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双元制”通过立法,确定了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解决了“教学”和“用工”脱节的问题,为德国培养了大量技术精湛的技术工人,成为德国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我们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对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实习进行改革,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进一步贴近企业。学校从2002年开始在机械类专业中探索、尝试“双元制”教学模式。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职业培训模式。其中,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其主要特点:一是学校与企业互动办学。学校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中职专业的专业课程及确定教养模式,企业根据所需生产岗位决定培训什么工种及确定人数。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以工人身份工作,无偿使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实践操作,以尽早适应工作。二是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且主动与学校合作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教学计划
以实践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学校参照德国“双元制”教学计划,结合中国国情,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一起研制了一套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 “双元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充分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突出实践的主导地位,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教学就按需设置相应的课程及课时量。如原有机制专业设有17门专业课程,而“双元制”机制专业仅设置专业文化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专业实训4门必需的专业主修课。第一学年50%的时间学理论,5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第二、三学年20%的时间学理论,3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50%的时间在企业培训。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制定的“双元制”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专家重新编写专业课教案,删减大量与培训目标无关的理论知识和公式推导等内容,增加了许多实用性专业知识。“双元制”机制专业文化课开设政治、职业道德、语文、数学、就业指导、体育6门课,其中不包括工具学科——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理论课删减合并了电工学与机床控制、夹具与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材料力学和金属材料等。增加了CAD、CAM、数控车、数控铣等实用学科。还增加了钳工、焊工等实用性强的课程,以使学生获得综合谋生能力。一年级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时比例为3∶3∶4;二、三年级为1∶2∶7,从而加大了实训课的力度。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训练。教师充分利用模型、挂图、标本及实物,注重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录像、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实训课主要在实习车间和企业中进行。理论课教学也有半数以上是在有关的实习场所进行的。
二、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教学方法
实行“三点一线”。“三点”为课堂、实习车间和实习企业。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问题,包括广阔的专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 理论知识等。其目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在实习车间中解决“应会”的问题,包括实际技能、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能力,并把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怎样做。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成“一线”是这“三点”的有机结合,相互贯通。专业教学中涉及的每一知识环节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这个顺序过程来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循环往复、滚动式前进的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小循环、大循环反复进行的运转过程。以“双元制”机制专业为例:机制专业教学设有钳工、普工、焊工、数车、数洗等5个工种,备有6个专业实习车间。所谓小循环,是指对某一工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涉及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都必须由课堂到实习车间再到企业,以“三点一线”的方式组织教学。在这个“小循环”中,“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大循环,就是在每一循环完成之后,进入下一步的教与学,又是从一个工种开始,将7个工种全部轮换一遍。下一轮与上一轮形式相同,但有质的区别。理论要求相应更深,技能要求相应更高。就这样,由小循环到大循环,再回过头来由小循环到大循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往复循环前进,逐步提高技能培养层次,最终达到教学计划中要求的熟练程度。
三、制定校内实习和管理改革方案
1.采用专业教师负责制
专业教师上专业课的同时负责实习指导,学校定考证指标。教师根据考证要求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有责任、有压力,学生在实习中也有明确的目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对专业教师有较高的技能要求。
2.校内实习采用交叉工种法
所谓的交叉工种法就是把一个教学班分成二个实习班。一班安排钳工实习,另一班安排机加工或数控实习,按一定的周期进行轮换。这样既解决了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接触到各种机床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各工种的实际实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技能。
3.用企业管理方式来管理车间
重新制定了实习车间规章制度、各工种操作规程,并有专门的实习车间负责人进行全面管理,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生产。尤其对学生着装(进入车间必须穿工作服)、考勤制度、设备保养、工量具领用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四、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办班的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委培协议书或以企业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我们最接近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一种培养方式。学校连续几年与“驻马店昊华骏化集团”“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天方药业集团”等企业先后达成了“订单式”办班协议,并签订了正式的合同。学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的具体要求,修改教学计划,由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承担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前二年半中,5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50%的时间下企业进行实习,学习专业技能,最后半年全部进入企业集团生产性实习,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五、改革考试制度
对学生的考核分为阶段考查、学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三级。阶段考试是在每一个小循环完成后都要进行的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管理处出题、阅卷。学期考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出题、阅卷。3年培训到期,学生要参加用人企业组织的毕业就业考试——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被确认合格者,由学校颁发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必须获得3个以上的证书:1个毕业证书、2个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毕业生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方准就业。
