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有的傳统教学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生物教学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透彻理解这些理念的前提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物课堂教学;主体
新的课程标准所赋予生物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生物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教学一线的一名生物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改变我们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我们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并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意识。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新生物课程观念,摆脱原有的"课程惰性"
《普通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模块设置、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方面,与以往生物教师们熟悉的那一套相比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原有的传统教学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生物教学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透彻理解这些理念的前提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在实践中要确立三位一体的生物课程目标,注重追求每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生物教学策略上,不仅仅侧重对生物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挖掘,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及生物知识细枝末节的传授,更要注重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指导;在生物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选择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的主题。
生物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使"生物知识的获得、生物技能的提高、科学智能的发展、生物情感的提升和学生人格的完善"成为可以具体实施并可以检测的教学过程。
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生物教学中对新课标理念的领会学习不是阶段性、一次性的,而是过程性、生成性、长期性的,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生物课程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1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习兴趣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了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生物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要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除了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之外,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有了强烈的兴趣驱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将变被动为主动,并千方百计地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那种应试教育下因死记硬背而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也将随之而消失。
2.2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现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而教师自然要当好配角。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教师的情感伴随着学生情感的波动而起伏,这里充分展示了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眼神交融、语言交流。此时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语言都能使老师心神领会,而教师的一个指点、一句旁白往往主学生豁然开朗。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真正得到了民主、尊重、平等、友善、理解的心理情感考验,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课堂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明白,理解不透。所以,教师总是喜欢多讲一点,讲细一点,怕有知识的遗漏。好像唯有如此,方可显示出教师的高水平,学生才能学得好,学得精。其实,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恰恰约束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己动脑思维的主动意识。长此以来,使学生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必须去开发,而且会开发,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只能永远"潜"在心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两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是主导。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我们也应该必须明确一点,我们只有把发现留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发现。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又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及时敏锐地捕捉课程改革的动向,并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指导。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努力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生物课堂教学;主体
新的课程标准所赋予生物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生物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作为教学一线的一名生物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改变我们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我们原有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并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意识。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新生物课程观念,摆脱原有的"课程惰性"
《普通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模块设置、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材的组织和呈现方式、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方面,与以往生物教师们熟悉的那一套相比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原有的传统教学注重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生物教学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透彻理解这些理念的前提下,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在实践中要确立三位一体的生物课程目标,注重追求每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在生物教学策略上,不仅仅侧重对生物知识重点和难点的挖掘,对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及生物知识细枝末节的传授,更要注重对科学研究方法和过程的指导;在生物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意选择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科学价值观的主题。
生物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使"生物知识的获得、生物技能的提高、科学智能的发展、生物情感的提升和学生人格的完善"成为可以具体实施并可以检测的教学过程。
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生物教学中对新课标理念的领会学习不是阶段性、一次性的,而是过程性、生成性、长期性的,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生物课程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1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习兴趣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了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在生物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要使生物教学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除了教师的高度责任感之外,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的尤为重要。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佯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有了强烈的兴趣驱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将变被动为主动,并千方百计地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那种应试教育下因死记硬背而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也将随之而消失。
2.2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发现还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而教师自然要当好配角。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具体落实。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尽量多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上,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参与整个学习活动,教师的情感伴随着学生情感的波动而起伏,这里充分展示了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总受制约的主体者,师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眼神交融、语言交流。此时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语言都能使老师心神领会,而教师的一个指点、一句旁白往往主学生豁然开朗。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真正得到了民主、尊重、平等、友善、理解的心理情感考验,学习活动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活动,课堂也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担心学生听不明白,理解不透。所以,教师总是喜欢多讲一点,讲细一点,怕有知识的遗漏。好像唯有如此,方可显示出教师的高水平,学生才能学得好,学得精。其实,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恰恰约束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自己动脑思维的主动意识。长此以来,使学生养成被动的学习习惯,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但必须去开发,而且会开发,才能发挥出来。否则,只能永远"潜"在心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现代教学论的核心是两句话: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是主导。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展示出来,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我们也应该必须明确一点,我们只有把发现留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发现。
新课程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在这当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的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一方面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同时又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及时敏锐地捕捉课程改革的动向,并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与指导。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努力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