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ei2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用得最多却又很难用精、用巧的一门艺术。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它尤显重要。
  关键词:课堂提问原则策略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课堂提问设计方法
  “疑为思之始”。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是创新的先声。课堂问题设计的前提是“疑”。从“疑”入手,给学生营造一个适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视角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疑”人手,还能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需求,在有疑、追疑、思疑、释疑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创造的探究动力。
  (1)在关键处设点。所谓课文的关键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提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难点,其实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问往往能引起学生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
  (2)要在具有思维价值的细微处设点。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我们可以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对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枝末节处设问质疑,启发学生探微发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要在文中看似矛盾之处设点。课文中有许多从表面看存在矛盾的地方,在此处设点,通过提问直接引进矛盾的对立面,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
  (4)在容易引起联想、想象处设点。教材中有大理想象性文体,课文中有许多省略和空白。让学生对这些文体、空白、省略进行想象,有利于锻炼他们的想像力和联想能力。学生对这样的提问往生育很感兴趣,并且会产生一些联想。学生在发言过程中,不仅拓展了思维的广度,而且学会了结合现实中人性的理性思维进行综合的分析,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二、课堂提问应把握的原则
  (1)科学性。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深刻内涵,老师问题的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2)启发性。精心设计的问题要重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轻视记忆型、检查型、封闭型的问题。好的提问应该富有启发性,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启发性的另一重要方面是老师的问题能引发出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揭示问题、探索语文知识、发现语言规律,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
  (3)创造性。创造性应是有效性中含金量最高的指标,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品质灵魂。问题是开放的,不是封闭性的,不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语文学科是人文性最浓的学科,最好的问题大概是没有完全明显的答案的。这样的问题常常带有假设性,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使他们保持对语文的喜爱,对问题的兴趣,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多向联想,多方面地思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通过对发散出来的想法的分析、比较、综合,又可实现思维的优化,求得思维的共鸣。
  (4)适度性。包括适度、适时、适量。一适度,是把问题提得准、提得富有启发性的关键。要根据具体课文内容,提问难易适度,选择不同的对象,对语文基础知识内容提问时,可面对中、差生,而对知识难度较高的提问应对优、良生。每一堂课的提问要有广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体学生。
  (5)双向性。课堂提问也要有互动,高质量的教师提问能激发学生的疑问、追问、深问。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老师的问是为了让学生问,类似这样的课堂提问是传统课堂提问的转型,从课堂的反映中看出这种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习,这种提问应该成为课堂提问的发展趋向。
  三、课堂提问应把握的策略
  (1)提问“三维”有底数。语文新课程目标由三个维度的目标组成,总目标必须通过分类目标来实现。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随意、信口开河,无意识地随意提问,结果是一节课上下来,提问了什么问题连自己也不知道。因此,提问要把握教学的分类目标,即课堂提问必须根据“三维目标”来设置。当然,三个目标的提问权重不能一样,要有侧重。
  (2)提问对象观神态。提问要根据学生的神态(心理状态、行为状态),进行有选择性地提问。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在提出问题后环顾全班学生,为什么呢?因为一些非语言的形态可以告诉老师,此时此刻学生对问题的反映如何:①学生举手,表明他有把握回答;②嘴巴微张,身体前倾,“眼睛渴望着眼睛的重逢”,则表明他极愿意试一试;③托腮挠首,“举头望明月”,表明他正在思考,但一时还难以回答;④躲避老师的眼睛,把头埋得低低的,谓之“低头思故乡”,则表明他对这个问题不懂或害怕问答。
  (3)提问时效看评价。教师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回答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即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这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所提出过的“效果律”。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一、实践背景  教学目标对课堂实践操作的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新目标》提供了单元的教学目标,但单元的教学目标只有分解到各个课时中,才能得以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实践操作的指挥棒,是一节课的灵魂,因此正确对教材的文本加以解读,敏锐地捕捉课时中的难点,重点,以及突破点,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可检测的教学目标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决定了课时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并且决定了课堂的效
期刊
摘 要:多媒体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然而,再好的工具也需要使用者用得好、用得巧,若非如此,工具反会成为使用者“事倍功半”的“短板”。如何让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教学中发挥最大优势,本文就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和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优势 短板 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特别是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全新的
期刊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感情的沟通,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最大限度的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和谐动之以情心理屏障     二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和谐师生关系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
期刊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减少失误和纰漏,反思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反思和与同事探讨的过程之中,我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问题:其一,对教学工作的困难认识不足,没有耐心;其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缺少爱心;其三,对数学教学的特点把握不好,不够细心;其四,对数学教学的目的理解不清,不务根本。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作文教程基本上沿袭“教师出题目——学生作文——教师讲评”的模式,教师在课堂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过程普遍缺乏有效的教学过程指导。在平日的作文课上,教师的作文教学注重的是“后”作文教学,即“先写后评”的方式,它注重的是学生开始形成文章以后的作文教学辅导讲评,这些作文指导比较多的是重视写作知识或写道理,学生或许能听懂,可一旦写起来,仍然会觉得困难重重,因为真正让学生感
期刊
地理学科作为文科学生的高考科目,因其具有较强的理科思维特性,一直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因此,对于一些谈“理”色变的文科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说到地理头都大了”。地理学科常常成为他们迈进理想大学校门的“拦路虎”。那么,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地理成绩呢?  古语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日本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木村久一也说“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
期刊
园本教研是立足于本园实际,解决教师教育过程中疑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园的师资水平,我们认为只有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将《纲要》落实到位。为此,我们调整教研思路、拓宽教研途径、注重教研的实效性,变教师被动参与为主动积极探究。这种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需求”的过程让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不断发展。一、调动教师投入到教育研究之中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积极性直接取决于研究的成效。因此,我们注重引领和激励的作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也称学前教育,它是我们每个人在融入社会前的启蒙教育,是教育的最初级阶段也是每个人参与学习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基础阶段人的可塑性强,是每个人接受创新教育的最好时期。作为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应当不断地激励幼儿勇敢追寻创新,积极地参与实践探索,帮助他们养成创新的习惯。本文作者从如何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出发提出了一些在幼儿教育中实际可用的方法,希望能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的创新教育有所帮助。  
期刊
团队,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团结的群体。而理想的团队并不是遇到事情解决就可以的。要做到团结就要:个体之间都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每个个体都要饱含对团队的信任,而不是猜疑,信任团队就是战胜困难的基础;每个个体都要充分完善自己,献出自己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个体要对集体流露出责任感;享受团队精神力量送出的温暖,为集体奉献爱。如果一个团队能做到这些,我想这一定是一支打不倒的队伍、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将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以园本教研为载体,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教育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这说明幼儿数学教育无所不在,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一、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  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到处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在孩子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早上按时上幼儿园(时间);来了几个、缺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