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uter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山区家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病特点及传染规律,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桑蚕脓病防治措施。
  关键词 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特点;传染规律;发病原因;防治措施;山区
  中图分类号 S88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307-02
  1 发生特点
  家蚕幼虫眠期发生血液型脓病,多为不眠蚕,不食桑,体壁紧张发亮,体色乳白,节间膜高突;起蚕不久发病,节间叠起成高节;食桑一定时间后发病,环节肿胀或如竹节状,或如算盘珠状,透过皮肤看到混浊的体液;病蚕狂躁,常爬行于蚕匾或簇具四周,皮肤易破,流出混浊白色乳液状脓汁;病蚕死后尸体肿胀,部分发黑,腐烂。蛹期发病,病蛹体色稍乳白,易破,经震动,即流脓汁而死,极少存活到蛾。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病蚕呈高节、肿胀等症状,体液变成牛奶状脓汁;用600倍显微镜下观察脓汁可见六角型的多角体。
  2 传染规律
  家蚕血液型脓病可经食下传染,也可经伤口传染[1]。病毒多角体被蚕食下后,在碱性肠液作用下迅速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部分病毒粒子便由中肠开始感染中肠细胞。游离的NPV病毒粒子也可通过伤口感染虫体细胞。病毒粒子利用虫体细胞,在细胞核中自主大量复制和不断扩增,部分释放到血液中,随血液流动,又侵染其他组织细胞。在感染末期,合成多角体蛋白的基因启动,形成多角体蛋白,并把病毒粒子包埋于其中,大量多角体不断形成,使细胞核膨胀、细胞膨大,直至破裂,细胞碎片、多角体及病毒粒子游离于血液中,造成虫体代谢障碍,血液浑浊。小蚕感染后一般经3~4 d、大蚕感染后经4~6 d,就发病死亡。4龄起蚕出现的病蚕,感染时间应在3龄起蚕之前;5龄末期出现的病蚕,感染时间约在5龄起蚕。养蚕时温度低发病较慢,高温闷热发病加快。病蚕、蛹、蛾的尸体、脓汁及被其污染的蚕粪、蚕具、蚕茧带有大量的病毒,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是血液型脓病的主要的传染源。
  3 发病原因
  蚕室用具消毒方法不正确,消毒效果得不到保证。有的消毒药物使用不当,如单纯用福尔马林消毒,因不能溶解多角体,无法达到杀灭病毒粒子的效果;有的虽然进行消毒,但蚕具、地板还残留蚕粪、尸体残余和污渍;有的消毒浓度不够或湿润的时间不够;甚至有的蚕具和场地完全未经消毒。例如,很多养蚕户大蚕室地面养蚕,而自动上簇架及方格簇没有消毒,且悬架于蚕座上空,上面的病原物随时都会飘落,污染桑叶、接触蚕体。蚕粪乱堆乱放,死蚕乱扔,甚至蚕粪直接施入桑园,使桑叶、蚕室、用具、水源及周围环境均受到污染[2]。养蚕批次密,批叠批,养蚕前没有足够时间认真消毒;养小蚕、大蚕的蚕室、用具混用。饲养粗放,蚕头过密,没有做好扩座和提青分批,除沙及大蚕下地动作粗放,容易造成蚕体受伤,扩大传染范围。一些共育室的商品小蚕质量较差。一些养蚕户反映,购买的小蚕当时或当龄就出现病蚕。
  4 防治措施
  4.1 彻底消毒,消灭传染源
  养蚕前必须全面清洁和彻底消毒养蚕室、贮叶室、上簇室及蚕架、自动上簇架、蚕框、竹箕、蚕台垫层、采叶箩、盖(垫)桑叶的薄膜、盖(垫)小蚕的薄膜、切叶板、切叶刀、蚕网、蚕筷、簇具、茧箩、茧袋、室内拖鞋等所有用具。养蚕室的周围及受到蚕粪、死蚕、烂茧污染的场所(包括生活场所)也要定期消毒。清理养蚕场地、用具残留的蚕沙、死蚕、烂茧及垃圾,运到远离桑园、蚕室的蚕粪池(坑、房)堆沤,或集中烧毁;全面打扫上述场所地面、墙壁、墙角,能冲洗的应以清水冲洗干净;上述全部用具均应全面洗刷干净。特别要注意拾除蚕具粘附的尸体、脓汁残余和斑迹[3]。应用药物消毒,可选用市售含有效氯25%~32%(一般按25%计)的漂白粉按1 kg用量对水25 kg喷洒消毒,需湿润30 min以上;小件用具可用漂白粉液浸渍消毒,但竹木用具浸湿后应马上捞起,接着浸第2池用具,避免每次浸渍时间过长、漂白竹木而损耗药效,影响后面浸渍消毒的效果。或用新鲜石灰2~5 kg对水100 kg,喷洒消毒和浸渍消毒均可,需保持湿润30 min以上;也可用6%~10%的石灰浆喷刷墙壁、地板,达到杀灭、封闭、固定病原物目的。或用消特灵即漂白粉精500 g对水30~50 kg,使用方法同漂白粉。或用2%福尔马林溶液消毒,必须加入2%的新鲜石灰才能杀灭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的多角体病毒,具体配制方法为1 kg福尔马林原液对水17~18 kg,再加新鲜石灰400 g。用强氯精液消毒也应加石灰,具体为含有效氯85%的强氯精100 g对水20 kg,再加新鲜石灰400~600 kg。因陈旧石灰粉及建筑用的石灰粉消毒效果差,需用新鲜石灰。
  竹花簇、塑料折簇、木制方格簇采茧后,清除浮丝、死蚕尸体及其残留,用上述消毒液喷洒消毒或浸渍消毒;纸板方格簇,清除浮丝后,打开放在太阳下曝晒1 d,然后再集中在一起,用2%甲醛溶液或含有效氯1%的强氯精喷洒,马上用塑料薄膜覆盖簇片密闭4 h,再打开曝晒1 d。也可将晒干的方格簇片搁挂于密闭的室内用强氯精熏烟消毒剂5 g/m3熏烟消毒,点燃后明火发烟,闭门至翌日取出。经过消毒的簇具可放置于用具间备用。要求按照“消—洗—消”方式进行消毒,即养蚕结束后先对房屋、场地、用具消毒1次,防止病原物扩散污染,再进行全面的清洗,清除污物,然后在养蚕前再全面消毒1次,达到全面彻底消毒。养蚕批次不能过密,批与批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隔时间,以便房屋场所和用具使用后的清洗消毒,避免蚕病传染给下一批家蚕。
