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著名画家的书法艺术之四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诞辰100周年近日,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以“世纪可染”为主题的李可染先生书画作品展。笔者在一个下午有幸认真欣赏了展出的每一件作品。现在想来,那个下午是一个令人振奋、激动的下午,也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的下午。笔者关注可染先生的书画艺术、特别是书法艺术已经很多年了。以前的时候曾读到过李可染先生的很多书画作品,但原作看的很有限,这次与基本涵盖李可染先生所有风格作品的原作近距离、零距离的接触给了我很多非常直接的艺术感受和信息,也改变了我很多原来的感觉和判断,遂也让我不得不再一次拿起笔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谈谈可染先生。
  
  李可染先生在4 0年代这时期的书法艺术风格(很少见独立的书法艺术作品,从国画上的题款而言)显然带有从碑版出来的行书如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人书法艺术的显著特征,点画结体厚重沉实、高古朴拙,而又苍灵秀润、气韵生动,虽然从碑版里出来,但是线条并不呆板僵化,而是非常松弛、松动,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生命感染力。而反观李可染先生70、80年代的书法作品,无论是独立的书法艺术作品,还是画上的题款,线条质量自然无可挑剔,具有金石质感和钢丝的弹性,这是在极度苛刻要求笔法控制下出来的东西(这样的线条和李可染后期的艺术审美有关,也可能和后期受齐白石先生用笔很慢的影响有关,还可能和李可染先生晚年得过脑病手颤抖有关,总之是个综合因素的反映),甚至很多线条的右侧边缘线都有因严格笔法控制而出来的小锯齿。但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写线条,必须要有艺术家的情绪、感受等鲜活的东西在里面(见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二是李可染先生《渔父图》的题款,作于1948年;图三是李可染先生《钟馗》的题款,作于1948年;图五是李可染先生《赏荷图》的题款,作于1 962年;图六是李可染先生《铁拐李》的题款,画作于1945年,题款题于1980年。通过对李可染先生前后期书法艺术作品的比较,我们发现李可染先生后期的作品,其风格相近于图四的作品,甚至每个单独的结字似乎都进入一种程式化的格式,缺乏以前那种洒脱、灵动的气韵,显得很生硬和死板,令人感到非常惋惜。我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觉得和认为,李可染30几岁的时候就能写那么好。到最后去世82岁那该写的多精彩啊,这是我们的期盼,可是历史自有它自己的轨迹。在艺术史上,有很多天才都是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艺术珍品,随后就消失了。
  
  
  
  二、李可染先生晚年的“李家山水”境界很高,却不是更多的得力于传统的书法用笔
  
  笔者有个偏执的观点,李可染先生在晚年时候的“李家 山水”确实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比如《黄海烟霞》(见图八,1962年作,家属藏)是中国画发展和探索中的经典作品之一。分解这件作品的具体构成的时候,笔法上基本上是相对单一的,线条中的内蕴也不能说是上乘,而大量的是墨法的运用,通过色彩的对比,形式构成的对比来达到一定的境界。虽然这件作品的艺术境界很高,但笔者总是觉得和心目中的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有了距离。这样的距离我想来源于李可染先生对西方美术思想、观念的借鉴,特别是对光和色彩的大量成功的运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传统中国画和文人画中对笔法内蕴的锤炼和苛求。如果仅从中国画和美术的角度而言,无疑可染先生是成功的,是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过成功探索的大师;但是从传统意义上的中国画、文人画的角度而言。总是觉得不够纯粹了。
  以前,有人曾对我关于李可染先生的书法艺术前期比后期好的观点提出过质疑。我其实对李可染先生的书画艺术给予很高评价,包括认为可染先生书法艺术后期的没有前期的好,也并不是全部否定后期的作品,比如仅指线条的质感而言,无疑可染先生后期的作品是成功的。而且可染先生一流的线条质量影响了很多人,包括在当代独步书坛的上海沃兴华先生,其实受可染先生的影响很大,现在沃先生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清晰感受到可染先生的影子。评价可染先生的书法艺术前期的比后期的好。是针对他个体而言,以一个大师的标准而言。如果就是把他后期的作品和当代书坛一些自诩会进入书法史的书家相比,又会是什么效果呢?可能不言而喻。
  陈传席先生在论述李可染先生的国画艺术的时候说:“李可染的墨法就是墨法,神功迹化,妙造自然。达到了一代高峰。‘苦学派’们学李可染苦功易,知其心机难。”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书画艺术里,其实墨法和笔法是很难分开的。但陈传席先生之所以在这里说的是墨法,一定有他的理由。如果就指李可染后期的“李家山水”而言,其实真正的高水平的书法笔法、书法用笔是很少的,所以陈传席才会用的是“墨法”,而没有提笔法。陈传席不是说知其心机难吗7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真是“能过关者自知之”。
  
