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高三阶段的数学学习,课堂的低效现象仍然存在,在某些学生身上还是比较普遍的.究其原因,一个是学生基础不牢固导致的兴趣低下或者是不能跟上复习节奏,同时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通过深入浅出地论述,结合数学课堂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三数学;高效课堂;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高中数学实行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在实践中,给高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全新的教材设置,全新的教学理念,都使数学课堂充满了全新的感觉,教师充满了热情,学生也充满了兴趣,课堂教学的构建也是一个全新的姿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改革实践,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静下心来反思,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把着眼点过多地放在课堂改革的形式上,而忽略了课堂改革最重要的考查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改革有三项目标,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衡量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一、创设情境在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
从数学学习的本质来看,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离不开数学情境的构建.事实上,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对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的构建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对知识的应用上,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学习和理解数学课程,这一学习模式包括两层内容,一是问题的设置,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形成问题意识,或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二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情境,这种情境依托于数学知识,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讲课内容要基于教材知识,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知识.
在讲解中巧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问题:“今天以后的22006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而问题又有一定的难度,让一些学生觉得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感.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同时,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入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反思教学过程,回归教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笔者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虽然教材体系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课改进行过程中,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新课标高考是基于教材知识,但是高于教材知识.这样让有些教师对教材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若要提高高三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回归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所在,才能把握课改的精髓思想.若要做到回归教材,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领会教材精神,切实掌握课程标准.其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预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
当然,在回归教材的同时,教师仍要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三、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模式,这样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学生有可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往往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弊端,课堂效率不高.
随着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课堂引导者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地进行合作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当然,在进行数学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既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创新,充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教师也不能把课改精神流于形式,而要真正贯彻落实课改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创新的同时,不能丢掉传统教学的优点,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潘振嵘.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尝试.数学通讯.
[4]张晓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通报.
[5]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中学数学.
【关键词】高三数学;高效课堂;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高中数学实行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在实践中,给高中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全新的教材设置,全新的教学理念,都使数学课堂充满了全新的感觉,教师充满了热情,学生也充满了兴趣,课堂教学的构建也是一个全新的姿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改革实践,在取得成就的同时,静下心来反思,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把着眼点过多地放在课堂改革的形式上,而忽略了课堂改革最重要的考查目标,即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改革有三项目标,即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衡量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三个要素.
一、创设情境在引入中设问,激发学生兴趣
从数学学习的本质来看,数学学习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抽象思维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中离不开数学情境的构建.事实上,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对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的构建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学习,还是对知识的应用上,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适用的范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情境”的教学模式,学习和理解数学课程,这一学习模式包括两层内容,一是问题的设置,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形成问题意识,或者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好问题情境;二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情境,这种情境依托于数学知识,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讲课内容要基于教材知识,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知识.
在讲解中巧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问题:“今天以后的22006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应用的浓厚兴趣,而问题又有一定的难度,让一些学生觉得有挑战性,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感.事实上,现阶段所使用的新教材在每一章的引言均有这样的设置.同时,教材增加了不少与现实联系十分紧密的内容,为数学教师提供了宽广的知识平台,为新课引入的设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反思教学过程,回归教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笔者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虽然教材体系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课改进行过程中,也让人产生一种错觉:新课标高考是基于教材知识,但是高于教材知识.这样让有些教师对教材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偏差.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若要提高高三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必须重视教材,回归教材.在实际操作中,只有回归教材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理念所在,才能把握课改的精髓思想.若要做到回归教材,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重视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领会教材精神,切实掌握课程标准.其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预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这样才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
当然,在回归教材的同时,教师仍要勇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教学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三、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的模式,这样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学生有可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往往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弊端,课堂效率不高.
随着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课堂上要扮演课堂引导者的角色,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地进行合作探究,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
当然,在进行数学课程改革的同时,教师既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创新,充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教师也不能把课改精神流于形式,而要真正贯彻落实课改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创新的同时,不能丢掉传统教学的优点,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唐瑞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潘振嵘.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尝试.数学通讯.
[4]张晓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通报.
[5]黄翔,李开慧.关于数学课程的情境化设计.中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