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众参与反腐的碎片化及其完善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anche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府积极治理和公众积极参与是惩治腐败的一体两面,二者缺一不可。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反腐时,尚存在参与方式碎片化之弊端,这与公众对腐败容忍程度较高、法律保障力度相对较弱、自身参与能力较低等因素密切相关。此种境况,既不利于我国反腐体系的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持续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为实现公众参与反腐的制度化、体系化和满足腐败治理的现实需要,营造腐败零容忍观念、建立专门的民间反腐组织、完善并积极宣传举报法律制度、提升公众自身参与反腐的能力等,均是更好地鼓励公众参与反腐的可行措施。同时,坚持官员隐
其他文献
从主要炼油国家来看,中美炼油产能遥遥领先,稳居前两位,2019年炼油产能分别达到91711×104t/a和85990×104t/a。俄罗斯、印度炼油产能超过20000×104t/a,分居三、四位,日韩等其他8个国家以超过10000×104t/a的产能位于第5~12位。原油加工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与炼油能力排名前十的国家大体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巴西和加拿大在两个排名中对调了位置。
In this study, a time series modeling approach is used to determine 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RIMA model and advance counterfactual forecasting at a point of policy intervention. We consider monthly data of HIV/AIDS cases from the
以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和2-甲基咪唑(C4H6N2)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ZIF-67,进一步煅烧后制备磷掺杂的CoP@C,并对其形貌及物相进行表征。CoP@C与离子液体(IL)混合修饰碳糊电极(CPE)制备CoP@C/IL-CPE,并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牛血清白蛋白(BSA)为封闭剂,构建BSA/免疫球蛋白抗体(anti-IgG)/GA/CoP@C/IL-CPE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其电化学
燃料型炼厂根据其市场定位、原油结构和现有工艺流程,向化工型炼厂进行适度的转变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单纯转型道路又未必是可持续的。燃料型炼厂转向多产化工原料要适度,充分研判未来市场的消费能力,选择合适的产品方向,并考虑是否具有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延伸的优势。
(图1)\"明珠\"乡村\"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的贾家庄村是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是与时俱进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老典型、老先进,靠着艰苦奋斗创造奇迹的贾家庄人从未停止过奋斗的脚步。根据2020年底的统计数据,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了10.2亿元,人均纯收入突破2.8万元,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贾家庄村承载了更多的期待。
以乙酰半胱氨酸为研究对象,以双链DNA为模板合成的铜纳米簇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无标记荧光快速检测方法,并应用于药物的检测。研究发现,乙酰半胱氨酸与铜纳米簇之间可形成Cu-S金属配位键,随着乙酰半胱氨酸浓度的增加,铜纳米簇的荧光强度能够被有效地淬灭。在优化的条件下,方法对乙酰半胱氨酸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2~2.5μmol/L,检测限为42.0 nmol/L,当其他分析物浓度高出10倍时,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变化。该方法在药物样品中对乙酰半胱氨酸的检测,不需要任何荧光染料标记或复杂的DNA序列设计,检测过程均在
教学过程沪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配套练习部分第87页有这样一道题:计算下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cm)[课堂片断1]师:这道题你是怎么思考的,谁来说一说?
期刊
三星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中华文明。玛雅,隐匿近千载、神秘又辉煌的美洲文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考古学家却在两者之间发现了诸多相似之处。是跨越文明的神奇巧合,还是交错时空的默契对话?作为历史文物的“传话人”,中国和墨西哥考古学家近期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权威解释。
微流控芯片是近年来新兴的研究领域,它由微米级别的微通道及辅助器件构成,并且有着低试剂消耗量、响应时间短、高精度、高灵敏度、高集成度和独特的微观物理现象等特性。微流控芯片的独特优势为生物样品的处理与分析、生物模拟、药物传递和多组分分析等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为获得理想、完善的微流控平台,还需进一步挖掘微流控芯片的潜在应用。本文回顾了微流控芯片在生化分析领域中的新应用,分析了其优劣势与存在的挑战,并预测了微流控芯片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指出了微流控芯片\"走出实验室\"投入实际应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