶”的说法,也该改一改了,至少要加个前提,不能一概而论。其实,空腹的时候不喝牛奶,吃什么好呢?吃糖果?吃饼干?恐怕从营养平衡角度来说,还远不及喝牛奶合理。
  如果从小经常喝牛奶,没有什么“乳糖不耐受”之类的问题,那么空腹喝牛奶完全无害健康。早上时间匆忙,不妨赶紧喝一杯牛奶,可以保证1-2小时不感到饥饿。与完全不吃东西相比,牛奶早餐不仅能提供相当多的营养成分,还能帮助预防胃病和胆结石。不过,清晨不宜把牛奶当成唯一的饮品。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是要先喝一大杯白开水(供暖季节室内干燥时饮淡蜂蜜水更佳),然后再喝牛奶为好。因为牛奶的渗透压较高,在补充水分方面远不如白开水迅速和有效。
  谣言四:牛奶越喝越缺钙?会骨质疏松?


  喝牛奶反而会缺钙,因为会使人体血液变酸,从而导致钙流失,最终容易骨折,骨质疏松。对于网上流传的这个说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说,理性判断要不要吃某种食物、具体该吃多少归根结底在于成本-收益分析,牛奶是获得钙最方便的来源,一般建议每日钙摄入量800毫克,不食用乳制品也不吃钙片的人一般从饮食中也就能获得300毫克的钙,存在巨大缺口,由此可见喝奶的重要性。此外牛奶还可以补充蛋白质、降低尿酸,有着诸多好处,甚至对于癌症、糖尿病整体是呈保护作用的。
  但是我们应提倡均衡饮食,长期过量牛奶摄入(750毫升以上)可能导致饱和脂肪、钙、蛋白质等物质摄入过多,尿酸降低,虽然对痛风患者有利,但也可能减少对于神经系统的抗氧化作用,从而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病的风险。因此像美国膳食指南中也仅仅推荐每天喝3杯牛奶,哈佛大学对于牛奶的推荐量更少,只有1到2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饮奶300克,有条件的喝到500克。
  具体到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很多,营养方面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是最重要的,有大量研究证实牛奶是补钙的有效手段,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很有帮助。但任何一种食品,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绝对好的食物,也没有绝对坏的食物。如果消费者自己的食品知识严重不足,就很容易被各种卖点所“忽悠”。(编辑 梅语)
其他文献
最近,网络上关于“红肉致癌”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热议,使得大众对食用红肉产生了深度担心,进而拒绝所有肉类,这其实是不必要的。从营养学上来讲,肉类包括红肉和白肉,这些都属于动物蛋白,适量食用对人的健康是极为有利的。  人类食用肉类由来已久  从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出发,消费者大可不必为这一报告紧张不已,千百年来,由于东、西方人所处的自然环境、生存条件的不同,决定了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习惯也大不相同。作为传统
2003年,尼古拉斯·凯奇在电影《火柴人》中饰演了一名患有精神强迫症的人:开门需要数着123开三次;室外的光线会引发呼吸急促幻想横生;情绪激动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洁僻
我国传统养生保健学历史悠久,其中穴位养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日出台的《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里就着重强调了以下5个穴位对养生保健、强身健体的重要性。  膻中  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之上,属于任脉,是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此外,一身宗气也汇合于此穴。膻中有理气开胸、降气通络之功,多用于治疗心悸、气短、胸闷、胸痛、乳腺增生、咳嗽、哮喘等心肺疾病。可以用掌根来回摩擦,以透热为度。  三阴交  在小腿
1977年1月1日,她在黎明时吟唱了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一时间响彻华夏大地,真切地表述了人民对共和国总理崇敬挚爱的深情。她的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用一颗大爱之心,温暖了失足少年的扭曲人生,使他们勇敢地重新踏进社会。她以同样的热情,在医学领域里为科学普及引吭高歌……这就是柯岩。  柯岩是我最敬重的大姐,虽已离开六年,但也许还在另一个世界,忘情地啼唱生命的美丽!  因为贺敬之我认识了柯
明明知道要减肥就得管住嘴,可还是忍不住,每顿饭都要吃到撑才肯住嘴……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扰。如何才能减小食量,吃到传说中的“七成饱”,拥有一个能精确感觉食物够不够的“聪明胃”呢?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方法。  用小号餐具  有研究发现,用不同大小的盘子盛菜,结果对于受试者来说,多盛20%和少盛20%居然吃不出来。  在允许自由添饭的情况下,盘子里一次盛的东西越少,人们吃得数量也就越少。因此,要想
春天来了,“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诗句勾起许多人童年时代养蚕的回忆,那时节总是四处寻找桑叶,因而看到桑树觉得格外亲切。  几场春雨一来,春风一吹,桑树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摇曳,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桑树种植历史悠久,古人为了穿衣,家家种桑植麻。诗经里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描绘了桑叶在春天里新鲜润泽的样子。  《陌上桑》中“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
养生,是中医独有的语汇,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规律,以达天人合一之调养,从而保持生命健康的活力。养生之道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黄帝内经》是其代
为落实全球哮喘防治创议精神,我院自 1995年组织我市一、二级医疗单位设立了哮喘专科门诊和防治教育中心.诊治 300例哮喘儿童均来自哮喘专科门诊及儿科病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要自行购买或在门诊就诊时主动要求使用抗生素,当医生开出的处方中含有抗生素时,要询问自己的病症是不是细菌感染,是不是必须服用抗生素才能治疗,并询问
小儿变态反应疾病近年来持续普遍性增加,在许多国家似流行病,近20年增加3~4倍,小儿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约为25%,许多学者判断这类疾病还在继续增加,现将近年俄文及国内资料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