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问题、建设意义及对策机制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o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国家的基本信念和情感态度,涵盖该国公民对国家制度、领土、身份等的基本认同。边疆民族地区因特殊的地理特征、文化历史和人文特性,国家认同面临经济发展落后、教育质量水平较低、资源均等化程度、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等诸多阻滞因素制约,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日益凸顯。现代国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强大,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的建构,需要系统化、整体化地探索对策。
  关键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民众;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41
  
  国家认同(national identity)是一个政治概念,包括内化的认同心理情感和外显的认同行为的双重内涵。江宜桦认为,“国家认同是一个人确认自己属于某个国家,以及这个国家究竟是怎样一个国家的心灵性活动。”在多民族国家中,少数民族既有天生的族群认同,同时又因是国家的成员而保持国家认同,而这两种认同之间的相互关系格局深刻影响着民族关系。因此,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和政治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结构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文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甚至是同一民族内部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渐趋凸显,加之境内外反华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当前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设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日益显现。
  1.1 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结构性矛盾增加
  人类社会历史表明,人们共同的心理基础离不开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支持。国家认同的建设自然离不开物质资料的支持和强化,这是国家认同建设所必需的现实基础。李普塞特认为,当今世界,对于一个政府或政党而言,其政治统治和社会治理的绩效离不开经济的持续增长,换言之,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衡量其有效性重要尺度。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与变革时期,一方面,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发展水平差异的地域性、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各民族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愈发凸显。边疆民族地区多位于内陆边境地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当不同民族、同一民族内部成员之间的福利和生活质量未得到预期提升时,就很容易滋生不满情绪,少数民族群众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国家认同问题的出现。
  1.2 边疆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共通性的价值观念淡化
  边疆民族地区多位于我国内陆的边境地带,地理位置偏远,条件比较艰苦,难以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在一些民族地区,边疆民族地区的教师学历水平不高,部分教师难以熟练使用国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欠缺,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民众的文化素质受到极大影响。
  社会如果想要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塑造一个具有高度价值理性和解释性的价值观念,为政治体系的合法性提供辩护和证明。事实上,少数民族天然地会竭力维系和发展自身的文化、语言、文字等。如果新一代的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水平不高,对中华文化缺少足够的认识和理解,各民族缺乏共同的交流平台与话语体系,难以塑造一种共通性的价值观念,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必然下降。
  1.3 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暴力性事件出现
  近年来,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出现的威胁稳定的暴力性事件,其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公民政治参与途径有限、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社会治理与民众诉求之间的脱节等。“当少数民族的利益诉求十分突出,而政府又不能察觉并给予及时回应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就会随着对政府的失望而消退,群体性事件就难以避免地爆发。”同时,国家认同的建构说到底是为了塑造人对国家的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而人对国家最直接、直观的感受就是政策法规贯彻实施后所取得的效果,如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否显著提高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但民族政策与民众诉求相互脱节,必然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民众呼声和利益诉求,导致暴力性、群体性事件出现。
  2 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建设的意义
  国家认同问题的出现及演变,深刻影响着很多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秩序和民族团结,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升的基础。当前,我国存在的国家认同问题主要是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而这些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关乎我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因此,重视与推动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设,实现我国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2.1 有利于贯彻民族政策,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
  民族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是设计和贯彻民族政策的基本依据。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如果能够保持较高的国家认同度,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势力和活动,必然有利于贯彻相关民族政策,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更有助于平等、民主、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当前,如果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出现问题,那么民族政策很容易出现误解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民族地区民众的法治意识相对淡薄、法制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也会更加凸显,极大消解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加政策贯彻和社会治理的成本。
  2.2 有利于加强民族交流,发展民族文化
  不同民族在各自的历史活动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俗。但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影响,不利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对外交流和合作。对于少数民族而言,面对国家的文化整合,各民族会竭力维系本民族文化。因此,如果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出现问题,国家主流文化的地位和价值必然面临挑战,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受限,不利于发掘和发挥不同民族的文化优势和特色,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百花园。相反,如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交流搭建平台,实现合理、有效的兼容与整合,使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基础更加深厚和坚固。   2.3 有利于有效进行社会建构,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国家领土疆域的边界确认了该国法律规定所管辖的范围,并且还在法理上界定了不同民族的国家成员身份。但国家疆域与民族身份往往不相一致,换言之,即使生活在同一政治屋顶之下,一部分人群仍然感到自己不属于主流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或者自身不愿意接受主流群体的整合。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几乎每个地方的人都在询问、重新考虑和重新界定他们自己有何共性以及他们与别人的区别何在:我们是什么人?我们属于什么?”因此,当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一旦边疆少数民族面临各种利益冲突时,狭隘的民族主义就很有可能产生和蔓延,个体问题极易上升为民族问题,从而爆发群体性事件。可见,高度重视我国的国家认同建设,进行有效的社会建构,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综上所述,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设无论在过去、现在都是我国当前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
  3 少数民族群众国家认同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加快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均衡分配
  边疆地区由于自然、历史和文化等因素影响,发展滞后,人们的生活质量仍有待提升。因此,维护和强化国家认同的关键举措就是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均衡分配,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当前,首先应给予民族地区更大的财政支持力度,将资源向边疆地区倾斜,针对性开展对口帮扶的援疆项目,多渠道促进就业,大力改善民生。其次,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战略,将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国家战略布局相结合,利用好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流的契机和平台,扭转边疆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鼓励与支持地方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当地民众就业。最后,根据当地的地理特点与资源优势,依托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工艺等,打造和发展民族特色品牌,助力民众脱贫致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2 提升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强化公民身份意识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民族身份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因此,要建构一种超越民族界限、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的公民身份。在基本权利和义务层面,生活在同一片领土疆域的人们都平等地享有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履行相应义务。国家专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其贯彻和执行,以此强化公民身份意识。
  在我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将提升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置于突出位置。当前,应提倡和引导民族地区民众学习国语,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的普及度。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改善教育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训练,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同时,借助政策支持,吸引优秀教师到民族地区任教,号召优秀少数民族毕业大学生返乡,支持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3.3 提高民族政策的合理性,畅通利益表达渠道
  当前,要正确引导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态度,不断完善民族政策,拓宽民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为民众积极有序的政治参与创造条件。
  具体而言,第一,激发少数民族关心国家和民族事业的热情,为公民沟通政治意愿搭建平台。通过“座谈会”、“群众代表会”等多形式反映民众的意愿和要求。第二,拓宽少数民族的利益表达渠道,创新表达机制,公开相应程序,提升民族事务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水平。第三,加强政府与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干部队伍。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同当地群众之间的联系,设立驻村干部,及时关注与回应少数民族的利益诉求。
  4 结语
  边疆地区是国家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对国家认同建设的诸多因素阻滞,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当前,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全国各民族群众应该同心同德、携手共进,构建和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共同建设新时代的中国。
  参考文献
  [1]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M].台北:台湾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1998:12.
