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使用急性心肌梗塞常用规范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增加个性化护理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率为70.4%,心绞痛率为66.7%,治愈率为35.2%,SAS评分为(64.7±1.15)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率为9.3%,心绞痛率为5.6%,治愈率为68.5%,SAS评分为(40.36±1.24)分。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增加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有效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类冠心病病型[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出现心绞痛,或者原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老年人可出现神志不清;无疼痛者常出现休克或者心力衰竭等[2]。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发病突然,起病急,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存在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次实验对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以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我院心血管内科相关检查,并且我院临床医师按照具有权威性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对108例患者进行确诊[3],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8例。采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
常规组资料:男31例,女23例;年龄范围(40—75)岁,平均年龄(47.2±5.52)岁;实验组资料:男29例,女25例;年龄范围(42—73)岁,平均年龄(45.1±5.86)岁。
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1)急诊期:患者入院后及时予以心电图检查,确诊后立马予以鼻导管吸氧,每分钟2L的流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心电监护。(2)发作4h内:若患者出现猝死及心室颤动,必须卧床休息,肌注lOOmg盐酸哌替啶,10mg地西泮。(3)对于肺水肿患者,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予以吗啡。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增加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治疗期间一定要保持患者心情平静,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病情。但是此时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故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显得很有必要。此时工作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增进感情,给予鼓励和支持,给其树立信心。(2)健康知识宣传:多数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顾虑。因此工作人员可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叮嘱其相关注意事项,避免不该出现的失误。(3)恢复期加强护理:治疗期间,注意要确保患者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做好病房温湿度的控制;勤于监护患者的心电变化,定时检测血压,脉搏;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异常现象立即反应给主治医生,进行相应的解救措施。(4)饮食指导: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果蔬,要求饮食规律,切不可暴饮暴食。
1.3观察指标
治愈率:数值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SAS评分:数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心理越严重。
1.4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版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SAS评分存在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否则,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率和心绞痛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組,治愈率比对照组明显高,SAS评分为比对照组要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存在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类冠心病病型,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或连续性缺血缺氧而造成的心肌坏死。其特点为发病突然,起病急,高死亡率,患者的生命安全随时都处于高位状态。其常见发病诱因有以下几个:过度疲劳;情绪过于激动;外界环境刺激(如寒冷);暴饮暴食等。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出现焦虑,恐慌的消极心理。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表示[4],负面心理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及障碍,尤其是心血管类疾病。因为情绪不稳会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病情,故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急性心肌梗为高死亡率,发病又急的重症病,所以全面系统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和心理护理,还应包括恢复期加强护理措施,知识宣讲,饮食指导等等。患者经过这样既细微,全面又系统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自然比常规治疗法要好。
通过对本次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增加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有效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英.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839-840.
[2] 刘红英.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3867.
[3] 赵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4):5046-5046.
[4] 徐素珍.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679-3680.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类冠心病病型[1],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出现心绞痛,或者原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老年人可出现神志不清;无疼痛者常出现休克或者心力衰竭等[2]。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发病突然,起病急,高死亡率的特点,对人类的生命安全存在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次实验对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以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我院心血管内科相关检查,并且我院临床医师按照具有权威性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对108例患者进行确诊[3],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8例。采用随机方法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有54例患者。
常规组资料:男31例,女23例;年龄范围(40—75)岁,平均年龄(47.2±5.52)岁;实验组资料:男29例,女25例;年龄范围(42—73)岁,平均年龄(45.1±5.86)岁。
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具体如下:(1)急诊期:患者入院后及时予以心电图检查,确诊后立马予以鼻导管吸氧,每分钟2L的流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加强心电监护。(2)发作4h内:若患者出现猝死及心室颤动,必须卧床休息,肌注lOOmg盐酸哌替啶,10mg地西泮。(3)对于肺水肿患者,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予以吗啡。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增加个性化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突发性心血管疾病,治疗期间一定要保持患者心情平静,以免加重心肌缺血缺氧病情。但是此时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故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显得很有必要。此时工作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增进感情,给予鼓励和支持,给其树立信心。(2)健康知识宣传:多数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并不了解,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顾虑。因此工作人员可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叮嘱其相关注意事项,避免不该出现的失误。(3)恢复期加强护理:治疗期间,注意要确保患者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做好病房温湿度的控制;勤于监护患者的心电变化,定时检测血压,脉搏;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有异常现象立即反应给主治医生,进行相应的解救措施。(4)饮食指导:治疗期间患者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果蔬,要求饮食规律,切不可暴饮暴食。
1.3观察指标
治愈率:数值越高,表示治疗效果越好;
SAS评分:数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心理越严重。
1.4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7.0版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和SAS评分存在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否则,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率和心绞痛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組,治愈率比对照组明显高,SAS评分为比对照组要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佳。详细数据见表1和表2:(存在p<0.05,则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类冠心病病型,主要是指冠状动脉出现急性或连续性缺血缺氧而造成的心肌坏死。其特点为发病突然,起病急,高死亡率,患者的生命安全随时都处于高位状态。其常见发病诱因有以下几个:过度疲劳;情绪过于激动;外界环境刺激(如寒冷);暴饮暴食等。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出现焦虑,恐慌的消极心理。根据相关心理学研究表示[4],负面心理会对疾病的治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及障碍,尤其是心血管类疾病。因为情绪不稳会加重患者心肌缺血缺氧的病情,故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急性心肌梗为高死亡率,发病又急的重症病,所以全面系统的治疗除了常规治疗和心理护理,还应包括恢复期加强护理措施,知识宣讲,饮食指导等等。患者经过这样既细微,全面又系统的治疗后,其临床疗效自然比常规治疗法要好。
通过对本次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认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增加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的发生率,提高有效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英.急性心肌梗心血管内科治疗护理临床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2):839-840.
[2] 刘红英.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临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3867.
[3] 赵峰.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3,34(24):5046-5046.
[4] 徐素珍.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7):3679-3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