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教授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几点做法,提出了“激趣、操作、任务驱动、创新、参与、互动协作、展示评价”的观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任务驱动;协作学习;作品展示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和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采用了几种教学探索和尝试,在此与大家交流。
一游戏引路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学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还准备一些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也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及其应变能力等。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操作示范,合理组织学习实践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操作示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 Windows 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从而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任务驱动,体验成功之快乐,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 1000 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 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各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四自主探索求知,不断创新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不断创新,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
自主探索式教法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幅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
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让他们有充分的自己探索发现的时间,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画法。
五互动互助合作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信息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两人 “三分为一个小组,12个同学组成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较量”,互相促进。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作、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作,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品德。 六交流讨论,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作品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当学生的任务完成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兴趣的持续时间,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我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从而更加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的潜力,激发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在授予学生扎实的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也不能忽视计算机的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可以实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释放创造力与想象力,发展个性思维,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为培养出更多未来的国家栋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2001. 7.
[2]刘殿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J,人民教育2002.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
[5]俞学明,刘文明,钟祖荣著. 创造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肖川.论创新教育.教育研究,2001.11.
[7]叶平.创新教育解析.教育研究,2001.12.
[8]吴茂连.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通讯,2002.2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任务驱动;协作学习;作品展示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该如何把计算机知识既深入浅出又活泼生动地教给学生,如何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如何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索和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采用了几种教学探索和尝试,在此与大家交流。
一游戏引路入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而对于单调的学习感到厌烦,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就适当地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还准备一些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深深地吸引着学生,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也培养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及其应变能力等。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直观操作示范,合理组织学习实践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操作示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 Windows 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入到指定位置;2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学生进行实践练习,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从而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设计任务驱动,体验成功之快乐,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即知识及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在做中学”的思想。
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度,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努力完成在本堂课里教师预定的任务。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时,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要求完成作业。其中第一份作业是:录入一篇 1000 字以上的文章,错误率在 0.5以下;并在文本中体现出各一种格式(如首字下沉、并排字符、分栏、插入艺术字和图片等等);第二份作业要求体现学生的个性、水平和设计能力、审美观点。因为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对比较枯燥的汉字录入学习有了兴趣。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设计潜能,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效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四自主探索求知,不断创新电脑知识有很大的开放性,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不断创新,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
自主探索式教法教师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教师只需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介绍一些更快、更有效的方法。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给予学生创造一些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帮助和开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如在进行用自选图形画图教学时,上课时就告诉学生自选图形在什么地方;插入——图片——自选图形,然后就给出一幅用自选图形画的图,让学生用自选图形把它画出来。画这幅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探索:
1,怎样用自选图形画出图形来;2,改变自选图形的大小;3,移动自选图形的位置;4,给自选图形填色;5,在自选图形上写字;6,改变自选图形的形式和方向。让他们有充分的自己探索发现的时间,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画法。
五互动互助合作学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通过合作、交流,每个人很可能得到一个,甚至几个金苹果。这实际上包含有协作学习的意思。组织协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了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问题。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学生之间也可相互探讨,相互切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教师一定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信息课时,我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首先分组,将两人 “三分为一个小组,12个同学组成一大组,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较量”,互相促进。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协作、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作,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品德。 六交流讨论,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作品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当学生的任务完成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兴趣的持续时间,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我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从而更加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内在的潜力,激发继续学习的愿望,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教然后知困。
总而言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我们在授予学生扎实的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计算机等科技成果的情感,也不能忽视计算机的普及所带来的有关社会问题,如应当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合作与友爱;在丰富学生情感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道德、理想的培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全可以实现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释放创造力与想象力,发展个性思维,完成自身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为培养出更多未来的国家栋梁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2001. 7.
[2]刘殿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策略J,人民教育2002.9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4]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
[5]俞学明,刘文明,钟祖荣著. 创造教育.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肖川.论创新教育.教育研究,2001.11.
[7]叶平.创新教育解析.教育研究,2001.12.
[8]吴茂连.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点经验.现代教育技术研究通讯,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