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6月23日16时30分首批受灾群众入校,到7月4日7时15分最后一批灾区乡亲平安离校,万名灾区乡亲在东华理工大学度过了温馨难忘的12个日夜,通过学校师生们的真情服务,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风尘仆仆地赶到学校慰问受灾群众,看望奋战在安置一线的师生员工。看到乡亲们在学校吃、住等都很满意,总理十分欣慰地说:“挺好,学校安置工作挺好。”
临危受命,万名学子冒雨大疏散
6月23日清晨6时,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紧急约见东华理工大学许从年书记、刘庆成校长,深情诚挚地叮嘱:“三天内万名受灾群众要入住学校,这项任务紧急而繁重。希望东华理工大学为学校安置受灾群众工作做出表率。”
灾情就是命令!上午9时,全校师生紧急行动,学生立即停课提前放假,毕业生特事特办尽快离校,老师全部下到班级宿舍,组织和帮助同学尽快搬离。同时,学校紧急调用校车并协调长运公司客车运送学生到南昌火车站,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安全、有序疏散提供服务。
令人感动的是,同学们紧急撤离时还把被子、衣服、日常用品、书籍,留给那些素不相识的灾区乡亲。许多同学留下了深情的纸条:“被子和用品虽然不是新的,但都是干净的,请你们随便用。”住在3号宿舍楼118室同学对乡亲们留言:“亲爱的叔叔阿姨,欢迎你们来到这个新家。由于时间仓促,寝室卫生未搞好,请见谅。祝你们早日重建家园,生活幸福。”
当天校园出现一幕感人场景:数千名学生背着包、冒着大雨离开宿舍,或匆匆赶往车站,或暂住小旅社宾馆,或投靠附近亲友。下午3时,学校就腾出3200张床位,当天就有近7000名同学离开学校,保证了第一批受灾群众下午顺利住进学校。
大爱无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东华理工大学是抚州最大安置区。由于入校的受灾群众年龄、文化差异很大,老弱病残孕较多,最小的才出生20多天,最大的已经98岁,加之时间紧人数多,学校安置工作特别繁重。
“当前,学校中心工作要由服务管理学生,全部转向服务管理受灾群众。”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刘庆成明确了总体工作部署。他要求,集中学校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用细致热情和周到服务,让受灾群众安下心来。
在饮食方面,受灾群众可在食堂吃上热饭,每人每天伙食标准为26元;在公寓每层楼配置1台饮水机和纸杯,保证能喝到卫生干净的水;每栋宿舍楼还配备了罐装奶粉,供受灾婴幼儿免费饮用。
在住宿方面,受灾群众全部住在6人间标准学生宿舍,床铺被服、水桶脸盆齐全,热水洗澡方便;每人发放一套毛巾、牙刷、牙膏、口杯、蚊香等生活必需品;每栋宿舍每层配备1名专业保洁员,全天候提供保洁服务;各学院领导和老师不分昼夜,24小时坚守在安置楼道口值班,耐心周到地为灾区同胞发放日用品、餐票、水票等救援物资,并随时向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
在医疗方面,校医院和市第一医院在校设置3个医疗救治站,每个站配有16名医护人员,24小时轮岗值班,共救治受灾群众患者4000余人次,转诊重病患者、传染病患者627人次,确保了生病的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350名国防生、300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天主动坚持在安置点服务,迎接群众、维护秩序、物资搬运、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许多灾区乡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学校穿军装的伢子,对我真好呀,每次都背我上楼下楼,我自己的崽都不见得有这么好呀!”
