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在民主、开放、愉快的课堂教学和绘画实践中提高认识,感受、热爱、美化生活,创新思维、理念、能力,为美術教育带来生机、活力、成果。用创新理念来教育学生,提高创新认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质疑、探究,提升教师自我水平、技能、素养,义不容辞。
关键词: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一、提高学生创新教育认识
教师应构建、整合、创新美术教育新体系,搞活课内外教学,让学生在绘画空间驰骋想象、勇于构思、自由泼墨、大胆创新。
美术教学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只有引导学生具有创造思维、意识、精神、能力,运用美术基础知识,活学活用、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通过课内外活动、回归自然等多种途径,才能激发提高创新精神和能力,实现创新的神圣目标。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创新教育的先导。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只要善于开发培养。我曾在课堂上模仿重演心理学家做过的跳蚤跳不出瓶子的實验,启发、引导、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只要让学生心领神会,就能更聪明地发现、解决新问题,掌握、迁移新知识,让创新更轻松、更顺利。学生在习作中让马长上翅膀,给太阳画上胡子,为云彩涂上七色等,都要点赞。
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对美的真情实感和无所畏惧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是人类最珍贵的闪光点。教师不应约束、压抑去毁灭,应以培养、激励来开采;应情真意切地爱护、扶植和培养其创新能力。
1.在课堂上调动其创新热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要留出学生“创作”和个性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我想画”“我要画”“我能画好”的动力,启发个性化的创新构思、运用材料、使用工具、表现方式、表现过程等,让习作充分体现个性化的一面。教学《圆盘装饰》一课,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圆盘创造之美,再让学生驰骋想象、自由发挥、亲手制作,后分组评议、教师点评、二次“创作”;教学绘画作品,要引导学生富有创新思路和个性特点,大胆运用色彩、协调、比例、对比等方法,表达各自理解的美感。如学生作品《花卉》《小猫钓鱼》《建筑物》《小风车》等,都构图新颖、装饰别致、颇有创新、先后获奖。
2.让大自然启发其想象源泉。“自然总是美的”(罗丹)。自然景色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这是学生创新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能为学生开启想象大门;只有发现美,才能创造美。我常和同事组织学生去公园、广场、湖边“写生”,让他们接触、认识、了解社会,形象感知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日新月异的新中国,提升对课堂知识的再认识,夯实良好的绘画基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多作品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奖励。
3.在教改中激励其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要“挑刺”,而要激励;不要“手高眼低”,而要“眼高手低”。我自始至终贯穿激励机制,多引导、肯定、点赞、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如彩泥《中国梦“家和万事兴”》获全国二等奖;科幻画《救生鱼》《太空城》《太阳能电、水收集器》《脑磁波图书馆》分别获区市二、三等奖,都与激励有关。
培养创新技能,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大胆质疑、努力求知、乐于探究,培养其驾驭画面的构思、设想、思维、综合能力等,让学生在各类“创作”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彰显个性,各自发展,完成自己喜闻乐见的作品。如学生刘梦锦、楮子旭、杨耀尊,对“草编”“粘贴”“贴画”“彩泥”心领神会,他们的《花枝“皇冠”》《“大树”拼贴画》《彩泥世界快乐多》等作品先后获奖。
三、提倡师生互动,完善美术创新理念
在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是主力。
因为教师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双重责任。教师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标准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极大影响。教师不是美术活动的观众,而是“主导”。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作为“主体”、主力的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任何美术创新活动,都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活动能力和心理品质,“打铁先得自身硬”,教师就承担着这种“奠基”重任,极其关键。
因为教师的创新品质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学生模仿力很强,倘若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创新意识、思维、行为、能力等积极因素,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带动、培养学生的这些积极因素,无形中激发、促进、熏陶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愿望、能力的培养者、示范者、影响者。教师用自身的语言、动作、实物、电教、直观演示等手段,影响、鼓励、赞扬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就会春风化雨般启发学生内在心灵的觉醒,就会画龙点睛般点燃学生主动画画的热情。我的绘画作品获二等奖,剪纸获二等奖等多项指导奖就为学生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因为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多采用“引导式绘画”、“自由式绘画”,“领悟性绘画”等方法,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交流、小组学习等方式,调动其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合作与交流能力,引导其去观察、临摹、比较,提高其绘画兴趣和欲望。对学生的“半成品”,应多展览、指导、点评,或者再“创作”。教学《闪光的烟花》《我在空中飞》等课,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乐于参与、学习、探究、动手,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或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完成。从而培养集体观念,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在2016年6月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周庄杯”作品评比活动中,学生作品《中国梦“家和万事兴”》荣获全国二等奖,就是成功的例证。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只能教出“画匠”,而创新教育才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无可估量的潜能。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通过创新思维、探索、实践、技巧和方法,充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师任重道远的崇高目标。
