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努力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并尽量对其展开再生利用,不仅是城市环境卫生工作的需要,也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中图分类号:TU824+.5 文献标识码: A
1旧木材、木屑的再利用
从建筑物拆卸下来的废旧木材,一部分可以直接当木材重新利用。对于建筑施工产生的多余木料(木条),清除其表面污染物后,根据尺寸大小直接利用,而不用降低其使用等级。可加工成楼梯、栏杆(或栅栏)、室内地板、护壁板和饰条等、也可加入粘合剂支撑复合板材。建筑垃圾中的碎木、锯末和木屑,可作为燃料堆肥原料和侵蚀防护工程中的覆盖物。不含有毒物质的碎木、锯末和木屑,如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废木料、无油漆的废木料,可直接作为燃料利用其燃烧释放的能量。废木料用于生产黏土-木料-水泥复合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等优点,因而可作为特殊的绝热材料使用。
2旧沥青的再利用
在屋面拆除和道路翻修后会产生大量沥青、混凝土的混合物,经过分选分离之后,沥青材料还可以循环使用。旧沥青路面经过破碎筛分,和再生剂、新骨料、新沥青材料按适当比例重新拌合,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而屋面沥青材料也可回收应用于路面沥青的冷拌和热拌施工,是所需的纯净沥青大大减少。沥青屋面材料含有高等级的矿质填料,它们能替换冷拌、热拌沥青中的一部分骨料,另外,沥青屋面材料含有纤维素类结构,有助于提高热拌沥青的性能。
国外对沥青路面材料再生的研究从 1915 年在美国开始,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研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机械设备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在美国已经非常常见,重复利用率高达 80%。我国在早期不同程度的利用废旧沥青料来修路,但都作为肥料利用来考虑,一般只用于轻交通道路、人行道或道路垫层。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公路养护单位尝试的将沥青混合料简单再生后用于低等级公路或道路基层,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合适的再生剂以及机械设备,使得沥青再生技术并没有在实际工程中大量的应用。
3旧混凝土的再利用
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总量的 30%左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回收利用价值较大的组分,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后,可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水泥,或作为路基材料,或与碎砖、石灰混合用于夯扩桩。旧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1)生产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混凝土块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WCA),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的配置新混凝土的技术。再生骨料按来源可分为道路再生骨料和建筑再生骨料,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再生粗骨料,粒径5~25 ㎜;再生细骨料,粒径 0.15~5 ㎜,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置的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对于开发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始于二战后的前苏联、德国和日本。日本政府在 1977 年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旧混凝土的加工工厂,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1995 年的混凝土再生利用率为 65%,要求在 2000 年达到 90%,日本对再生混凝土的吸水性、强度、配合比、收缩、冻胀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德国将再生混凝土主要用于公路路面工程,德国钢筋委员会在 1998 年 8 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要求采用再生骨料配置的混凝土必须完全符合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国家标准。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较晚,不过已经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立项,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截止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再生混凝土规范出台,影响了它的大规模推广使用。
(2)生产再生水泥
目前使用废弃混凝土磨细后作为生产水泥的部分原料的研究工作也已展开,据广州余泥渣土管理处介绍,广州正在引入该技术生产再生水泥,以代替日益减少的天然矿物原材料。 将废弃混凝土与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细后入窑烧制可得到不同标号的再生水泥,据有关学者的研究,随着废弃混凝土的使用比例的增高,水泥(孰料+石膏)强度逐渐降低。 用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生产水泥,可节省大量的石灰石、天然石子以及铁粉资源,还可少燃烧煤炭,但需要大量人力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分拣,以除去其中的杂物。
4 建筑垃圾混合使用
建筑垃圾除上述几种主要成分单独使用外,还可混合使用,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分拣程序,使用方便。
