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是人与心最美妙的碰撞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校有一个传统,每次的教师会议都开成专题会议,或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或沙龙。大会是这样,小会也是这样。2010年11月,我校召开了有效教学研讨会,2011年10月,我们又在学校举行了长三角“诗性的有效课堂”同课异构活动。按理说,在“有效课堂”前加“诗性的”三字纯属多余,“有效课堂”就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是指学生在课堂得到包括学业在内的全面发展。但是,有许多事情,到了实际操作层面,概念就会异化,“有效课堂”正是如此,被窄化成与考试、与中考、与高考有高相关度的课堂。2011年11月,我们又举行了以研讨“有效课堂”为主旨的教师大会,正是上述活动的一个延续。何谓有效听课?听什么?如何听?几位专家型教师作了发言,从知识层面、技能层面、思维层面、情感层面等作了探讨。什么是有效听课?我认为,就是研究、反思上述问题的听课。有效课堂与有效听课是两个紧密联系的话题,探讨这两个问题是有意义的。我听了老师的交流以后,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对话,听课也是一种对话。不同的对话呈现了不同的教育境界。
  上课是一种对话,倾听是对话的一个组成部分。《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宗作校长倾听小豆豆说了4个小时的话,其实,是对话了4个小时。眼神的交流也是一种对话。日本有一个被称为“育儿之神”的内藤先生,他是小儿医学专家,也是教育家。他提出了一句响亮的口号:“爱的目光足够吗?”他爱心似海,培育孩儿的心灵,他有一本书叫《育儿原理》,把爱心提到哲学高度。他阐述道:眼神,这“心对话”,是教育原理的精髓。联想到我曾经在《奚文琴老师》一文中,写到一个眼神的细节:“奚老师上课,眼睛总盯着学生。我总有一种感觉,奚老师的眼睛总是对着我,她讲课,提问题,总对着我,她感觉到我听懂了,才会把课文继续讲下去。多少年来,同学聚会,我总要讲这个感觉,无奈的是同学总要说我是错觉,他们也会说,奚老师的眼光总是对着他们的。”有一年学校召开教育研讨会,研讨什么是教育,我在会上讲了这些往事,讲了奚老师的故事。一个老师站起来发言,说:什么是教育?奚老师的那个眼神就是教育。是啊,好像有一个名人说过,什么都遗忘了,被留下的那个就是教育。说得多好,那几年奚老师的语文课、那个眼神留在我的记忆里,烙在我的心上了。那个眼神包含的是爱、是信任、是期待,那个眼神里有教育的全部艺术和技巧。内藤先生的一个爱的眼神,胜过千言万语,奚老师的一个眼神我也几十年没有忘记。
  今天我们学校正在实施诗性教育,我认为教育对话文化是诗性教育的一部分,课堂对话文化是诗性课堂的一项重要内涵,形体语言的对话同样是诗性对话的一个方面,我们需要提升课堂对话的境界,提升学校日常对话的境界。
其他文献
任校长十多年来,我走了好几所学校。根据各校人文历史、地理位置、师生素质、学校文化等的差异,我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和完善。但有一件小事,我一直在坚持,那就是每天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师生进校,风雨无阻,十年如是。在学校门口,晨迎师生,每天都有值日行政、教师;维持秩序保障安全,自有学校门卫、保安。作为一名校长,有必要天天站立在校门口吗?天天站在这儿,会给师生、家长、来往路人留下怎样的印象?
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桥梁施工时,当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在无合适预制场地的情况下,采用在桥位处进行空心板预制及横向移动的施工技术,既保证了施工工期,又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了良好的
2008年冬天,一场大雪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学校近百名党员早上6点半左右全部到校,组成了一支扫雪队伍,对园内外周边道路的积雪进行了清扫。在他们的感染下,许多教师、学生也自觉地投入到清扫积雪的行列之中……一次简单的积雪清扫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折射出我校教师的责任精神,这是学校发展的巨大财富。  自从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运行以来,学校在严格的“免费制”下不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学校内部运
根据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小龙门嘉陵江特大桥主桥0号块施工实践,分析了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总结了该工程0号块各个施工技术环节,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锚索的组成及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技术的原理,深入地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锚索技术在山体灾害治理中的应用与监理要点,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