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语?韩国语?不仅仅是语言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朝鲜语和韩国语是一回事吗?
  朝鲜半岛的分裂,带来的不仅是地理、国家或体制上的有形分裂,还包括文化、心理和语言上的无形疏远,以致产生了一种很怪异的现象。朝鲜语和韩国语是朝韩两国各自的法定标准语,两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都称己方的语言为“国语”,又都把对方的语言定位为“方言”。
  连带着,学习半岛语言的外国人也时常会面临一种身份的尴尬,首当其冲是称谓的选择。在开口的一瞬间,说话者的政治立场或者偏好就会暴露无遗。如果选择说朝鲜语,那么这种语言系统中所有涉及韩国的人或物、前缀全部都要变成“南朝鲜”。如果选择使用韩国语,那么有关朝鲜的字眼,一概要变成“北韩”。这里需要以正视听的是,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中国官方对半岛一直沿用“朝鲜半岛”一词,但是对于半岛北南则分称为“朝鲜”和“韩国”。
  朝鲜人和韩国人会谈不需要翻译。本是一个民族的,相互之间当然听得懂,但却听得别扭。原因有多重。有的是因为地域差异带来的表述差异,有的则是用词上的习惯不同,比如想说“没关系”,朝鲜语的表述是“没事没事”,韩语表述是“还好啦”。但是如果把朝鲜语中的“没事没事”搬到韩语中,就变成了“没你什么事!”这下原本善意的回应,反倒成了挑衅。有的则是语音语调的不适应。在朝鲜人看来,“南朝鲜语”语调软绵绵的,毫无斗志。而韩国人则认为,“北韩语”口气硬邦邦,充满了火药味。朝鲜中央电视台的金牌播音员一说话,就让韩国人有战争马上要打起来的感觉。
  其实,纯粹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这些差异并不算什么,其实就是一种语言习惯。即便在朝韩各自国内,各个地方方言之间也会产生理解歧义。但由于朝鲜半岛政治、外交和军事的形势非常敏感,所以如果缺乏这种背景知识,或者有意忽略的话,很可能会造成误读、误判,甚至引发过激行动。在半岛历史上,朝韩一语不合导致剑拔弩张的情况比比皆是。
  半岛南北语言的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很大,直接折射着政治的角力。1945年,半岛从日本殖民统治下获得解放时,朝鲜语和韩国语是真正意义上的方言关系。而从冷战时期开始,南北身处两大阵营,选择了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盟友,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导致了语言的分化。
  语言是在不断进化的,而且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社会包容心态等都有着很高的关联度。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起致力于建设出口导向性经济,韩国语也随之吸收了大量新信息、新词汇。韩语和朝语都属于表音文字,可以按发音将西方语汇直接转化为本国语言。当英语等大量外来语汇涌入韩语后,一方面加快了韩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副作用,导致了韩语的“英语化”。
  较之韩国,朝鲜参与全球分工和经贸、科技合作的程度要低得多,语言上的更新速度也相对较慢。因此,朝鲜语中保留了很多传统要素。但是,着眼于朝鲜的未来发展,语言的更新和进化是必要的,也是现实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是吸收新元素的努力。朝鲜要大力发展经济,与国外开展经贸合作,必须尽快在知识体系、法律体系上与国际接轨。笔者曾在朝鲜出版的中文外宣材料上看到一个词,叫“肉身锻炼馆”。当时吓了一跳,什么意思啊?仔细一读,原来是介绍平壤一些体育健身馆的。姑且不论涉及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大词汇,就是一些社会生活中的“小词”,也应尽快适应主流。
  二是向外传递信息的努力。抢占舆论高地,现在已成为各国信息发布、公共外交的主要手段之一。东亚民族都有含蓄的特点,讲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这在东方人之间还尚能理解的话,西方人就未必领情了。所以,该说的还是要说,说的时候还要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最近,金正日接受了俄通社的书面采访。这是朝鲜借助外国媒体做的一次政策宣示,似可视为朝鲜与外部世界的信息沟通,值得鼓励。当年,金日成经常接见日本、美国等西方通讯社记者的采访,对外阐述朝鲜的政策和立场,专访还登上过《纽约时报》。
  读懂朝语和韩语,是能力,也是技巧,须得理解语言背后的深意,看出字里行间隐含的信息点。不能读不出来,也不能读得过分。虽然下面的话说出来会得罪很多人,但笔者坚持以为:不掌握朝鲜语或韩国语,就做不好朝鲜半岛问题专家。不熟练掌握朝鲜语,则不能成为真正的半岛问题专家,除非你有一个精通朝鲜语的助手。
其他文献
为什么卡扎菲在汹涌的“倒卡”浪潮下能够屹立不倒,并且有效地粉碎反对派的反叛?    政府军节节逼近,反对派一路溃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设立禁飞区,卡扎菲表面宣布停火,实际却继续推进并突入班加西,于是西方大规模的军事干预全面展开。这几个过程环环相扣。  本来许多人以为,当利比亚爆发武装反叛,卡扎菲的末日就要到了。但当人们从日本的惨剧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发现是反政府军的末日就要到了。  就在西方发动