随着学校对“双元制”教学模式尝试的不断加深,毕业生适应市场能力越来越强,并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来我校要求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机械电子工程学校)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职业培训模式。其中,一元是学校,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其主要特点:一是学校与企业互动办学。学校围绕经济发展需要开设中职专业的专业课程及确定教养模式,企业根据所需生产岗位决定培训什么工种及确定人数。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以工人身份工作,无偿使用企业的设备和技术进行实践操作,以尽早适应工作。二是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大多数企业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且主动与学校合作参与对学生的培养。几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教学计划
以实践为主,理论为实践服务。学校参照德国“双元制”教学计划,结合中国国情,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合作企业一起研制了一套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 “双元制”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充分体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突出实践的主导地位,实践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理论教学就按需设置相应的课程及课时量。如原有机制专业设有17门专业课程,而“双元制”机制专业仅设置专业文化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课、专业实训4门必需的专业主修课。第一学年50%的时间学理论,5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第二、三学年20%的时间学理论,30%的时间在校内实训车间实践,50%的时间在企业培训。
在教学内容上,按照新制定的“双元制”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专家重新编写专业课教案,删减大量与培训目标无关的理论知识和公式推导等内容,增加了许多实用性专业知识。“双元制”机制专业文化课开设政治、职业道德、语文、数学、就业指导、体育6门课,其中不包括工具学科——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基础理论课删减合并了电工学与机床控制、夹具与机械基础、公差与配合、材料力学和金属材料等。增加了CAD、CAM、数控车、数控铣等实用学科。还增加了钳工、焊工等实用性强的课程,以使学生获得综合谋生能力。一年级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时比例为3∶3∶4;二、三年级为1∶2∶7,从而加大了实训课的力度。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训练。教师充分利用模型、挂图、标本及实物,注重直观教学法的应用,充分利用录像、投影等现代化教学媒体。实训课主要在实习车间和企业中进行。理论课教学也有半数以上是在有关的实习场所进行的。
二、制定切实有效的改革教学方法
实行“三点一线”。“三点”为课堂、实习车间和实习企业。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问题,包括广阔的专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 理论知识等。其目的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是正确的。在实习车间中解决“应会”的问题,包括实际技能、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互相协作的能力,并把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清楚怎样做。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的熟练问题。成“一线”是这“三点”的有机结合,相互贯通。专业教学中涉及的每一知识环节的教学任务,都是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这个顺序过程来完成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循环往复、滚动式前进的教学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小循环、大循环反复进行的运转过程。以“双元制”机制专业为例:机制专业教学设有钳工、普工、焊工、数车、数洗等5个工种,备有6个专业实习车间。所谓小循环,是指对某一工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涉及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都必须由课堂到实习车间再到企业,以“三点一线”的方式组织教学。在这个“小循环”中,“掌握”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大循环,就是在每一循环完成之后,进入下一步的教与学,又是从一个工种开始,将7个工种全部轮换一遍。下一轮与上一轮形式相同,但有质的区别。理论要求相应更深,技能要求相应更高。就这样,由小循环到大循环,再回过头来由小循环到大循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往复循环前进,逐步提高技能培养层次,最终达到教学计划中要求的熟练程度。
三、制定校内实习和管理改革方案
1.采用专业教师负责制
专业教师上专业课的同时负责实习指导,学校定考证指标。教师根据考证要求进行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指导,有责任、有压力,学生在实习中也有明确的目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对专业教师有较高的技能要求。
2.校内实习采用交叉工种法
所谓的交叉工种法就是把一个教学班分成二个实习班。一班安排钳工实习,另一班安排机加工或数控实习,按一定的周期进行轮换。这样既解决了设备数量不足的问题,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接触到各种机床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各工种的实际实习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技能。
3.用企业管理方式来管理车间
重新制定了实习车间规章制度、各工种操作规程,并有专门的实习车间负责人进行全面管理,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生产。尤其对学生着装(进入车间必须穿工作服)、考勤制度、设备保养、工量具领用等作了明确的规定。
四、改革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探索“订单式”办班的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研究用人规划和培养计划。通过签订委培协议书或以企业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落实。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目前我们最接近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一种培养方式。学校连续几年与“驻马店昊华骏化集团”“中集华骏车辆有限公司”“天方药业集团”等企业先后达成了“订单式”办班协议,并签订了正式的合同。学校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企业的具体要求,修改教学计划,由学校负责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企业承担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前二年半中,5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50%的时间下企业进行实习,学习专业技能,最后半年全部进入企业集团生产性实习,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
五、改革考试制度
对学生的考核分为阶段考查、学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三级。阶段考试是在每一个小循环完成后都要进行的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教学管理处出题、阅卷。学期考试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出题、阅卷。3年培训到期,学生要参加用人企业组织的毕业就业考试——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被确认合格者,由学校颁发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必须获得3个以上的证书:1个毕业证书、2个以上的技术等级证书。毕业生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方准就业。
随着学校对“双元制”教学模式尝试的不断加深,毕业生适应市场能力越来越强,并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来我校要求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机械电子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