为了丰富受灾群众的生活,学校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学校为受灾群众开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活动场地及田径场;开设有投影大电视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提供时事政策方面的报纸、杂志,和有通俗读物的阅览室;不定期为群众放演露天电影;制作灾民安置工作专题广播节目;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据初步统计,在10多天的时间内,学校老师和学生专门给灾区小朋友开设音乐、美术等8门课程,培训学生1320人次,组织200多名中小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播放9场露天电影和组织1场文艺演出,参加的受灾群众近7000人次。
12天的时间很短,但对于安置点的万名受灾群众而言,无疑是人生中难忘的一段记忆。从经历生死劫难到得到妥善安置,从提心吊胆到乐观面对,东华理工大学不仅是他们的临时家园,更是一处遮风避雨的港湾,“灾难何时来临不可抗拒,但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可以战胜灾难。”校领导如是说。◆
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风尘仆仆地赶到学校慰问受灾群众,看望奋战在安置一线的师生员工。看到乡亲们在学校吃、住等都很满意,总理十分欣慰地说:“挺好,学校安置工作挺好。”
临危受命,万名学子冒雨大疏散
6月23日清晨6时,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紧急约见东华理工大学许从年书记、刘庆成校长,深情诚挚地叮嘱:“三天内万名受灾群众要入住学校,这项任务紧急而繁重。希望东华理工大学为学校安置受灾群众工作做出表率。”
灾情就是命令!上午9时,全校师生紧急行动,学生立即停课提前放假,毕业生特事特办尽快离校,老师全部下到班级宿舍,组织和帮助同学尽快搬离。同时,学校紧急调用校车并协调长运公司客车运送学生到南昌火车站,尽最大可能为学生安全、有序疏散提供服务。
令人感动的是,同学们紧急撤离时还把被子、衣服、日常用品、书籍,留给那些素不相识的灾区乡亲。许多同学留下了深情的纸条:“被子和用品虽然不是新的,但都是干净的,请你们随便用。”住在3号宿舍楼118室同学对乡亲们留言:“亲爱的叔叔阿姨,欢迎你们来到这个新家。由于时间仓促,寝室卫生未搞好,请见谅。祝你们早日重建家园,生活幸福。”
当天校园出现一幕感人场景:数千名学生背着包、冒着大雨离开宿舍,或匆匆赶往车站,或暂住小旅社宾馆,或投靠附近亲友。下午3时,学校就腾出3200张床位,当天就有近7000名同学离开学校,保证了第一批受灾群众下午顺利住进学校。
大爱无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东华理工大学是抚州最大安置区。由于入校的受灾群众年龄、文化差异很大,老弱病残孕较多,最小的才出生20多天,最大的已经98岁,加之时间紧人数多,学校安置工作特别繁重。
“当前,学校中心工作要由服务管理学生,全部转向服务管理受灾群众。”东华理工大学校长刘庆成明确了总体工作部署。他要求,集中学校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用细致热情和周到服务,让受灾群众安下心来。
在饮食方面,受灾群众可在食堂吃上热饭,每人每天伙食标准为26元;在公寓每层楼配置1台饮水机和纸杯,保证能喝到卫生干净的水;每栋宿舍楼还配备了罐装奶粉,供受灾婴幼儿免费饮用。
在住宿方面,受灾群众全部住在6人间标准学生宿舍,床铺被服、水桶脸盆齐全,热水洗澡方便;每人发放一套毛巾、牙刷、牙膏、口杯、蚊香等生活必需品;每栋宿舍每层配备1名专业保洁员,全天候提供保洁服务;各学院领导和老师不分昼夜,24小时坚守在安置楼道口值班,耐心周到地为灾区同胞发放日用品、餐票、水票等救援物资,并随时向受灾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抚工作。
在医疗方面,校医院和市第一医院在校设置3个医疗救治站,每个站配有16名医护人员,24小时轮岗值班,共救治受灾群众患者4000余人次,转诊重病患者、传染病患者627人次,确保了生病的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
350名国防生、300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天主动坚持在安置点服务,迎接群众、维护秩序、物资搬运、服务保障等各个环节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许多灾区乡亲感动得热泪盈眶:“学校穿军装的伢子,对我真好呀,每次都背我上楼下楼,我自己的崽都不见得有这么好呀!”
为了丰富受灾群众的生活,学校发挥自身优势,调动一切资源,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教育娱乐活动。学校为受灾群众开放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活动场地及田径场;开设有投影大电视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提供时事政策方面的报纸、杂志,和有通俗读物的阅览室;不定期为群众放演露天电影;制作灾民安置工作专题广播节目;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据初步统计,在10多天的时间内,学校老师和学生专门给灾区小朋友开设音乐、美术等8门课程,培训学生1320人次,组织200多名中小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播放9场露天电影和组织1场文艺演出,参加的受灾群众近7000人次。
12天的时间很短,但对于安置点的万名受灾群众而言,无疑是人生中难忘的一段记忆。从经历生死劫难到得到妥善安置,从提心吊胆到乐观面对,东华理工大学不仅是他们的临时家园,更是一处遮风避雨的港湾,“灾难何时来临不可抗拒,但只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可以战胜灾难。”校领导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