  [2]陆海发,袁娥.边疆少数民族国家认同建设的意义、挑战和对策[J].青海民族研究,2010,(4):16-19.
  [3]塞缪尔·P.亨廷顿.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特性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0:10.
  [4]宁骚.民族与国家—民族关系与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003.
  [5]张明军.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分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32.
  [6]荣燕.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问题及对策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8,(9):5-9.
  [7]罗兆麟.当代民族国家的认同危机及其治理[J].民族论坛,2015,(12):24-29.
  [8]周平.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问题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3,(1).26-40.
其他文献
摘 要: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是高职房地产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针对课程性质,为了更好培养学生市场调查技能,课程教学以微课作为载体和辅助,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吸收内化,并进一步加大课堂实践力度,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政治文本的翻译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传播中国理念、讲述中国故事,其中四字格的翻译是重点和难点。十九大报告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很多四字格结构。以十九大报告为例,认为四字格可以分为独立使用四字格和排比形式四字格,主要用直译、意译和省译的方法进行翻译。  关键词:政治文本;四字格;英译技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毕业设计环节多年来一直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思路在于将岗位胜任能力融入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从岗位胜任力内涵研究入手,结合酒店实际情况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岗位胜任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方案,意在通过毕业设计环节全面提升和考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学生后续就业和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
期刊
摘 要:以上海为例,通过分析,明确了当前主要夜间出游群体对夜游的新需求以及对APP使用上的要求,并就此对APP功能进行完善,细化了已有功能,针对个人隐私、未成年人和公共信息三个方面补充了三个新功能,希望能为夜游APP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夜游;上海;APP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1.109  1 研究
期刊
摘 要:主题班会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是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由于传统的班会存在形式单一、主题随意、学生参与性差等诸多不足,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需求和特点设计班会主题,丰富班会形式,构建课程化的班会体系尤为必要。  关键词:学分制;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战略日渐显示出其强大的影响力,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蚂蚁花呗”于2015年4月上线,前期主要面向于淘宝等线上消费,随着宣传力度加大,逐渐发展到线下领域。较于信用卡,蚂蚁花呗凭借其较低的门槛、更简单的线上办理方式和“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模式等优势,深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大学生。针对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调查结果,分析和阐述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合理的
期刊
摘 要:高职扩招是国家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的重大决策,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利国利民,高职院校应该借机完善自身如硬件适应扩招的要求,贫困地区政府也要认真解读,充分利用。分析了高职教育服务乡村旅游扶贫的可能性、意义、必要性及形式,也以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为例阐述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能对该地的乡村旅游扶贫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扩招;乡村旅游扶贫;邛崃市南宝山镇羌寨  中图分类号:F2
期刊
摘 要:借鉴西方国际移民理论及国内对于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指标设计,调查了武汉市大学生的城市融入情况,分析影响大学生融入城市现状,并提出结合大学生群体特征和城市文化资本,城市应注重文化资本积累,增强城市吸引力;完善各项制度和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形象宣传;包容万象的城市心态。  关键词:大学生;城市文化资本;城市融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
期刊
摘 要:以聚焦卫生健康行业医务青年职业精神为视角,通过调研高校、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及大学附属医院践行职业精神探讨,探索建立内联外引的医务青年志愿服务机制,构建中医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模式,率先提出“学科-组织-社会”志愿服务共享平台理念,探索海派中医“1+1+1”志愿服务品牌矩阵,完善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中医人文关怀服务项目。  关键词:海派中医;青年志愿服务;实践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
期刊
摘 要: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以及“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战略下,佛山这个制造业大市面临向先进制造业强市升级,其现代产业体系在激烈竞争,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和经济中,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如何提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试图对制造业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建立了一套包含开放性、竞争性、创新性、融合性、聚集性五个维度17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照佛山、东莞两个制造业大城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