随着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美国手中的台湾牌不是在增强,而是在削弱。美国可能对两岸关系进行干扰,但只要两岸真的谈好了,美国要阻拦也是不容易的。    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2009年中美关系又发展顺利。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很容易得出一种错觉,似乎台湾问题对于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降低了。然而2010年年初,奥巴马政府宣布继续向台湾出售布什政府时期同意出售的武器,中方对此作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作为大使在挪威任职四年。当时正值中国积极推行改革开放战略;挪威自全民公决否决加入欧盟后,于1995年初提出“亚洲战略”,中挪双方都把发展对外经贸关系放在突出地位。1994年到1998年,包括江泽民主席和挪威国王、首相在内的两国主要领导人实现了互访,中挪经济技术合作取得重大发展。  在交往中,我国领导人不仅关注引进资金技术,而且重视研究学习挪威的建设经验。1992年12月,朱
一是经济危机如何发展,二是奥巴马上台后如何“变革”,  三是大国关系如何演变,四是热点问题如何变化    2008年底,央视主持人白岩松采访我时,要我用一个字形容2008年的国际形势,我选择了“变”字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金融海啸,格鲁吉亚战争和加沙的战争,这些都是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反映  2009年的国际形势是去年的继续,今年国际形势会怎么样?有哪几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看点呢?
40年前的7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8点02分,巨大的“土星5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把三名宇航员——内尔·阿姆斯特朗,布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柯林斯送上奔向月球的轨道。四天之后,美国东部时间22点56分,阿姆斯特朗迈出了“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又过了30分钟,奥尔德林成为第二个在月球表面踏上脚印的幸运儿,他环顾四周,发出深深的感慨:“真是一片壮丽的荒凉。”“阿波罗11号”的拜访,让月球不再
中美正式交往已在磕磕絆绊之间走过了第一个30年。在下一个新的30年里,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的发展态势必将牵动整个世界的脉搏。  当人们刚刚惊呼于2009年相对稳步发展的中美关系似乎跳出了传统政治周期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却是2010年两国关系中矛盾与冲突的集中爆发。其涉及议题之多、复杂程度之深、影响之大,在中美关系史上也为罕见。2010年的中美关系虽然“竞大于合”,但2011
人们议论着,法国在世界上同时开辟了三个战场:阿富汗、利比亚和科特迪瓦。后两个都在非洲。3月19日,法国率先出动战机对利比亚实施空中打击,由此拉开了西方国家军事打击利比亚的序幕。“奥德赛黎明”激战正酣,4月6日,法国驻科特迪瓦的“独角兽”部队,已对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阵营发起猛攻。  为什么偏偏是法国?法国在非洲连续“亮剑”,似乎让人们感到,法兰西对非洲的“狂热”政治性格依然未变。有人想起了去年7月1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和突飞猛进的垒球化浪潮,令每一个生活在这个快节奏世界中的人眼花缭乱。已经有无数学者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判断,从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到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从形形色色的全球化理论到托马斯·弗里德曼高呼“世界是平的”所引发的热烈讨论,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副世界大变革的图景。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都毫无疑问地告诉人们
美国大事小事的决策都要举行听证会。前不久,美国国会就“丰田门”事件举行听证会;去年,国会就医疗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年听证会——    听证制度来源于英国习惯法中的“自然公正原则”,其核心思想是:任何人都不得做自己案件的法官,任何人在受到不利影响之前都要被听取意见。在英美的政治实践中,听证制度不断扩大,从司法领域扩大到行政领域和立法领域。  在美国,听证制度更是被发扬光大,听证会可以说多如牛毛。政
油老虎开始出口石油,北美将成“新中东”  油老虎——这是人们对美国的强烈认识和印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严重依赖中东地区石油并为此数度在中东发动战争……不过,现在美国准备出口石油了!2012年10月中旬媒体纷纷报道,英国石油公司(BP)已从美国商务部工业安全局获得了向加拿大出口石油的出口许可证。此外,包括荷兰皇家、壳牌、Vitol等六家全球石油企业和贸易商均已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