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常可以听到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的议论、讨论,这些反思都是通过揭示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和弊端加以呈现的。其实,新课程课堂上存在各种误区不足为奇。因为通过反思,对课堂教学加以回顾、审视、分析、总结,更有助于我们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从而达到汲取教训、总结经验、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取得成效的终极目的。
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笔者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动有所得”的宗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面比较被动,但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愿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调整教学过程顺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以提高学习兴趣。然后就动手中出现的问题来掌握知识,进而扩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以《电阻与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变被动为主动,在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正常的教学顺序是教师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演示实验,说明电阻与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以及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笔者调整为先让学生认清元件,哪个是电阻,哪个是变阻器,告诉学生要用它们制作一个小调光台灯,这样就能引起他们动手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提出还要补充什么元件,怎样进行调光,采用哪种连接方法。教师可适当提示,但不可指导连接电路,一定要学生自己连接,避免出现雷同。这样就会出现我们所需要的各种情况:台灯不亮;台灯亮但不能调光;台灯既亮也能调光。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电器元件,电路连接无论成功与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变问题为契机,在问中培养能力
教师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来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在完善电路的同时复习掌握知识,扩展知识。针对第一个组的问题是台灯不亮,让所有的学生观察探究,分别说出是什么原因。如果有连接问题,就让本组学生回答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并改正连接,直到亮了为止。这样问题越多,学生复习的内容就越多,还能锻炼他们动手检修电路的能力。在探究第二组的台灯亮但不能调光问题时,重点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变阻器的构造,有几种连接方法,哪种可以调光,最后确认只有“一上一下”的连接方法是可以调光的。接下来再探究变阻器为什么可以调光,是怎样实现调光的,改变了电路中的什么参数使灯泡明暗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变阻器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最后再强调讲述台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台灯的亮度的变化。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就是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对于第三组台灯亮能调光的情况,就让学生换用不同规格的变阻器,探究调光效果是否一样,来掌握滑动变阻器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并进一步探究这种调光小台灯在调暗时是否节能省电,以便在生活中购买电器时要了解工作原理来判断它们是否真的节能环保,扩展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学生从本节课的引入以及实验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课后要求学生为小台灯编写一份说明书,充分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三、变教学为教研,在思中提高教学水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袖手旁观,要适时、适当调节课堂进程,处理好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平衡。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提出一种疑惑。这时,放弃预设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常常进退两难。我们说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也就是教学目标。权衡其间的利弊,在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才能正确把握课堂的前进方向,而不是“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滑动变阻器是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其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按照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地一步步认识。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学生实验探究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在对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意义的做法有以下三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引入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调光台灯,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更加激发他们想了解调光台灯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享受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喜悦
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教师给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不仅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积累,而且掌握了出现的新知识。整个过程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继续学习的动力。
3.对启发式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启发式教学法的经典表达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不愤不启”,就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时、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思路;所谓“不悱不发”,就是当学生对问题尚未考虑成熟,甚至于难以表达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引导他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启发式教育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中,教师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指导者。具体来讲,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教会学生所得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整理、研究,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会动脑、会动手、会创造。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
作为一名高中的物理教师,笔者本着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动有所得”的宗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方面比较被动,但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愿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调整教学过程顺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实验,以提高学习兴趣。然后就动手中出现的问题来掌握知识,进而扩展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以《电阻与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变被动为主动,在动中培养学习兴趣
正常的教学顺序是教师先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演示实验,说明电阻与变阻器的构造和作用以及变阻器的连接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笔者调整为先让学生认清元件,哪个是电阻,哪个是变阻器,告诉学生要用它们制作一个小调光台灯,这样就能引起他们动手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提出还要补充什么元件,怎样进行调光,采用哪种连接方法。教师可适当提示,但不可指导连接电路,一定要学生自己连接,避免出现雷同。这样就会出现我们所需要的各种情况:台灯不亮;台灯亮但不能调光;台灯既亮也能调光。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电器元件,电路连接无论成功与否,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变问题为契机,在问中培养能力
教师针对以上出现的情况来引导学生一起探究,在完善电路的同时复习掌握知识,扩展知识。针对第一个组的问题是台灯不亮,让所有的学生观察探究,分别说出是什么原因。如果有连接问题,就让本组学生回答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并改正连接,直到亮了为止。这样问题越多,学生复习的内容就越多,还能锻炼他们动手检修电路的能力。在探究第二组的台灯亮但不能调光问题时,重点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变阻器的构造,有几种连接方法,哪种可以调光,最后确认只有“一上一下”的连接方法是可以调光的。接下来再探究变阻器为什么可以调光,是怎样实现调光的,改变了电路中的什么参数使灯泡明暗变化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变阻器的构造以及工作原理。最后再强调讲述台灯的亮度是随电流的大小而变化的,在操作中改变了电阻而实现电流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台灯的亮度的变化。而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就是靠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的。对于第三组台灯亮能调光的情况,就让学生换用不同规格的变阻器,探究调光效果是否一样,来掌握滑动变阻器滑片顶端所标规格的含义。并进一步探究这种调光小台灯在调暗时是否节能省电,以便在生活中购买电器时要了解工作原理来判断它们是否真的节能环保,扩展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为走向社会打下基础。在教学的最后,教师提出两个学生能自己评价自己的问题:今天这堂课你最有兴趣研究的问题的是什么?在今天的实验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现是什么?学生从本节课的引入以及实验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这两个问题能够体现善于欣赏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断进步。课后要求学生为小台灯编写一份说明书,充分掌握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三、变教学为教研,在思中提高教学水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现象,揭示物理的本质和规律;突出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质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开展实验探究,从自身的实验探究中寻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袖手旁观,要适时、适当调节课堂进程,处理好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的平衡。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是提出一种疑惑。这时,放弃预设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常常进退两难。我们说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也就是教学目标。权衡其间的利弊,在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才能正确把握课堂的前进方向,而不是“放任自流”。只有这样,教师才不会因为学生的意外“生成”而搞得迷失方向。
滑动变阻器是物理中的一个基本电学元件,重点在于了解其原理,熟悉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按照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由浅入深地一步步认识。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学生实验探究等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在对本节课的教学中有意义的做法有以下三点:
1.在教学的引入中,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的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引入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调光台灯,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来讲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更加激发他们想了解调光台灯原理的热情度,同时拉近了课程与生活的距离。在教学中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是每一位教师教学的义务和责任。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享受到了自主探究学习的喜悦
在引导学生探究变阻器原理的实验中,教师给每一小组的学生准备了一块自制钉有电阻丝的木板,学生可以根据这块木板上的电阻丝自己独立思考:在把电源、电灯、开关接入电路的同时,如何运用电阻丝改变灯的亮度。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电阻与长度有关,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体验自身实验探究成功快乐的同时确实理解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在课堂的实验探究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不仅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积累,而且掌握了出现的新知识。整个过程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的包办代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是继续学习的动力。
3.对启发式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启发式教学法的经典表达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不愤不启”,就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时、恰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思路;所谓“不悱不发”,就是当学生对问题尚未考虑成熟,甚至于难以表达时,老师要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引导他们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启发式教育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中,教师是开启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指导者。具体来讲,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教会学生所得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加工、整理、研究,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会动脑、会动手、会创造。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第二职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