关键词:创新;能力;课堂教学
一、提高学生创新教育认识
教师应构建、整合、创新美术教育新体系,搞活课内外教学,让学生在绘画空间驰骋想象、勇于构思、自由泼墨、大胆创新。
美术教学与创新教育密不可分,只有引导学生具有创造思维、意识、精神、能力,运用美术基础知识,活学活用、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通过课内外活动、回归自然等多种途径,才能激发提高创新精神和能力,实现创新的神圣目标。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创新教育的先导。人人都有创新能力,只要善于开发培养。我曾在课堂上模仿重演心理学家做过的跳蚤跳不出瓶子的實验,启发、引导、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特征。只要让学生心领神会,就能更聪明地发现、解决新问题,掌握、迁移新知识,让创新更轻松、更顺利。学生在习作中让马长上翅膀,给太阳画上胡子,为云彩涂上七色等,都要点赞。
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学生对美的真情实感和无所畏惧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是人类最珍贵的闪光点。教师不应约束、压抑去毁灭,应以培养、激励来开采;应情真意切地爱护、扶植和培养其创新能力。
1.在课堂上调动其创新热情。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中要留出学生“创作”和个性发挥的余地,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我想画”“我要画”“我能画好”的动力,启发个性化的创新构思、运用材料、使用工具、表现方式、表现过程等,让习作充分体现个性化的一面。教学《圆盘装饰》一课,让学生在欣赏中了解圆盘创造之美,再让学生驰骋想象、自由发挥、亲手制作,后分组评议、教师点评、二次“创作”;教学绘画作品,要引导学生富有创新思路和个性特点,大胆运用色彩、协调、比例、对比等方法,表达各自理解的美感。如学生作品《花卉》《小猫钓鱼》《建筑物》《小风车》等,都构图新颖、装饰别致、颇有创新、先后获奖。
2.让大自然启发其想象源泉。“自然总是美的”(罗丹)。自然景色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这是学生创新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能为学生开启想象大门;只有发现美,才能创造美。我常和同事组织学生去公园、广场、湖边“写生”,让他们接触、认识、了解社会,形象感知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和日新月异的新中国,提升对课堂知识的再认识,夯实良好的绘画基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诸多作品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奖励。
3.在教改中激励其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要“挑刺”,而要激励;不要“手高眼低”,而要“眼高手低”。我自始至终贯穿激励机制,多引导、肯定、点赞、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如彩泥《中国梦“家和万事兴”》获全国二等奖;科幻画《救生鱼》《太空城》《太阳能电、水收集器》《脑磁波图书馆》分别获区市二、三等奖,都与激励有关。
培养创新技能,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大胆质疑、努力求知、乐于探究,培养其驾驭画面的构思、设想、思维、综合能力等,让学生在各类“创作”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彰显个性,各自发展,完成自己喜闻乐见的作品。如学生刘梦锦、楮子旭、杨耀尊,对“草编”“粘贴”“贴画”“彩泥”心领神会,他们的《花枝“皇冠”》《“大树”拼贴画》《彩泥世界快乐多》等作品先后获奖。
三、提倡师生互动,完善美术创新理念
在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主导”,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是主力。
因为教师肩负着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双重责任。教师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气氛、评价学生的标准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有极大影响。教师不是美术活动的观众,而是“主导”。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作为“主体”、主力的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任何美术创新活动,都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活动能力和心理品质,“打铁先得自身硬”,教师就承担着这种“奠基”重任,极其关键。
因为教师的创新品质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学生模仿力很强,倘若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创新意识、思维、行为、能力等积极因素,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带动、培养学生的这些积极因素,无形中激发、促进、熏陶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愿望、能力的培养者、示范者、影响者。教师用自身的语言、动作、实物、电教、直观演示等手段,影响、鼓励、赞扬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就会春风化雨般启发学生内在心灵的觉醒,就会画龙点睛般点燃学生主动画画的热情。我的绘画作品获二等奖,剪纸获二等奖等多项指导奖就为学生起到了榜样和示范作用。
因为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多采用“引导式绘画”、“自由式绘画”,“领悟性绘画”等方法,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交流、小组学习等方式,调动其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合作与交流能力,引导其去观察、临摹、比较,提高其绘画兴趣和欲望。对学生的“半成品”,应多展览、指导、点评,或者再“创作”。教学《闪光的烟花》《我在空中飞》等课,要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特长,乐于参与、学习、探究、动手,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或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合作完成。从而培养集体观念,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在2016年6月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周庄杯”作品评比活动中,学生作品《中国梦“家和万事兴”》荣获全国二等奖,就是成功的例证。
综上所述,传统教育只能教出“画匠”,而创新教育才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无可估量的潜能。教师的任务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通过创新思维、探索、实践、技巧和方法,充分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师任重道远的崇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