  
  三、通过李可染先生这一个案得出的感悟
  
  之所以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来论述李可染的书画艺术,就想说这样几件事情:
  1 从李可染这一个案来看,中国的书画是相辅相成的,在画画的境界很高的时候,其书法艺术的境界也很高,反之亦然--也可以推断出,书法或是国画单一方面的成就很高,另一方面很差的情况应该很少。
  2 提前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画家要想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必须过书法这一关。不过这一关。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仅仅是就李可染一个人而言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在最早作中国二十世纪画家的书法艺术这一分专题时就有一个初衷,通过大量阅读中国二十世纪国画成就很高画家的书法艺术发现,凡是能够被公认为国画成就很高的画家,其书法艺术所达到的境界也很高。特别像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人只就书法艺术而言,拿到书法界来比较都是一流的,可是把一流的书法家的画拿到画家群体里去比较,可能很少、几乎没有能进入一流的可能。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当然也有朋友会说,一个书法家的画如果是一流的,人们就自然把他当作画家了,因为画家的地位比书法家的地位高,我承认是这样的。这就更说明问题了,于是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对于现在还只搞书法艺术的人而言,最好书画同步进行,可以事半功倍。
  3 有了前面的结论和认识,我们在评价一个当代国画家创作的时候。假如你还不是很懂画的话,仅看其题款就知其大概处在一个什么境界层次上,上错下错不会差太多。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对书法艺术有很高的鉴赏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对孙犁作品《书衣文录》内容的梳理和分类,发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考察其文本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尝试从《书衣文录》管窥作家在经历过文革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之后心态的改变,并进一步借用“潜在写作”的概念对《书衣文录》进行再次定位和价值的重新判断。  关键词:孙犁 《书衣文录》 心态转变 潜在写作    70年代初期,作家孙犁的境遇较此前稍有好转,大批被抄走的书籍也得以发还。面对满目疮痍的藏
摘要:在魏晋时代,人物追求个体生命的张扬以其决绝的态度和方式表现出来。但这种任情追求个体自由的背后隐藏着很强烈的仇怨意识,使得魏晋人物凸显在外的生活情状显得盲目和放纵;同时也通过对魏晋人物的仇怨意识来反思对“魏晋风度”的溢美之言,重新认识魏晋知识分子缺乏理性的生存状态。  关键词:仇怨意识 自由 死亡 理性    《世说新语》是一幅包罗万象的魏晋时代的人物风俗图,“能以简劲的笔墨画出它的精神面貌、
摘 要: 国家助学金是我国政府的一项很好的惠民政策,无数贫困大学生因为它顺利完成学业,无数贫困家庭因为它而看到了希望。本文从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并指出了在资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完善助学金资助体系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 资助现状 思考    2007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
摘要:短篇小说《经过》或者是一场诗与歌的悲喜剧滑稽戏。或者可视为由“诗人”领衔、由一帮社会“精英”联袂演出的粗鄙堂会,总之,作品表达了这样一个严肃命意:以“诗歌”为代表的人的精神文化、心灵性情的堕落和沦丧——这即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充分体现。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综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性格突出饱满,特征明显典型,而其中体现的生活化特点是作者最成功的艺术力的展现。本文对文本中的人物分门别类,条分缕析,深
《一念无明》改编自香港真实的新闻案件,在现实与回忆的纠结博弈中呈现一个焦虑症患者的生存困境。这部影片在2013年入围了“创意香港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获得电影发展基金拨款资助200万港币,尽管拍摄只用了16天,却斩获很多重要奖项。2016年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男配角;2017年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新晋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等多个重要奖项。  影片最明顯的特征,是通过闪回
摘 要: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教师应该关注生活的点滴和时代的变化,并把这自然地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用语文化的生活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效率,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实现“放眼世界,开阔眼界,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活资源 有效措施    曾看到这样一段话:学生书架上中外名著上的灰尘越积越厚了,学生手中的文笔越写越枯涩,学生心灵之花越来越矫情造
摘 要: 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争论不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爱情说”与“讽谕说”。作者从《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本身、传播方面进行探究和综合分析,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归于“爱情说”,而不是“讽谕说”。  关键词: 白居易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主题 爱情说    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是千古绝作”,①历经千年而吟唱不衰。然而,人们对这篇传世之作的主题也是历经千年而争论
摘 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新兴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保护、开发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讨。本文以湖州新市蚕花庙会的现状为例,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面临的危机,提出对其保护与开发的途径。  关键词: 蚕花庙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保护性开发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2018年春节档诞生了许多现象级的国产电影,《红海行动》《芳华》在口碑和票房上都收获了成功。同期上映的“前任系列”完结篇《前任攻略3:再见前任》(下文简称《前任3》),也以意想不到的成功成为了一种电影“现象”。这部投资仅3000万元的都市情感电影最终狂揽超过19亿的票房,但在豆瓣上,该片仅得到5.5分的评分,未能及格,成为又一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前任3》这种现象是如何诞生的?对当下中国电影而
摘要:前人对形容词重叠式的研究,主要从其类别、语法功能、语法意义(语义功能)等方面展开研究。其中,对于形容词重叠式类别的研究,即形容词重叠式的界定问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首先对前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了简单的归纳,并提出确定形容词重叠式的原则和方法。继而对前人的各家之说作尝试性的评论和探析。  关键词:形容词 重叠式 界定 原则和方法    重叠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利尼西