(1)建筑垃圾用作渣土桩填料
建筑垃圾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置于地基中,可不受外界影响,不会产生风化而变为酥松体,能够长久的起到骨料的作用。建筑渣土桩是利用吊机将重锤提升一定高度后,使之自由下落夯击原地基,在夯击坑中填充一定粒径的建筑垃圾,其主要成分一般为经过除去有机杂质、大块混凝土的碎砖、土、和生石灰的混合料,然后夯实,最后在面层做 30cm 的三七灰层,以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碎砖粒径一般为≤60~120mm,土料可使用原槽土。这种建筑垃圾渣土桩造价低,工期短,施工设备及工艺简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建筑垃圾作夯扩桩填料
建筑垃圾夯扩桩,是采用细长锤(直径 250~500mm,长为 3~5m),在护筒内边打边下沉,到达设计标高后,分批向筒内投入碎石、碎砖、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用细长锤反复夯实、挤密,在桩端处形成复合载体,放入钢筋笼,浇注桩身混凝土而成。这种桩由上部混凝土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构成,下部复合载体受到强大的夯击能量而挤密周围的土体,土体得到密室,变形模量提高,所以能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建筑垃圾夯扩桩具有以下优点:该桩具有桩基的承载特性,结构形式简单,竖向承载力高,施工工艺简单,无需场地降水,且可消纳大量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5 建筑垃圾的填埋处理
建筑垃圾量非常大,除极少部分有害外,如经防腐处理的废旧木材、的日光灯管等,其它可进行再生利用。所以从理论上讲,只需将建筑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分离出来送往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对剩余的绝大部分无毒无害的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利用既可。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建筑垃圾是采取填埋处理。
建筑垃圾對环境的危害性小于生活垃圾,但是也不能将其简单的一埋了之。建设填埋场前应对场地的水文和地质条件进行评估。根据填埋场的环境影响、交通、土地征用、运输距离、封场后的土地开发等因素,对场地进一步的进行筛选。合理的选址可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建筑垃圾对空气、水、土壤资源的污染,以及与填埋场相毗连的产业和土地利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填埋场地的选择要考虑一下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建筑垃圾的来源和数量确定填埋场的规模;上覆土壤要易取得,易压实,防渗能力要强;运输和操作设备的噪声不易影响周围居民;运输距离适宜,位于城市的下风向和地下水的下水位。 填埋场封场后应采取覆盖措施,最大限度的阻止降水向下渗透,上覆土层可以采用植被土,营造人工林,还原自然地貌,也可作公园和娱乐场所,修造停车场,建设储备仓库等。
参考文献:
[1] 陈力.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法律规制[硕士].重庆大学,2008
[2] 陈建达.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与设备开发[J].建材工业信息,2005
[3] 李燕琼.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四川省情,2006
关键词: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中图分类号:TU824+.5 文献标识码: A
1旧木材、木屑的再利用
从建筑物拆卸下来的废旧木材,一部分可以直接当木材重新利用。对于建筑施工产生的多余木料(木条),清除其表面污染物后,根据尺寸大小直接利用,而不用降低其使用等级。可加工成楼梯、栏杆(或栅栏)、室内地板、护壁板和饰条等、也可加入粘合剂支撑复合板材。建筑垃圾中的碎木、锯末和木屑,可作为燃料堆肥原料和侵蚀防护工程中的覆盖物。不含有毒物质的碎木、锯末和木屑,如没有经过防腐处理的废木料、无油漆的废木料,可直接作为燃料利用其燃烧释放的能量。废木料用于生产黏土-木料-水泥复合材料,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等优点,因而可作为特殊的绝热材料使用。
2旧沥青的再利用
在屋面拆除和道路翻修后会产生大量沥青、混凝土的混合物,经过分选分离之后,沥青材料还可以循环使用。旧沥青路面经过破碎筛分,和再生剂、新骨料、新沥青材料按适当比例重新拌合,形成具有一定路用性能的再生沥青混凝土,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而屋面沥青材料也可回收应用于路面沥青的冷拌和热拌施工,是所需的纯净沥青大大减少。沥青屋面材料含有高等级的矿质填料,它们能替换冷拌、热拌沥青中的一部分骨料,另外,沥青屋面材料含有纤维素类结构,有助于提高热拌沥青的性能。
国外对沥青路面材料再生的研究从 1915 年在美国开始,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研发、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机械设备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在美国已经非常常见,重复利用率高达 80%。我国在早期不同程度的利用废旧沥青料来修路,但都作为肥料利用来考虑,一般只用于轻交通道路、人行道或道路垫层。近几年来,国内一些公路养护单位尝试的将沥青混合料简单再生后用于低等级公路或道路基层,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合适的再生剂以及机械设备,使得沥青再生技术并没有在实际工程中大量的应用。
3旧混凝土的再利用