  4.2 加强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和隔离病死蚕
  配备专门的蚕室和用具,大蚕用具与小蚕用具严格分开使用,避免小蚕与大蚕同室混养;养蚕室及附近不能放置花簇、方格簇、茧袋、茧箩、蚕粪箩(箕)等带有大量病菌的用具物品,这些用具物品更不能接触蚕体蚕座、桑叶。勤除蚕沙,搬运至蚕沙池(坑)堆放,远离蚕室和桑园;病蚕、死蚕应焚烧或深埋,防止病原到处污染。养成入蚕室换鞋、洗手的好习惯,避免从室外带入病原物污染蚕座、桑叶。保证桑叶洁净。桑园不能直接施用蚕粪作肥料污染桑园;用经过消毒的采叶箩、车辆来装叶、运叶;用经过严格消毒的贮叶室、薄膜存放桑叶,保持桑叶洁净;注意桑园治虫,防止桑虫传病给桑蚕。及时拾除病蚕、死蚕;眠期进行提青分批,彻底淘汰迟眠蚕、不眠蚕,或迟眠蚕隔离饲养。各龄眠期及起蚕、大蚕每天或隔天撒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蚕座有病蚕脓汁,应及时撒石灰消毒和覆盖。
  4.3 增强蚕的体质,消除诱发蚕病的因素
  精心饲养,良桑饱食,给予适宜的温湿度,防止高温、闷热诱发病毒病;防止蚕体创伤感染脓病[4]。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物农药已在茶叶、蔬菜等农作物上推广使用,桑叶受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农药污染会引起蚕脓病的暴发,必须引起重视,避免桑园及附近作物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农药,使桑叶受病毒污染。
  5 参考文献
  [1] 赵亚玲.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51,354.
  [2] 邱海洪,韦秉兴,冯健玲,等.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6):2368-2370.
  [3] 赵淑英,仝德侠.睢宁县家蚕血液型脓病多发原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蚕业,2011,32(3):57-59.
  [4] 张安启,何在启,张守波,等.桑蚕血液型脓病的综合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0(6):92-93.
其他文献
摘要:相比于我国现行的轻型车油耗标准,新版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标准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从技术角度对比分析新旧版油耗标准的差异,新版油耗标准适用范围更加的明确,试验工况循环由NEDC稳态测试循环向更接近实际行驶状况的WLTC、CLTC-P和CLTC-C瞬态循环的转变,测试要求和评价方法更加的详细,试验项目由单一的常温油耗扩展了在低温环境、开启空调制冷状态和高海拔环境下的三种燃料消耗量试验项目。 
介绍冬前、越冬期及春季油菜高产管理技术,包括定苗移栽、施肥、培土、摘除早薹、化学调控、清沟防渍害、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大田油菜栽培提供参考。
棉花中疵点的存在会对后续加工过程造成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对棉花疵点进行准确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Gabor函数变换得到的Gabor滤波器为基础,设计5尺度4方向上共20个滤波器,分别通过损失评价函数和最小二维熵值来进行最优尺度和最优方向的选取。使用最优Gabor滤波器来提取幅值特征图,接着进行分割得到目标图像,最后对目标图像进行形态学滤波处理,完善细节并剔除部分误差。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检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是21世纪严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程晓昱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中的五脏一体观的特点,认为肝失疏泄是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原因。冠心病稳定型心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主要活性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Ⅰ、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阿魏酸和芒柄花素配伍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