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拓展活动的尝试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很多人从咿呀学语时就开始学习古诗,传承着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怎样从古诗中让学生去获得更丰富的体验,感受到更深刻的文化底蕴,我觉得古诗教学中的拓展活动更为重要。
  一、画诗
  每当我们读一首诗时,脑海中自然就会描绘出一幅画面,在画面中体会诗中优美的意境。在拓展活动中让学生给诗配画,画出自己所理解的诗文。如在《山行》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自己的笔下按顺序画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等事物,画出一幅优美动人的秋山图,并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此,一首好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杜甫的《绝句》不仅是一首描写春色的好诗,更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让学生了解作者画此图时的观察点及各景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明白观察点在草堂,按由近到远,由低到高的顺序写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然后写了西岭积雪,最后又由远及近,写到家门外的船。然后让学生明确各景物的颜色,体会图画的色彩美。接着让学生动笔画一画诗所表达的内容,将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学生不仅能说出诗意,而且通过析画、绘画、赏画,使诗意、画意相得益彰。
  二、唱诗
  音乐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把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会让人终身难忘。随着《学堂乐歌》的普及,孩子们越来越爱唱诗了,一首首诗更加鲜活了,《鹅》的俏皮与可爱,《春晓》的朝气与活力,《江南》的热闹与欢乐,都在一首首乐曲中呈现出来,古诗课堂变得更有韵味了。而且学生也爱上了唱诗,他们乐意给喜欢的古诗谱曲,让古诗成为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在音乐中感悟诗的意境,从而感受诗带给人的美的感受。
  三、演诗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最好是把儿童的学习变成一种游戏似的,使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是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把表演融入古诗中,学生会更真切地理解诗、体味诗。《赠汪伦》的教学中,学生分别扮演李白、汪伦,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两人的情谊与送别时的场面。在表演中学生受到了感动,感受到了如自己与朋友分别一般,那般难舍,那般令人难忘。《所见》一诗,在指导学完古诗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有的学生旁白、有的学生扮袁枚在散步,有的学生扮知了在鸣叫,有的学生扮牧童,这样一个生活场景,大家表演得兴趣盎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表演才能,并且感受到古诗中儿童的天真、可爱。
  诸如此类的表演,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艺术表现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写诗
  在古诗教学中,还应进行古诗创作与改作。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他们随时都可激情四溢,诗兴大发。根据诗中受到的触动,或是生活中受到的触动,自己试着写诗,并且进行分享。另外,还可进行古诗的改作,学习完《游子吟》后,让他们将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学生从字里行间渗透出对母亲的爱;学习完《咏柳》后,让他们将此诗改写成一篇状物文,学生笔下的柳树变得更有生命力、更鲜活了。还有一些写景的古诗,学生的美文让古诗更添色。
  古诗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也都在研究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信只要不断尝试、创新,学生一定会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到更多的古诗,更好地铺开古典文学之路。
   编辑/张铁辉
其他文献
几度花开花败,无数日升日落,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似乎是转眼间,已经在我热爱的讲台上耕耘了几个春秋,对于“德育”这个词,我曾经认为那是班主任的“专利”,并且只有在班会上才能得以实施。可是,随着教学的深入,这种想法在慢慢地改变。就像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主张的那样: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它告诉我们,在教育领域里,德育应该无处不在
期刊
人类进入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的形成关键是使每个成才者能无限量地接受传递信息和高效率地输出反馈信息。我认为这两种信息来自中学阶段的“听、读、说、写”。“听、 读”是传递信息之本,“说、写”是反馈信息之源。如果每个青少年不在中学阶段为自己人生奠定一个“听、读、说、写”的良好基础,那么,走出学校想服务于人民,贡献于社会,将是一句空话;如果每个教师不能使受教育者成为接受传递信息和
期刊
教材简析:  《布衣元帅》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了徐向前元帅生前生活中的3个小故事,歌颂了他始终保持革命者朴实无华的本色,做人民公仆的崇高品质。本文内容真实,语言朴实,形象鲜明。课题既点明了课文的主人公,又暗含中心。3个故事连缀成文,内容上虽然没有连续性,但是思想内涵却是相通的。通过本文学习不仅让学生熟悉徐向前元帅的生平,感受元帅的英雄本色,更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
期刊
经过两次我们政治组同事及各位校领导的指导,2008年11月份,在全市举行的课题研讨会上我演示了一节政治课《让生命之花绽放》,得到了与会20多位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这节课上所体现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很受肯定,都说我们的科研很成功,这也是我当时引以为豪的一节课。  成功之处:  本节课设计思路比较先进,一条主线,分为3个环节:求生之旅、体验之旅、震撼之旅。每一环节又设有3个活动,条理清晰,
期刊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3年级上册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对教材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材将分数的知识分段教学,本课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它是认识几分之几的基础,是本单元教学内
期刊
编者按:2009年2月25日,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工作2009年度会议在省教育厅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教育厅领导、相关各处室同志、全省各地市教育局、教育研究院负责人等100余人。会上,省教育厅领导牧童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的发言反映了全省各地市教育局在2008年工作中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促进了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充分展示了本地区教育发展的特点;基础教育处姜同河处长对《基础教育处200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纵观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就特别重视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一、研读标点留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标点
期刊
这里是一片荒原,不仅没有参天大树,甚至连茂密的劲草也没有,皆因这里的土地过于贫瘠。贫瘠的土地上开不出艳丽的花,更结不出丰硕的果。耕耘在这里,撒下百粒种子也许只能长出一棵弱苗,而对这棵弱苗又需付出那么多的辛勤汗水,才可能有所收获,而这收获却也未必如你期望那般饱满。我就是辛勤耕耘劳作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一名无求拓荒者——教育智障儿童的一名普通教师。10年来行走在特教教学这条路上,我真正体味到了艰辛。因为
期刊
我国现阶段中学思想政治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课堂教学缺少生气,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课堂上“满堂灌”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少;二是理论与实际脱离;三是考核与学生实际表现脱节;四是现代教育方式和手段运用滞后。为改变这些不适应素质教育的状况,现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良好愉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
期刊
教师要成为教育专家,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没有研究意识和习惯的教师,就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  一、科学定位中小学教育科研,消除科研神秘感  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