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总量的 30%左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回收利用价值较大的组分,混凝土块经过破碎后,可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再生水泥,或作为路基材料,或与碎砖、石灰混合用于夯扩桩。旧混凝土的回收利用研究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1)生产再生混凝土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混凝土块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WCA),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的配置新混凝土的技术。再生骨料按来源可分为道路再生骨料和建筑再生骨料,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再生粗骨料,粒径5~25 ㎜;再生细骨料,粒径 0.15~5 ㎜,利用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置的混凝土,称为再生混凝土对于开发再生混凝土的研究,始于二战后的前苏联、德国和日本。日本政府在 1977 年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旧混凝土的加工工厂,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1995 年的混凝土再生利用率为 65%,要求在 2000 年达到 90%,日本对再生混凝土的吸水性、强度、配合比、收缩、冻胀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目前德国将再生混凝土主要用于公路路面工程,德国钢筋委员会在 1998 年 8 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要求采用再生骨料配置的混凝土必须完全符合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国家标准。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较晚,不过已经对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立项,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截止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再生混凝土规范出台,影响了它的大规模推广使用。
(2)生产再生水泥
目前使用废弃混凝土磨细后作为生产水泥的部分原料的研究工作也已展开,据广州余泥渣土管理处介绍,广州正在引入该技术生产再生水泥,以代替日益减少的天然矿物原材料。 将废弃混凝土与石灰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细后入窑烧制可得到不同标号的再生水泥,据有关学者的研究,随着废弃混凝土的使用比例的增高,水泥(孰料+石膏)强度逐渐降低。 用废弃混凝土为原料生产水泥,可节省大量的石灰石、天然石子以及铁粉资源,还可少燃烧煤炭,但需要大量人力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分拣,以除去其中的杂物。
4 建筑垃圾混合使用
建筑垃圾除上述几种主要成分单独使用外,还可混合使用,不需要经过复杂的分拣程序,使用方便。
(1)建筑垃圾用作渣土桩填料
建筑垃圾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置于地基中,可不受外界影响,不会产生风化而变为酥松体,能够长久的起到骨料的作用。建筑渣土桩是利用吊机将重锤提升一定高度后,使之自由下落夯击原地基,在夯击坑中填充一定粒径的建筑垃圾,其主要成分一般为经过除去有机杂质、大块混凝土的碎砖、土、和生石灰的混合料,然后夯实,最后在面层做 30cm 的三七灰层,以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碎砖粒径一般为≤60~120mm,土料可使用原槽土。这种建筑垃圾渣土桩造价低,工期短,施工设备及工艺简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建筑垃圾作夯扩桩填料
建筑垃圾夯扩桩,是采用细长锤(直径 250~500mm,长为 3~5m),在护筒内边打边下沉,到达设计标高后,分批向筒内投入碎石、碎砖、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用细长锤反复夯实、挤密,在桩端处形成复合载体,放入钢筋笼,浇注桩身混凝土而成。这种桩由上部混凝土桩身和下部复合载体构成,下部复合载体受到强大的夯击能量而挤密周围的土体,土体得到密室,变形模量提高,所以能大幅提高地基承载力。建筑垃圾夯扩桩具有以下优点:该桩具有桩基的承载特性,结构形式简单,竖向承载力高,施工工艺简单,无需场地降水,且可消纳大量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保护环境。
5 建筑垃圾的填埋处理
建筑垃圾量非常大,除极少部分有害外,如经防腐处理的废旧木材、的日光灯管等,其它可进行再生利用。所以从理论上讲,只需将建筑垃圾中的有害成分分离出来送往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对剩余的绝大部分无毒无害的建筑垃圾进行循环利用既可。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对建筑垃圾是采取填埋处理。
建筑垃圾對环境的危害性小于生活垃圾,但是也不能将其简单的一埋了之。建设填埋场前应对场地的水文和地质条件进行评估。根据填埋场的环境影响、交通、土地征用、运输距离、封场后的土地开发等因素,对场地进一步的进行筛选。合理的选址可以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建筑垃圾对空气、水、土壤资源的污染,以及与填埋场相毗连的产业和土地利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填埋场地的选择要考虑一下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建筑垃圾的来源和数量确定填埋场的规模;上覆土壤要易取得,易压实,防渗能力要强;运输和操作设备的噪声不易影响周围居民;运输距离适宜,位于城市的下风向和地下水的下水位。 填埋场封场后应采取覆盖措施,最大限度的阻止降水向下渗透,上覆土层可以采用植被土,营造人工林,还原自然地貌,也可作公园和娱乐场所,修造停车场,建设储备仓库等。
参考文献:
[1] 陈力.论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法律规制[硕士].重庆大学,2008
[2] 陈建达.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与设备开发[J].建材工业信息,2005
[3] 李燕琼.我国城市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四川省情,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